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經濟大家談 | 如何做好跨周期調節

經濟大家談

作者:中央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博導 馬海濤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提出,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缰芷谡{節將是未來很長時間中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主基調。在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背景和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國內背景下,做好跨周期調節是應對國內外復雜變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要舉措,需要把握好以下四個關鍵。

一是強化跨周期調節的系統思維。一方面,在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跨周期調節實施的重點應聚焦于頂層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遵循系統化原則,強調自主性、靈活性和政策工具協調性的戰略布局。在逆周期調節的基礎上,跨周期調節更加強調中長期對逆周期調節短時失效的“跨越”,其核心是將順周期調控與逆周期調控的工作成果轉化為指導未來工作的戰略眼光。針對當前著力長遠,從宏觀政策的自主性、可控性、獨立性入手,注重其短期和長期效應,側重使用符合中長期政策目標的結構性工具,做到宏觀調控周期上的銜接、經濟戰略實施和短期政策操作上的平衡、穩步增長與抗風險的平衡,從而保障經濟、行業、企業的穩健運行,實現經濟中長期可持續增長。另一方面,在當前宏觀政策體系下,單純對財政政策進行短期局部的效果評價早已無法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階段,因此,跨周期調節需要把握好窗口期,精準實施宏觀調控,關注“多元聯動”的政策組合,特別是注重宏觀政策的有機銜接和相互配套,在政策實力上發揮最大組合效益,消除政策傳導中的信息衰減、效率衰減和體制衰減,構架科學合理的政策搭配和協調模式。發揮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平抑作用,強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中長期戰略規劃、區域和產業等政策間的協調配合,將這種結構性、趨勢性的調節和短期的促進結合起來,從而促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且保持“穩中求進”的總體態勢,以應對短期周期性波動和經濟下行壓力。此外,也要平衡政策規則和“相機決策”的成分:財政政策方面提高政策效能,對不同主體進行精準施策,并時刻把握國際國內雙循環大背景;貨幣政策方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宏觀政策的自主性。

二是把握跨周期調節的服務對象。理順政策的預期傳導機制、降低不確定性,是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的優勢所在。通過穩住并引導微觀主體和市場主體的預期,激活市場主體活力,以便將政策意圖清晰傳遞給市場主體,通過財政的預期傳導,保障宏觀政策的可持續性,從而降低發展不確定性。因此,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需要注重宏觀政策和微觀基礎的緊密結合,重點以微觀主體或市場主體作為服務對象。從中長期視角來看,加強公眾溝通和預期管理,著力穩定市場預期,給予企業及微觀主體更大的主動權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增強市場主體參與經濟活動的信心和熱情。同時,持續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協調作用,聚焦于實體經濟發展。第一,財政政策方面,采取精準扶持應對措施,不“大水漫灌”。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財政資金要以引導、撬動為主,幫助市場主體防范風險,而不是直接全面介入。根據國際環境變化和發展實體經濟需要,加強政策儲備,研究和適時出臺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續政策,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就業穩定。在用好已出臺惠企政策基礎上,進一步采取措施穩住市場主體、穩住就業,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第二,貨幣政策方面,運用信貸政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及調整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增強前瞻性和實效性。貨幣政策在確保應有信貸規模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助力穩定就業。未來應進一步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定位,嚴防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有序推動金融業向實體經濟讓利,實現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的良性循環。

三是壓實跨周期調節的政策效能。統籌做好財政政策銜接,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首先,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強化跨周期預算績效評價。在跨周期的宏觀政策體系下,財政政策的績效評價應更多具備長期性、全面性特征,將財政行為活動內嵌于宏觀經濟周期中的若干小周期內,并結合經濟周期的波動趨勢進行全面有效的預算績效評價,從而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確保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目標的實現。其次,關注財政支出中長期結構性問題,優化支出結構,重點保障民生和基建投資,以保障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在“兜牢基層‘三保’(?;久裆⒈9べY、保運轉)底線”的基礎上,做好民生保障和安全生產工作,堅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養育、教育等政策配套措施。通過財政手段兜底保障民生,最大限度消除人民群眾的后顧之憂,能夠進一步擴大內需增長潛力,激發消費驅動的強勁經濟增長動能,更加有利于構建財政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有利于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繁榮。最后,優化收入分配結構。跨周期調節的實施應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度,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健全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推動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

四是做好跨周期調節的風險管理,將穩增長與防風險作為統一目標,實現二者長期動態均衡。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不僅需要儲備政策,財政方面還要提高對存量隱性債務風險的重視程度,以積極應對改革中的中長期問題。綜合考慮財政空間和財政風險,在專項債發行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積聚,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增量。完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在不突破債務限額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政府自身財政現金流動態變化,保障國家財政可持續性發展。另外,防范基層“三保”風險。中央層面,重點關注地方“三保”支出預算安排、直達資金使用、債券還本付息、庫款管理等方面,強化制度建設,完善政策評估、預算審核和考核評價機制等措施,督促地方政府層層落實負好責任,有效防范風險,兜牢“三保”底線。地方層面,確保“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的優先地位,對“三保”支出保障不到位的地區,及時調整地方預算投資予以補足。在執行過程中,要加強監測并結合直達資金管理,時刻掌握基層執行情況。同時地方政府要及時發現處置風險,嚴格實行債務預警提示和隱性債務風險等級通報制度,確保按期償還到期債權本金和利息。

[責任編輯:曲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