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系列專家解讀之三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王小廣
不久前頒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指出,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從戰略上講,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與話語權的重要依托,也是擴大內需、建設強大內需體系的重要舉措。從行業和企業發展上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通過破除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達到降低流通成本和制度成本的目的,促進產業升級、壯大創新動能、提高產品質量,形成市場強、產業強、企業強的發展優勢。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經濟大國強盛的必由之路。回顧歐美各國發展史,在成為經濟強國的過程中,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是其重要根基和條件。可以說,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邁向經濟強國、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一步。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未來將分兩步走,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和重要抓手,將全面提升供給端的創新能力與競爭力,以及需求端的消費能力,為我國經濟現代化提供強大的供給支撐和需求動能。具體來說: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可以為發展制造強國和消費強國掃清各種經濟循環方面的障礙。制造強國和消費強國,一個代表著供給的高質量發展,一個代表需求的高質量發展,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而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消費強國,必須著力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市場是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形成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就像人體的血管和血液一樣,一個大的統一市場就是一個大的循環。只有暢通高效的市場循環和規模擴張,才能實現市場效率提升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居民收入增長、市場主體壯大、供給質量提升、需求優化升級等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也只有市場統一了、做大做強了、有序規范了,才能實現總體交易成本的下降,才能為制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提供強大的推動力。簡單來說,統一大市場由大轉強的過程,也是發揮市場促進競爭、深化分工的優勢的過程。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產業升級的重要動力。建立了強大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便能引導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使創新要素更加有序、更加合理地聚集,更好支持科技創新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以及產業鏈的現代化;可以從最終需求和生產要素上有效支撐產業升級和企業競爭力提升,形成產業與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大基礎,從而更好地把握住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在日益嚴峻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此外,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還有助于更好地連接國內和國際市場,促進要素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有序、安全、快捷地流動,為我國更加積極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依托,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在國際競爭和合作中塑造更多新優勢。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釋放巨大的市場需求潛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直接的效應就是釋放出我國巨大的消費潛能,形成強大的需求動力,支撐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在經濟現代化中,消費現代化體現了人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因而是經濟現代化的根本。未來,憑借我國超大規模人口優勢和市場優勢,可循序漸進推進消費現代化,加快躋身消費強國前列,推動消費結構持續升級,讓消費不僅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而且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超級引擎。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系列專家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