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區域聚焦 > 正文

成渝“雙城記”,協同效應加速顯現

原標題:道路互通、信息互聯、辦事互認——成渝“雙城記”,協同效應加速顯現

rmrbhwb2022011211p31_b

2021年12月24日,成渝高鐵“復興號”動車組舉行開通一周年慶祝活動。圖為重慶客運段乘務人員在成渝高鐵G8612次動車組列車上為旅客表演節目。

新華社記者 唐 奕攝

冬日的晨霧尚未散去,由成都東站駛往重慶西站的高鐵上已坐了不少人。乘客中,有的家在成都,要去重慶出差;有的打算利用空閑,到重慶游玩。用不少乘客的話說,如今他們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同圈人”。

從交通基建到產業發展、金融支撐,去年以來,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新政策密集出臺。隨著各項舉措落地實施,雙城經濟圈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速,人們在通勤、就業、創業等方面享受到更多便利,一個引領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正在形成。

建設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簡稱《規劃》),為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速形成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提供了一份全新“施工圖”。

據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潘昭宇介紹,《規劃》是繼2021年6月《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印發以來,國家層面出臺的第二個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2021年1月至11月,成渝兩地間日均開行旅客列車100余對,日均發送旅客超9萬人次。此次《規劃》的出臺,無疑將壯大“同圈人”的隊伍。

“成渝地區地處內陸,由于不臨海、大部分地區不沿江,貨物運輸物流成本較高。《規劃》強調客貨并重,提出到2025年軌道交通承擔貨運量占比由3.2%提高到10%以上;統籌貨運樞紐布局,構建三級鐵路物流基地;增強鐵路貨運樞紐多式聯運功能,提升鐵路貨運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強發展鐵水、公鐵聯運和‘一單制’聯運服務……充分結合成渝地區特點,對支撐引領區域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潘昭宇說。

成渝聯動,交通先行。重慶市交通局提供給本報記者的信息顯示,2021年,標志性項目成渝中線高鐵啟動建設,成渝高鐵完成提質改造,雙核之間高鐵通行時間縮短至1小時。重慶至貴州高速復線、重慶合川至四川安岳、重慶大足至四川內江三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川渝間高速公路通道達到16個,雙核間形成4條高速大通道。

“下階段,我們將統籌推進跨省交通項目技術標準、建設時序、建設進展等協調統一,抓好成渝中線、渝西高鐵等標志工程建設實施。加快推進成渝毗鄰地區普通公路項目建設,共同提升嘉陵江、渠江、涪江等支線航道互聯互通水平,合力打造協調發展港口集群。”該局相關負責人說。

四川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以來,西成、成貴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通車,四川省進出川大通道增至11條。同時,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開通里程增至558公里,運營規模躍居全國第四;新改建城廂站、大灣站、新興站、普興站等,鐵路場站貨運能力顯著提升。“四川正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加密中心城區線網、深化產業功能區覆蓋,實現中心城區范圍內,軌道站點800米范圍覆蓋60%以上的人口、崗位。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軌道交通線路信息互聯、票務互認、安檢互信、支付互容、管理互通。”該負責人說。

產業空間擴大,企業機遇更多

基礎設施的完善,增強了雙城協同發展的合力。

——攥指成拳,產業協同空間大。2021年11月30日上午10點半,一批氫燃料物流車從重慶九龍坡緩緩駛出,向四川方向出發。同時,在四川成都龍泉驛區、郫都區的兩批氫燃料物流車也相繼往重慶方向出發。這標志著兩地聯合打造的“成渝氫走廊”正式開通運行。

據介紹,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西彭組團的“西部氫谷”,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將打造成國家級氫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國家級氫燃料電池研發制造中心。除了“成渝氫走廊”之外,兩地還將聯合開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攻關,聯手打造車聯網和高速公路車路協同等應用場景,聯手推進氫燃料應用示范,聯手推動兩地整車與零部件企業互配互供。

——筑巢引鳳,市場主體活力足。“本以為遷移要四川重慶兩頭跑,沒想到在‘電子稅務局’可以辦理全部流程,企業就成功遷移到了重慶。”四川瀘州特云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聶小莉說。2021年夏天,這家企業成為川渝地區首個通過線上辦理跨省稅務遷移的企業。

重慶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2021年以來,重慶市深化“放管服”改革,210項“川渝通辦”事項全面實施,截至當年11月底累計辦理超589萬件。不僅如此,重慶還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加強服務標準和制度銜接,聯合開展交通通信、就業社保等6個方面便捷生活行動。截至11月底,已有近3500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超過2.65萬家醫藥機構實現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同時,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時間由1個月壓縮到最快當日辦結,實現川渝異地貸款繳存證明無紙化、貸款申請“一地辦”。

產業空間與市場活力最終體現在企業。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20年初至2021年12月底,重慶市新增注冊企業數量近80萬家,成都市新增注冊企業數量超123萬家。這一過程中,成渝“雙城經濟圈”外溢效應十分明顯。數據顯示,四川德陽、綿陽、內江等地近年來新增企業注冊量呈平穩增長態勢,年均增速普遍保持在10%以上。

創新資源集成,市場更有活力

成渝地區是中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促進創新資源集成,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大力推進科技和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是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必然要求。

記者了解到,從2020年4月至今,成都高新區已與重慶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簽署21份合作協議。不僅如此,成都高新區還推動成立了“成渝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助力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目的就在于共同建設西部科學城,聯合爭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布局。如今,各方正攜手聚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等主導產業及未來產業“卡脖子”環節。

成渝兩地重視科技創新、發揮后發優勢的努力,收獲了越來越多的肯定。2021年12月24日,在成渝“雙城協同·賦能智造”專場活動上,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光分享了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成渝協同創新指數”。據介紹,該指數由政策協同、資源共享、創新合作、成果共用、產業聯動和環境支撐6個一級指標和11個二級指標構成。“相較于2019年,2021年成渝創新協同度提高了4.2倍!”陳光說。

重慶社會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勁松對本報記者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區域互聯互通的水平逐步提高,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速,這些有助于整個地區產業鏈供應鏈配套水平持續提升。”他認為,未來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還需要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提升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的城市發展能力,更好發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二是進一步推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三是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低碳產業、綠色能源,加強與長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態橫向補償機制建設,加速“生態資源”向“生態富民”轉變。

[責任編輯:曲統昱]
標簽: 成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