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經濟大家談 | 中國外貿展現出強勁韌性和活力

經濟大家談

作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陸燕

2021年,中國外貿取得了優異成績,經營主體活力有效激發,貿易方式進一步優化。進出口規模達6.05萬億美元,在2013年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的8年后,年內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達到歷史新高。全年外貿增量達1.4萬億美元。

以人民幣計,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9.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萬億元,增長21.2%;進口17.37萬億元,增長21.5%。在全球供應鏈受阻背景下,中國外貿表現出強大韌性,實現了較快增長。

中國外貿展現出強勁韌性和活力

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下,我國“世界工廠”的作用凸顯。作為世界主要的制造業國家和全球供應鏈的樞紐,我國在短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在持續防疫同時加快復工復產,國內生產能力和生產秩序得以恢復,保障了進出口增長。我國的供給能力率先恢復,為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積極貢獻。

面對世紀疫情肆虐及世界經濟大調整,我國堅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努力克服疫情等影響,推動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為穩定國民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外貿表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于領先地位,突出體現在:

一是貿易規模再上新臺階。我國繼續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二是出口增長動能較足。我國機電產品繼續保持亮眼表現,2021年前11個月,機電產品出口1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占出口總值的59%。同期,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有力支撐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運轉。三是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國促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健康持續創新發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為貿易發展注入新動能。

我國貨物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既有國內的積極因素,也有國際市場需求增加的拉動作用。從國際看,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國際市場需求增加,給我國出口提供了契機。特別是因各國經濟恢復不平衡,一些發達國家因疫情不時反復,生產恢復較慢,增大了對我國的進口需求;一些東南亞等國家因疫情形勢嚴峻,生產能力受到限制,給我國擴大出口創造了空間。

從國內看,面對全球疫情起伏反復,國內有效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完備的工業體系,保證了較好的供應能力,對出口形成有力支撐。無論是在防疫物資、生活物資,還是辦公物資、IT產品等方面,我國成為全球物資的唯一大型生產基地,為維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重要貢獻。此外,我國國內減稅降費、普惠金融、社保、出口信用加擔保等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促進了出口企業生產力。

積極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我國是全球重要的制造業中心,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國家,同時也是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貨物貿易伙伴。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韌性和彈性,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穩定作用不可替代。

疫情以來,全球供應鏈持續緊張,國際物流堵點頻現。作為全球主要的制造業國家和出口大國,我國發揮自身制造業的競爭優勢,保證出口穩定增長,穩定全球供給,并根據國際市場需要,不斷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盡最大限度滿足國際市場需求,有序出口防疫物資和疫苗,支持全球抗疫合作,展現了大國擔當。無疑,這是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和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今后,隨著消費市場壯大、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產業鏈布局日臻完善,我國作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可信賴力量,將為保障世界經貿脈絡暢通發揮更大作用。2021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強調,“應該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要盡快恢復爭端解決機制正常運轉,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同時指出中方倡議舉辦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國際論壇。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對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的高度重視和強大行動力。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循環的沖擊仍在繼續。因此,我們要加大應對力度,努力緩解全球供應鏈“堵、斷”等問題,促進外貿平穩健康發展。在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高度重視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問題。供應鏈安全暢通已日益成為各方關注的全球命題,許多國家已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列為國家戰略,我國也明確提出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控制能力,建立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我們要緊緊把握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趨勢,多措并舉,鞏固和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

二是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海外倉高質量發展。鼓勵企業在海外布局更多銷售渠道、服務網絡,扶持跨境電商、海外倉、貿易數字化等新業態和新模式。海外倉是緩解國際物流不暢的途徑之一。目前我國海外倉數量已超過2000個,總面積超過了1600萬平方米,業務范圍輻射全球,其中北美、歐洲、亞洲等地區海外倉數量占比近90%。今后要繼續積極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市場采購、離岸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同時,鼓勵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簽訂長期協議,在多雙邊場合呼吁共同暢通國際物流,主動應對外貿供應鏈的壓力。

三是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重點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圍繞進一步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從優化通關全鏈條全流程、降低進出口環節費用、提升口岸綜合服務能力、改善跨境貿易整體服務環境、加強口岸跨境通關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細化舉措,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著力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在全球市場開放環境下,各國通過相互深度合作,既可以不斷提高供給能力,也可以通過貿易實現互通有無,充分滿足各領域的消費和需求。加強全球供應鏈韌性需要更多區域和國際合作。世界主要經濟體應加強“穩鏈”政策協調,依托多雙邊機制和平臺,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領域國際合作,建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應急管理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攜手暢通國際物流,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

[責任編輯:曲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