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評論 > 正文

喚醒“沉睡”資金穩增長惠民生

當前,既要著眼于盤活存量資金助力穩增長、惠民生,又要加強制度規范和監督整改,把積極財政政策發揮好、運用好,逐步建立相應長效機制。應充分釋放政策效能,將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嚴格落實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對低效和沉淀資金按規定收回,騰出更多資金用于穩市場主體穩就業保民生。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在用好財政增量資金的同時,也要著力盤活存量資金。這不僅有利于緩減地方財力緊張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落實宏觀政策、穩住經濟大盤也具有重要意義。

不久前公布的《國務院關于2021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6個部門和13個所屬單位項目約9068萬元結余資金未及時清理上繳財政,33個地區217億元專項債券資金閑置1年以上。可見,一方面部分地方面臨較大經濟發展和財政支出壓力,另一方面卻有不少資金“躺在賬上”,這不利于提升公共資金配置效率、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專項債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資金支出進度慢甚至閑置,將影響穩投資的效果。近年來,每年年底的財政資金結余均達數萬億元,如能將其中部分低效、閑置資金盤活,將有力緩解財政壓力;如能及時將這部分資金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可進一步充分釋放政策效能,將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

從表象看,財政資金閑置是預算實際執行數與計劃數存在差異而產生的資金沉淀,但其原因并不限于預算本身,也在于部分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不扎實,缺乏合理規劃和科學決策支撐,使得項目實施時出現“變形走樣”,或支出進度緩慢,或大量結余,或無法繼續實施。同時,部分項目實施責任落實不力、跟進督促不到位等問題,也導致部分資金閑置。此外,一些基層政府對政策不了解、把握不準資金使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敢用、不會用問題。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一些地方希望通過爭取更多預算內資金、轉移支付、專項債等來彌補財力不足。個別地方想方設法申請各類資金,并傾向多編預算、多要額度,存在重資金爭取、輕預算執行和資金績效的傾向。當然,這其中也存在資金下達不及時、資金使用限制多等因素,造成基層地方政府在資金使用及用途調整上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增加了資金閑置現象。

當前,既要著眼于盤活存量資金助力穩增長、惠民生,又要加強制度規范和監督整改,把積極財政政策發揮好、運用好,逐步建立相應長效機制。

一是應立足源頭治理,加強科學謀劃、項目庫建設和預算編制工作,有效實現項目與政策、跨年度預算的精準有序銜接。

二是要加強上下聯動、前后銜接,上級政府應加強相關資金申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指導工作,同時,在履行必要程序基礎上賦予基層政府更大、更便捷的資金用途調整權,但也要嚴格落實項目單位及主管部門的實施主體責任。

三是全面落實存量資金“定期清理、限期使用、超期收回”機制,做到應收盡收,不斷加強資金統籌能力,及時將資金用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急需或重點領域。在此過程中,要防止亂花錢和“突擊花錢”行為,也要將盤活收回的資金分配好、使用好,避免資金“二次沉淀”或低效使用。

四是將各地財政存量資金盤活工作納入綜合績效考評范圍,把考評結果作為分配相關資金的重要依據。對專項債而言,要進一步完善項目儲備和債券發行與使用機制,加強債券資金全過程、穿透式監測,對支出進度慢、資金閑置或用途調整不及時的地方適時預警,督促其盡快整改、形成實物工作量,更好擴大有效投資。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曲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