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黑衣、妝容簡潔,時隔四年,華為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再次站上了華為發布財報的舞臺。財報顯示,華為營收十年來首度出現下滑,昔日占據半壁江山的消費者業務規??s減近半。
面對疫情挑戰、又要扛起斷供壓力,過去的一年,對華為來說,確實不易,但孟晚舟說:“2021年,對華為而言,也許已經穿過了這次劫難的‘黑障區’。”
華為正努力提升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以研發投資未來。
然而無法獲得芯片等先進工藝的持續保障、制裁猶在、5G部署需求漸減……“2022年繼續求生存!”孟晚舟和她身后的華為團隊,依舊面臨巨大挑戰。
雨中奔跑闖過“黑障區”
“當暴風雨來臨時,我們選擇了在雨中奔跑。”華為在財報開篇如此形容自己的處境。
三年制裁,對華為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2021年,華為實現收入6368億元,同比下降28.6%,營收出現近十年來的首度下滑,降至五年前水平。
在芯片供應受限的情況下,手機、PC業務規模受到影響,華為消費者業務下降49.6%至2434億元,運營商業務反超消費者業務成為公司最大收入支柱。2021年華為運營商業務占比44.2%在總收入中位居首位。然而2018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曾一度超過運營商業務,甚至在華為總收入中占據半壁江山。
分地區來看,2021年華為中國區實現業務收入4133億元,同比下降30.9%。雖然貢獻了華為總營收的65%,但同時也是導致其業績下滑的主要地區。
在營收下降的情況下,華為還是實現了利潤水平的大幅提升。2021年華為實現凈利潤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為此,華為做了多項努力。通過優化管理流程,華為節省了100億元的管理費用;通過出售榮耀等資產,2021年華為獲得了高達574億元的凈收益,利潤水平大幅提高。
同時,為了增強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華為對整個供應計劃進行協同管理,改善從訂單到收入的周期,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增長69.4%,達到597億元。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華為已完全度過危機,如剔除出售榮耀等資產的收益,華為去年凈利潤實際上比2020年下降13%,為約562億元,這相當于其2017年的凈利潤水平。
雖然營收大幅下降,但華為現金儲備增加,目前的資產負債率是57.8%,相比上一年下降了4.5個百分點,財務韌性持續加強。
從華為2021年財報來看,華為已走過至暗時刻,但是風險依然存在。
仍然“缺芯”如何活下去?
消費者業務規??s減是華為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解決芯片“卡脖子”問題呢?
“從2021年財報可以看到,華為在EMEA(歐洲、中東、非洲地區)銷售收入從1808億元下降到1315億元。除了戰略放棄了一些項目之外,很明顯是受到制裁因素的影響??梢哉f,如果華為不解決芯片供應問題,華為的風險依然是存在的。”通信工程師袁博認為。
解決整個半導體問題需要非常復雜與漫長的投入,需要有耐心。
在先進工藝不可獲得的情況下,華為保持領先地位存在困難,但其將會積極尋找系統突破,未來主力通信產品才能有多核結構支撐、軟件架構重構和性能競爭。
在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看來,華為計劃采用芯片堆疊技術,持續推進系統架構重構,比如用面積換性能、用堆疊換性能,使用不那么先進的工藝持續,以擁有未來產品的競爭力。
華為不準備盲目進行芯片制造,而更多地將以投資的形式參與到產業鏈中去。
另外,華為ToC的業務特別是手機業務規模在2021年遭遇到了非常大的下滑,但ToB業務的連續性現在還有保障,其將在消費者業務上重點拓展可穿戴、全屋智能、語音產品等新領域。目前,華為可穿戴的手表手環產品用戶已超過一億。
“在戰略上,華為已有變化。在消費者市場,華為放棄了全面發力的戰略,開始逐漸轉向細分領域,盡量保證利潤水平。如手機終端上重點轉向折疊屏,保證搭載高端芯片機型的利潤率;在平板中拓展墨水屏,給中低端芯片找到出口;利用鴻蒙優勢,在物聯網方面發力全屋智能,擴大規模。這一戰略將在2022年持續。”華為云MVP馬超表示。
在華為看來,華為云是當前其最有前景的新業務,也是讓其“活下去”的保障之一。此次華為首度公開華為云的業績,其在2021年實現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37%,在中國云業務領域排名第二。郭平稱,華為將會持續進行云業務擴張。
華為為生存而戰斗的戰略仍將繼續,畢竟技術投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這無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華為能否在重點領域實現突破,仍需時間的檢驗。
生態模型初現后勁在哪?
華為計劃以研發投入換未來。2021年其研發投入是1427億元,所以在未來業務展望中,公司會持續保持在人才和研發上高投入。持續強投入,這也是華為后繼能活下來的希望。
孟晚舟表示,華為的投資將聚焦在推動基礎理論、架構和軟件三個方向的重構上。
從產業角度,華為將投入的重點放在云計算、智能終端和智能汽車的生態上。
在通信領域,華為引入光電融合技術。隨著AI爆發對算力需求急劇增加,華為計劃通過鴻蒙、歐拉更有效發揮多樣化硬件的算力潛能,在中國“東數西算”產業中謀劃未來。
在終端領域,華為鴻蒙OS設備去年銷量已達到2.2億臺,第三方生態設備發貨超1.15億只。在搭載鴻蒙系統產品中,汽車成為華為最重視的業務板塊之一。2021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投資約10億美元。
“隨著鴻蒙、歐拉和昇思生態越發繁榮,華為持續加碼鴻蒙生態、汽車業務,未來這一體系延伸的規?;型蔀槿A為的新后勁。”鈞山董事總經理王浩宇認為。
從IT生態的投入情況來看,歐拉、鴻蒙、高斯等IT基礎產品生態模型初現。未來相關技術滲透應用而在礦山、港口等領域形成的“軍團”,有望成為華為的新業績增長點。
顯然,2022年,華為依舊面臨巨大挑戰。經過兩年多的高強度投資,中國的5G投資即將進入收縮階段,對在這一市場重兵布陣的華為影響較大;而同時,華為終端的1+8+N戰略中,最重要的1依然沒有解決,而N增長依舊有較大空間;其在智能汽車等新業務上投資巨大,也還尚未盈利。以此來看,華為依然還處于黎明的前夜。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