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指出: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立足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局節點,做好人才的謀篇布局是關系“三農”工作發展的關鍵之筆。而用好人才“畫筆”,關鍵在于引得來、育得好、用得當。
筑巢引鳳,勾勒人才“線”。當前,農村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健全,大量人才外出務工,不愿回鄉等問題。要想破解這些難題,就應在“筑巢引鳳”上下功夫,用心用情勾勒好畫卷“線條”。一方面,要拓寬引才渠道,廣開門路,招納賢才。第一書記、選調生、“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各類人才都是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用好這批人才隊伍,將政策資源與鄉村發展實際銜接,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另一方面,要增強服務意識和保障能力,完善建設人才引進、保障、激勵等關鍵環節,因地制宜出臺落實各項保障人才待遇的政策,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做到安心謀事、點燃干事激情。
多措育苗,找準人才“色”。在堅持引入“洋教授”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土專家”,讓更多鄉村人才“破土而出”“順勢成長”,為鄉村振興畫卷上好色彩。本土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堅強后盾,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是一只帶不走的“三農”隊伍。要組織本土人才“走出去”,加強與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也要將外來先進技術“請進來”,定期組織本土人才開展特色實用培訓,開設鄉村技能培訓班,為村民提供現場技能培訓和答疑;同時,各部門還應健全完善用人標準,注重在多部門多崗位重點工作中鍛煉干部,在基層一線考察干部,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
精準用才,定格人才“卷”。水不流動無以成江河,不靈活使用人才,就難以最大化釋放人才能量。只有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定格好鄉村振興這幅美麗的畫卷。鄉村振興工作復雜艱巨,任重道遠。既要調制好“洋教授”“土專家”的融合劑,又要建立好老同志、“新選手”的傳幫帶。一方面將外來技術與本地實情相結合,理清發展思路。選派某一領域的專家,搭配當地鄉村人才,在推動落實政策、組織實施項目、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因地制宜開展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退休人才服務鄉村平臺與起傳幫帶機制,引導退休人員參與鄉村振興,利用自身經驗優勢,通過一對一或一對多指導、實地觀摩鍛煉等方式,培養有能力、素質高的新時代鄉土實用型人才,發揮年輕干部的主觀能動性。(作者:曾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