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比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3%,國民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同時也要看到,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和俄烏沖突導致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3月份以來各項經濟數據所呈現的邊際變化,經濟主體預期趨于轉弱,經濟下行壓力不容忽視。有鑒于此,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并同時提出要求,“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扎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要實現預期目標,穩住市場預期至關重要。預期管理是通過加強與公眾的信息溝通來引導公眾預期,以提高宏觀政策調控效果的重要方式。2021年12月8日至10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就意味著,化解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僅要促進需求擴張,還要保障供給穩定,更需要加強預期引導。“三重壓力”從不同維度指出中國經濟運行所存在的問題,但三者之間也存在著緊密相關的邏輯機理。如果將需求收縮和供給沖擊看作經濟在宏觀層面的不利影響,那么預期轉弱則是從微觀層面反映市場經濟主體由于一系列結構性問題所導致的潛在經濟增速趨勢性下降,以及由此而制定的相關政策的穩定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問題等多重因素疊加而產生的主觀認知上的信心不足和擔憂情緒。微觀經濟主體預期轉弱,勢必會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延伸阻礙宏觀經濟運行暢通,而且會通過“自我強化”的循環效應進一步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因此,在這三重壓力中,預期問題看似無形,實則會對整體經濟運行產生有形的重要影響,是穩住經濟的關鍵所在。只有穩定微觀經濟主體預期,投資和消費需求才可能擴張,同時通過改善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更好地對接需求結構變化,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進而穩定經濟增長。尤其目前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超預期的形勢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需要以更有力度和超前的政策舉措穩住預期。
第一,在宏觀層面,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調控有機結合,政策曲線要引領市場曲線,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一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一是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二是與貨幣、就業、產業等政策協調聯動。三是提高重點支出精準度,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難題,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實施新的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同時要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對基本民生的財力保障。四是增強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在統籌安排財政支出時,要確定適當的赤字率,科學安排債務規模,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另一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滿足市場主體合理融資需求。一是從總量上保持信貸和社會融資適度增長,保持貨幣總量指標與GDP增速基本匹配。二是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的獨特優勢,引導金融機構資金流向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三是滿足市場主體合理融資需求,通過降準、下調貸款利率等舉措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加有效信貸需求,穩定和擴大總需求。
第二,在中觀層面,關注重點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有效管控重點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一是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二是完善資本市場體制機制。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三是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通過規范、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穩妥推進并盡快完成大型平臺公司整改工作,紅燈、綠燈都要設置好,促進平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第三,從微觀層面,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一是,堅持競爭中性原則,以市場化法治化辦法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減少行政力量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干預,推動形成公正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二是,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等多種手段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潛力。三是,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弘揚企業家精神,可建立常態化的企業家交流機制,并形成制度安排,為企業及時排憂解難,增強其發展信心。
總的來說,我國經濟仍保持著良好的恢復態勢,具有穩住預期的堅實基礎。促進經濟穩定增長,重在穩住預期。只有穩住預期,才能增強市場主體對經濟發展的信心,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郭威,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