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首次用“五個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中國答卷背后的成功密碼。“五個必由之路”進一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論斷,既為我們弄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的內在邏輯提供了科學答案,也為“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指明了前行方向,人民論壇網與您一起學習。
專家解讀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董振華:
“五個必由之路”深刻回答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問題。我們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才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走出了一條不同凡響的中國道路,創造了世人矚目的偉大奇跡。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 秦宣:
一個國家究竟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能否帶來這個國家的全面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因為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鄭長忠:
作為一百年來我們取得偉大成就的奧秘所在,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遵循中華文明歷史邏輯、現代化發展邏輯和共產主義運動邏輯,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實踐結晶、精神品質,包含著歷史經驗和科學規律。不論是作為一種精神品質,還是作為一種成功規律,團結奮斗,既是百年成就獲得的奧秘所在,更是未來民族復興的重要法寶。要用好這一法寶,使我們能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披荊斬棘再創輝煌,不僅要求我們必須繼續弘揚團結奮斗的精神品質,還要根據規律來創新發展,從而為團結奮斗這一寶貴精神品質注入更多時代內涵,獲得更好實現方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務院參事 何星亮: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理念和指導原則。如何使新發展理念真正成為新發展階段的指導原則?如何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各級政府干部的實踐行動中?一是從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二是從問題導向把握新發展理念。三是從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四是要整體把握新發展理念,不能以偏概全。五是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六是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導 齊衛平:
面對新形勢,把全面從嚴治黨這篇政治大文章做好、做深、做透,是確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偉大勝利的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黨的建設始終是奔著問題去的,全面從嚴治黨的目的是要正本清源、激濁揚清,不斷清除腐蝕黨的健康肌體的各種“病毒”,永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全面從嚴治黨是一篇政治大文章,我們黨做了一百年,已經有了很多可圈可點之處,但還須繼續做下去,把它做好做深做透。只有在加強黨的建設中持之以恒地發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在創新黨的政治實踐中堅持不懈地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我們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才能無比強大。
資料來源:《人民論壇》、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爽
視覺設計: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