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偉大奮斗歷程,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也是新時代黨領導下的金融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十年。這十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業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發展。這十年,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穩健實施,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逐步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金融開放穩步擴大,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更加便利。為巡禮式、全景式、全方位反映“非凡十年”的金融成就,本刊特別開設“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專欄,全面展示新時代黨領導下金融業的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充分展現我國金融業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風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銀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重要論述及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履行金融職責使命,在穩步發展商業銀行主業的基礎上,積極發揮金融牌照較為齊全的綜合經營優勢,不斷提升面向實體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元化、一體化金融服務能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堅持把綜合經營作為交通銀行服務“國之大者”、加快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優勢,更好發揮穩定國家經濟命脈、服務國家金融安全的“主力軍”作用,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一、金融綜合經營的探索實踐
交通銀行是國內金融業探索綜合經營的先行者,為客戶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是我們矢志不渝堅持發展綜合經營的初心。1986年,國務院批準重新組建交通銀行,將其定位為一家綜合性銀行,可以經營銀行、證券、保險等多項業務。20世紀90年代,交通銀行除了經營商業銀行主業以外,曾設立和經營過一家保險子公司、一家證券子公司,取得了積極成效,按照當時的主營業務指標,兩家子公司均位列所處行業的前三甲。之后,為貫徹落實分業經營、分業監管要求,交通銀行將所持兩家子公司的股份全部轉讓。
進入21世紀,交通銀行成功實施深化股份制改革,在保持商業銀行主業穩健發展的同時,順應監管政策導向和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堅定初心繼續探索實踐綜合化發展,是國內首批設立基金管理子公司的試點銀行,開創國內銀行控股信托公司的先例,后又相繼成立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子公司。加上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已有的交銀國際和交銀保險,到2010年末,交通銀行初步形成了以商業銀行為母體,覆蓋基金、信托、租賃、證券、保險等境內外業務牌照的金融集團架構,綜合經營優勢逐步顯現。
較早確立了綜合經營的戰略定位,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早在2000年,交通銀行就提出“面向新興市場、綜合功能領先、國際業務占優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戰略定位。2005年上市時,又提出向“國際公眾銀行、創新型銀行、綜合性銀行、集約化經營和國際先進管理型銀行”轉型的目標。2008年,通過傳承和總結,提出“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建設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一流公眾持股銀行集團”的“兩化一行”戰略。在“十五”到“十三五”各個時期的發展規劃中,“綜合化”均是其中的重點內容。
在恪守監管法規要求、積極拓展多元化業務領域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優化綜合經營管理模式。交通銀行認真學習借鑒國內外比較成功的企業集團及子公司管理模式,立足自身實際,于2008~2011年陸續制定實施了《交通銀行子公司管理辦法》《子公司預算管理與績效考核指導意見》《關于發揮集團整體協同效應的指導意見》《子公司風險管理指導意見》《交通銀行跨業跨境風險管理規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文件,逐步理順銀行作為集團母體的子公司經營管理體制機制,積累形成不少實踐經驗,為持續深入推進綜合經營,提升多元化、一體化金融服務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認真履行新時代賦予金融綜合經營的新使命
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和金融的本質與規律,對金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和重大部署,為新時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強調要“規范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交通銀行在前期探索實踐和規范發展的基礎上,認真履行新時代賦予金融綜合經營的新使命。
(一)、新時代賦予金融綜合經營更高使命、更高要求
新時代呼喚新金融,金融服務必須進一步提高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應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深切感受到,面向科技創新型企業對“股權+債權”相融合資金支持的迫切需求,綠色低碳發展對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股權投資、碳交易等多元化服務的現實需要,人民群眾對多層次、差異化、普惠型消費金融以及保險保障和財富管理的殷切期盼,金融機構綜合經營必須且完全可以在支持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和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金融需求中發揮更大作用,展現更大作為。
綜合經營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務能力,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知其可能帶來的相關風險。前幾年,部分實體企業盲目跨界組建金融控股集團,涉足多個金融業務領域,母子公司多層控股、交叉持股,最終釀成了風險損失。監管部門及時治理和加強規范,才有效避免了風險蔓延。作為持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也要從中汲取教訓,必須始終牢記綜合經營的初心,始終站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高度來發展綜合經營,嚴守監管規則,筑牢安全防線。
(二)、持續完善綜合經營管理架構體系
近年來,交通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金融工作“三項任務”,深刻理解把握新時代金融綜合經營的新使命,堅持規范發展,確保風險可控,以完善多元化、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為目的,不斷健全綜合經營管理架構體系。
首先是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作為發展綜合經營的根本,總行黨委對涉及綜合經營的重大事項聽取匯報或決策部署,發揮好“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作用。引導和要求子公司以黨建為統領開展各項工作,推動子公司把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相融合,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得到貫徹落實,確保正確發展方向。堅持按照市場化原則,以股權為紐帶,通過公司治理程序規范行使股東權利,指導子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在確保子公司有效對接集團戰略的同時,推動優化相關體制機制,提升經營發展活力。
其次是將打造高效協同的體制機制作為新時代綜合經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組織架構上,構建“板塊+條線+子公司”的協同管理架構,將各子公司按照業務屬性融合到全集團公司、零售等業務板塊,由各板塊統籌業務管理、統一規劃發展。在監管合規的前提下,推動子公司與母行共享客戶和渠道資源;加大對子公司資金支持,共享資金資源;增強綜合化人才儲備,共享業務培訓體系;打造一體化共享融資平臺等。探索提出“聯動融資規模”“代銷子公司財富管理產品規模”“綜合化協同業務收入”等協同考核指標,并持續優化分潤機制,做好聯動利益分配。
最后是扎實推進集團一體化風險管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重點強化集團風險偏好向子公司的傳導,要求子公司在集團風險偏好的基礎上,結合行業差異化特點,合理確定自身風險偏好。著力完善集中度風險管理體系,制定實施全集團集中度風險與大額風險暴露管理政策,將子公司納入統一管理。依托風險監測系統,通過“客戶風險統一視圖”功能模塊,對全集團全口徑業務統一展示。推進信用風險統一扎口管理,落實全口徑業務風險分類管理。按子公司性質分類制定流動性指標,明確內部融資限額管理機制,并將所有經辦市場風險業務的非銀子公司納入集團市場風險限額管理體系。
三、多元化、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優勢持續增強
隨著近年來交銀投資、交銀理財等子公司相繼獲準設立,當前交通銀行旗下的非銀子公司已達8家,綜合經營基礎較為扎實,集團化管理架構體系基本建成,金融服務能力持續增強。2021年,交通銀行主要子公司的資產和利潤貢獻度分別達4.66%和12.5%,位列國內銀行同業第一位。部分子公司已躋身所處行業的前列,交銀租賃2021年資產總額、租賃市場規模、營業收入三項主體指標均位居行業第二位,交銀基金近七年權益投資主動管理收益率位居行業第二位。
一是以全融資服務加大實體經濟金融總供給。通過集團一體化融資平臺,為客戶提供跨市場、多渠道融資服務。在符合監管政策的前提下,規范推動各分支行積極運用租賃、信托、股權等非銀業務手段,與銀行信貸有效銜接。2021年末,交通銀行及其子公司通過發放信貸和投資企業債券、政府債券、股權等多元化方式,向實體經濟提供融資余額超過9萬億元,其中非信貸融資余額近3萬億元。同時,在資產證券化、私募股權融資、債轉股等創新型業務中,注重用好子公司業務平臺,在為客戶拓寬融資渠道的同時,幫助客戶盤活存量資產、降低負債率等。以債轉股為例,交銀投資自成立以來與相關分行協同聯動,累計實施債轉股項目119個,投放金額606億元,為實體經濟去杠桿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以“全牌照”經營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交通銀行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上海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旗下多數子公司總部也在上海。我們立足“上海主場”,集聚全集團資源,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提升。全面參與各類要素市場建設,首批開展滬港通、深港通、黃金國際板、人民幣利率互換等業務;積極參與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等人民幣計價場內大宗商品交易,助力提升“上海價格”的全球輻射能力;結算和清算規模多年來一直保持在市場第一梯隊。集合旗下基金、理財、信托等多個資管牌照,聚力服務上海“大資管”生態系統建設。2021年末,集團境內管理的個人金融資產(AUM)4.3萬億元,較十年前增長1.8倍。2022年2月,交通銀行與英國施羅德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的施羅德交銀理財有限公司開業,為上海打造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再添生力軍。交銀租賃作為行業領軍者,深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新增航運融資連續兩年排名全球第一。在協同合力作用下,2021年末交銀集團在上海地區支持實體經濟的各類融資余額達7000多億元。
三是以股債相融、投貸聯動服務科技強國戰略。把“股債相融、投貸聯動”作為破題之舉,強化“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一體化服務,積極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轉型升級。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等領域,推出“研發貸”“人才貸”“創融貸”等產品,在“上海主場”及長三角區域先行先試。2021年末,交通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達2982億元,同比增長90.9%;長三角區域科技金融客戶3235戶,同比增長超過80%。2021年實現了啟動資金、股權投資、引進戰投、上市服務、收購兼并、股票減持6個場景的服務落地,“貸+股”融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針對科創類企業股權融資的迫切需求,交銀國際發起設立了我國首只銀行系科創股權投資基金,截至目前累計投資項目23個,投資金額8.34億元,涵蓋云計算、人工智能、生物制藥等國家科技創新前沿領域和重點行業。
四是以跨市場、多層次產品體系服務人民財富管理。堅守人民金融立場,構建廣覆蓋、差異化、跨市場產品體系,不斷豐富理財產品貨架,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層次財富管理需求。集團旗下多個資管牌照各有側重,交銀理財、交銀基金業務規模較大、產品品類齊全、投研團隊強大,其中交銀理財側重低風險固收產品,主動權益類產品則是交銀基金的優勢;交銀信托、交銀人壽分別提供信托理財、保險理財。此外,施羅德交銀理財有限公司主打突出多元資產配置理念的中高風險混合類理財產品。2021年末,集團表外理財產品總規模達1.38萬億元,同比增長25%;交銀基金管理規模5473億元,同比增長61%。交通銀行還積極響應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交銀基金推出多只養老基金產品,交銀理財已獲批養老理財試點,即將發行專屬養老理財產品。
五是以境內外、多牌照集成發展跨境綜合金融服務。交通銀行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設有分(子)行,也是國內四家持有離岸牌照的銀行之一,其中交銀租賃的業務已覆蓋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通銀行積極搶抓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政策機遇,構建“境內賬戶、NRA賬戶、FT賬戶、OSA賬戶、創新離岸人民幣賬戶”五位一體跨境金融賬戶體系。例如,交銀租賃注重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實現在上海洋山特殊綜保區成功落地國內金融租賃行業首單自貿區SPV跨境設備租賃創新項目;交銀國際與境內分行積極聯動,為客戶提供境外債券發行服務,近五年累計完成境內企業發行境外債券規模1429.8億美元。
四、以優化體制機制推動綜合經營再上新臺階
交通銀行綜合經營工作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但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要求,我們在支持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和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金融需求上還存在短板,多元化、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能力還需加強。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貫徹“三新一高”部署要求、落實金融工作“三項任務”,堅守開展綜合經營的初心,在繼續保持規范發展、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優化相關體制機制,推動綜合經營再上新臺階。
首先,持續深化集團治理體系建設。綜合經營有效發揮效能,完善集團治理體系是關鍵。我們將持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兩個“一以貫之”的重要論述,不斷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一是將黨的領導深度融入銀行母體及子公司治理的全過程和各環節。要求集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加強政治學習、提升政治能力,深刻理解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通過厘清各治理主體的職責邊界,健全相關制度規則,切實發揮好黨組織在推動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集團戰略執行過程中的把關定向作用。二是依法合規行使大股東權利,完善子公司授權管理。作為一家以銀行為母體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團,交通銀行擔負著集團治理的主體責任,將持續加強對子公司黨的建設、發展戰略、重大決策、風險管理等事項的統籌指導,并按程序開展規范授權和動態調整優化。
其次,加強集團戰略傳導和協同發展。要通過完善集團戰略管理和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不斷提升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在服務“國之大者”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綜合經營是交通銀行多年來探索形成的戰略優勢,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一方面,將在集團內進一步加強宣導、執行和監測評估,廣泛凝聚戰略共識,總結有效經驗做法,推動綜合經營部署全面融入銀行母體和子公司的改革發展;另一方面,集團上下必須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緊扣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多樣化金融需求及變化,在科技金融、財富金融、貿易金融等方面,動態優化“板塊+條線+子公司”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如探索開展集團客戶信息整合及遷徙工程,在集團層面對客戶進行統一標簽和畫像,健全完善客戶關系遷徙和轉化機制,更加突出客戶反饋在相關產品服務評估中的作用,從而更快響應、更好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體驗,實現共同價值創造。
再次,完善集團一體化風險管理體系。以強化集團統一、垂直管理和提升專業能力為目標,持續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保障綜合經營行穩致遠。進一步完善集團信用風險總額管理,確保對具備授信性質和融資功能的全部信用風險業務進行扎口管理;立足全集團,強化對高風險客戶、市場風險限額制定、合規和反洗錢風險應對等的集中統一管控。研究推動在子公司設立首席風險官或類似崗位,要求其對子公司和銀行母體雙線報告、接受雙線考核,同時銀行母體各風險條線也要進一步加強對子公司對應類別風險部門的統籌指導和管理。各子公司都要健全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各負其責、運行高效的風險治理架構,理順體制機制,豐富工具手段,不斷提升信用、市場、流動性、合規等各類風險的專業化管控能力。
最后,強化綜合經營的科技賦能和人才支撐。科技賦能方面,順應數字化轉型趨勢,突出統一技術架構和一體化數據服務兩大重點,確保集團信息安全標準一致,推動技術架構統一規范,統籌業務架構設計以保障集團一體化經營發展;建立面向全集團的數據管理與應用體系,加強標簽和指標統一管理,在符合監管政策的前提下,實現集團境內外場景生態聯動、數據共享。人才支撐方面,加強集團統籌和謀劃部署,鼓勵支持干部員工在銀行母體和子公司交流鍛煉,培育更多具備綜合經營思維和實戰經驗的專業人才,同時還要加強各金融子行業領軍人才、核心業務骨干等力量儲備。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相關子公司爭取率先試點實施管理層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等激勵約束機制。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