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系列專家解讀之二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博導,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 趙錫軍
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建設目標是要引導市場主體按照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實現資源向更高質量和創新驅動的方向進行有效配置。未來,我們要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要繼續加強資本市場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設。2020年3月1日,2019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正式實施,資本市場正常運行有了最基本規范。新證券法明確了資本市場各主體的權利和責任,確保所有市場主體都得以承擔起各自的職責,改變了資本市場的法治環境和發展生態。同時,新證券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全面注冊制改革拉開帷幕,這也是我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基礎性制度變革。新證券法按照全面推行注冊制的基本定位,對證券發行制度做了系統的修改完善,充分體現了我國資本市場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為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制度基礎,使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有了較好的制度保障。特別是在注冊制下科創板的設立與運行、注冊制在創業板市場的推進以及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為中國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樹立了標桿,開創了中國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股權融資支持以及對科創企業包容支持的時代。
隨著注冊制改革由點及面推進,在發行、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各個環節進行制度優化和創新已成為注冊制改革全面實施的堅實基礎,接下來要持續加強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以增強市場功能建設為重點,以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為切入點,推動發行、上市、交易、并購、信息披露、持續監管、退市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改革,特別是要夯實信用基礎,按照更高要求、更嚴標準,補齊信用體系制度的短板,營造公平誠信、法治的市場環境。在堅持尊重注冊制基本內涵、借鑒國際成功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三原則之下,科學總結評估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情況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配套制度規則完善、強化中介機構責任等工作,穩步在全市場推行注冊制,為更多優質企業融資和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機制。
第二,要通過進一步整合完善場內、場外各層次、各板塊的功能,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效率有較大提升。我國已經初步建成包括主板市場、創業板、科創板、北京證券交易所、新三板以及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各子市場之間層次分明、定位清晰,形成各有側重、相互補充、錯位發展的格局,為資源有效配置和風險均衡提供了較為完整的機制框架。下一步要在如何進一步提高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效率、突出服務的重點和激發體系的活力方面進行改革完善。首先,要繼續深化滬深交易所主板市場、科創板、創業板改革,增強其包容性、適應性和創新性,激發市場主體依法公平競爭的活力;其次,要進一步深化北京證券交易所和新三板改革,同時規范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和柜臺交易市場的發展;再次,要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為中小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豐富融資渠道、降低股權融資成本、賦能科技創新;最后,要發展配套的金融衍生品市場,為風險管理提供工具。
與此同時,需要暢通規范資本市場體系各層次、各板塊之間的轉板機制,形成既能發揮各自功能特點,又能相互支持補充的有機體系;既有利于各類資本的快速形成,又便于促進資本要素的流動和風險的均衡配置。深化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市場之間基礎設施相互貫通和統一,加快推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形成統一的債券市場。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注冊制,豐富債券產品,拓展資產證券化產品模式,擴大證券化基礎資產的覆蓋范圍。打破債券剛性兌付,強化信息披露和行業自律,完善法治基礎上的市場化風險化解機制。
第三,要不斷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體系,推動投資者保護機制體制創新。我國資本市場已經形成以中小投資者為主、規模龐大的投資者群體。同時,隨著居民家庭財富增加和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居民投向資本市場尤其是理財、信托、股票、基金等資產的規模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各種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案件增多,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這顯示出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投資者保護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國一直在推進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體系的建設工作,經過多年建設,多渠道、全方位投資者保護體系日臻完善。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體系建設的里程碑事件是在2020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證券法中新增“投資者保護”專章,專門強化投資者保護事前預防與事后救濟的連接。在包括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區分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先行賠付制度、代表人訴訟制度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創新,進一步拓展投資者維權渠道和降低維權成本。進入新發展階段,資本市場的建設不能僅僅只考慮單邊融資功能,而是應該從發揮整個資本市場總體功能的視角、從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出發,要從細節處進一步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體系。通過加快推動證券集體訴訟制度落地,完善投資者權利行使、保障和救濟的制度機制,推動投資者保護制度體系更加系統、均衡、精細和務實;同時又要通過加快完善投資者保護組織體系和制度機制,加快建設完成全方位立體化的投資者保護體系,為投資者打造放心投資、舒心投資、滿意投資的投資者保護新格局,更好的分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
第四,要不斷擴大專業性機構投資者和管理機構隊伍,提升投資者的專業能力和水平。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選擇更具專業能力的投資管理機構幫助其管理財富,產生了大量財富管理的需求,這些財富管理需求又反過來推動資本市場進行金融產品和工具的創新,成為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尤其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保險機構、基金管理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往往更加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會從長期的視角進行投資決策和資產配置,追求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以實現各自特定的預期投資目標。這些專業機構的投資時限相對要更長,投資規模更大,可以起到維護市場穩定的“壓艙石”作用。
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和傾斜力度,不斷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鼓勵現有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繼續發揮專業投資主力軍作用,放寬公募基金的投資選擇權和考核周期,進一步豐富私募基金體系層次,暢通募、投、管、退、監等各環節;擴大各類追求長期業績導向的專業性機構投資者范圍,積極推動社保基金、保險資金、銀行理財、企業年金等資金入市,促進提升權益投資比例并實施長周期考核機制,不斷提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市場化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拓寬境外投資者進入股票、債券市場的渠道,提升外資參與便利度,以開放促改革;創新完善對個人投資者中長線投資者的鼓勵政策,在會計、審計、財稅、信用考核、聲譽激勵等方面,優化制度設計,加快建立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價值投資激勵機制;鼓勵不同規模、不同管理模式、不同投資偏好、不同投資周期的投資主體依法經營,加快形成資本進出有序、暢通循環的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本市場新投資格局。進一步壯大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的力量,更好地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持續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配置資本市場,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產品,鼓勵產品創新和機制創新,幫助個人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鼓勵優秀外資證券基金機構來華展業,促進行業良性競爭。
第五,要進一步健全法治保障和證券執法體制機制,加大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為市場健康運行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修訂后的新證券法大幅提高了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加大對證券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處罰力度的大幅度提高對證券犯罪行為形成更加嚴厲的震懾,市場環境得以進一步凈化。同時,監管部門還提出了“零容忍”要求,對一切違法違規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
良好的法治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保障。最近幾年,資本市場法治建設進入快車道,稽查執法水平不斷提升,初步推動形成了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相互支持的有機體系,證券監管執法的有效性、威懾力不斷增強。有鑒于資本市場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性,黨和國家對資本市場法治建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若干意見》,意味著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加快健全有利于全面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司法體系、健全證券執法體制、通過強化制度供給全面提升依法治市效能將是下一階段的核心工作。法治興則市場興,法治強則市場強。新證券法實施以來已給資本市場帶來了諸多新氣象,資本市場的法治化不斷邁上新臺階。2022年,相信在新證券法的保駕護航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定會行穩致遠。
“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系列專家解讀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