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集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以“一企一業、一業一企、一業一強”為目標,緊密圍繞“四梁八柱”“百強萬億”發展戰略,全面推動內部重組與外部資源整合,逐步形成業務清晰、管理統一、運營一體的專業化發展模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國有資本配置效率逐年提高,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用好上市平臺 整合內部資源 “一業一企”形成發展合力
國藥集團所屬企業業態多樣,布局醫藥健康全產業鏈。有的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主責主業不夠聚焦、資源配置分散等問題。國藥集團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在內部整合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動各業態統一發展。在化學制藥領域,創新方式方法,通過實施多家上市公司互為條件的重大資產重組,將原分散于四個主體、三家上市公司的20余戶化學制藥企業整合進入A股上市平臺國藥現代,組建了中國第四大化學制藥企業,極大提高了戰略貫徹力度,釋放了規模效應,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在醫藥商業領域,將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流通企業國藥器材注入港股上市公司國藥控股,加快藥品流通、器械流通和醫藥零售的“三網”融合,鞏固和提升了作為中國最大醫藥商業企業的龍頭地位。全面推行區域整合,國藥一致、國藥股份等上市公司先后實施資產重組,有效解決了同區域內重復投資、同業競爭問題,實現了區域市場的一體化運營。
打破混業經營 聚焦功能定位 “一企一業”提升專業化發展水平
由于歷史原因,國藥集團所屬各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上市公司天壇生物均從事疫苗和血液制品業務,長期混業經營制約了兩個專業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天壇生物的疫苗業務連續虧損,各所的血液制品缺乏競爭力。國藥集團下定決心實施戰略重組,將血液制品業務集中于天壇生物,將原天壇生物疫苗業務分拆組建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兩家企業自此走上了專業化的發展道路,經營效率大幅提升,科創動能更加強勁,逐步發展成為“專精特新”的科技創新領軍企業。重組后的天壇生物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大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年采漿量超過1800噸,經營業績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本次抗擊新冠疫情中,天壇生物在全球率先推出康復者血漿療法,研發出新冠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特效藥物,在武漢保衛戰等關鍵戰役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北京所連續推出多個新型疫苗產品,經營業績扭虧為盈,成為重要的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單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北京所加強應急科研攻關,研發的新冠疫苗在全球首家上市,在119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注冊上市或獲批準入,接種人群覆蓋196個國別,在國家重大傳染病和流行病應急防控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彰顯了央企擔當。
有序開展并購重組 優化布局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
堅持戰略引領開展精準并購,科創能力顯著增強,工業占比大幅提高,商業網絡布局更加優化。在研發制造領域,通過對太極集團、九強生物等上市骨干企業的投資并購,補齊品牌中成藥的產業短板,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中藥生產企業,一躍成為中國最主要的麻醉精神藥品研發制造企業,填補了醫療器械先進制造的產業空白。在醫藥商業領域,歷經十余年的內涵外延發展,醫藥流通網絡已覆蓋全國,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并遙遙領先。醫藥零售網絡覆蓋30個省近300個地級市,藥房數量超過13000家,網絡布局持續優化,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加快推進央企間專業化整合 勇擔主責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
全面落實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要求。在國企辦醫療機構改革中,相繼接收了東風汽車集團、中車集團、中國能建等13家企業舉辦的120余家醫療機構,床位數量近2萬張,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改革后的醫療機構得到了專業化的經營管理,主業意識逐步增強、學科建設顯著提升、服務能力大幅提高、經營效益持續改善,全面實現了“醫院得提升、員工得發展、群眾得實惠、政府得民生、企業得效益”的改革目標,開創了良好的改革典范。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