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對于傳統文化,我們要辯證“揚棄”,傳承精華,摒棄糟粕,在現實生活中,充分利用各種文化資源,讓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真正活起來、用起來,得以創新轉化,真正賦能教育,賦能思政課堂,讓每一堂大思政課都鮮活起來,助力新時代的人才培養。
利用在地文化資源,讓課堂動起來。和以往的思政課相比,大思政課與現實生活的結合更加緊密,對傳統課堂進行拓展,授課的場所、內容、主體,均有所不同。學校要利用好傳統課堂、社會課堂、網絡課堂,積極和政府、企業等社會力量對接合作,盤活在地文化資源,努力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將其和大思政課有機結合起來,讓課堂更豐富、更生動、更有趣。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以實踐活動為契機,走進千年古鎮——福建省南平市五夫鎮,與當地政府積極聯系,通過線上平臺直播的方式,把大思政課開在朱子故居——紫陽樓,充分利用在地文化——朱子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賦能教育,讓大思政課真正豐富起來、生動起來、有趣起來。
發現文物背后的歷史,讓文物活起來。每一件文物,在歲月的長河中,都有著獨特的記憶,都有其背后的故事。走進博物館、展覽館、文物館等文化場所,盤活這些天然的教育資源,創造機會,帶領學生走近文物、了解文物、對話文物,讓它們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發現文物背后的歷史,有許多途徑,或老師直接講授,或學生間接查閱,但是不管采用何種方式,始終要堅持一個前提,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沉浸體驗,讓發現的過程成為一個動態學習交流的過程。當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紫陽樓時,學生對于牌匾上的“不遠復”三個字并不了解,彼此相互討論交流,有的還上網查詢,通過向講解員請教,他們才真正了解到這件文物背后諸多的故事,才感受到這三個字所蘊含的家國情懷。離開之后,他們還和家人、朋友、老師,講述著“不遠復”背后的故事,將其作為書法作品的素材,開發新的文創產品。
傳播中國特色的故事,讓學生講起來。思政課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既要有價值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樣也應有知識性,引導學生把知識記住,真正讓知識進腦入心。如何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大思政課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講起來,為同學、老師、家長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真正把學習到的知識、道理,學透講透。在7月1日的線上直播大思政課上,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在紫陽樓內,接力講述著文物背后的故事,還做起了當地特色農產品的推薦大使,助力當地的鄉村振興。他們講得認真、講得生動,收獲眾多掌聲,真正做到把所學的知識、道理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讓家長聽起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提升大思政課堂的效果,需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等協同育人的作用,多方發力。讓家長參與進來,看到學校在教育上的用心,同時也見證著孩子的成長,實現學校和家庭的有效溝通,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同頻共振。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千年古鎮開講大思政課,邀請學生家長線上參與,同步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加深家校聯系,厚植愛黨愛國情懷,看到孩子的精彩表現,學生家長也對這種教育形式表示認可,在家校協同育人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
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池春水,讓每一堂思政大課都更加鮮活。不同地區各有其獨特的在地文化,要充分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多主體參與,多渠道發力,盤活文化場館等文化資源,真正實現文化賦能教育,讓大思政課活起來,讓文物活起來,讓學生家長參與進來,讓學生通過沉浸體驗、主動發現、積極分享、創新傳承,把所學的知識和道理,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作者: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