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人民智庫> 正文

專題研討: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水利工程建設,形成了大量而豐富的水利風景資源,水利部推動全國各地綜合利用水利設施和河湖水域及其岸線,大力建設發展水利風景區。2001年,水利部啟動國家水利風景區評審,2010年水利風景區建設與領導小組成立,目前國家水利風景區總數量共計878個,分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涵蓋了各大江河湖庫、重點灌區和水土流失治理區;省級水利風景區超過2000余個,其規模可觀、類型齊全、效益顯著。這些水利風景區依托水利工程,在科學開發、綜合利用水利設施、河湖水域及其岸線的基礎上,發揮了保護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發展水經濟、弘揚水文化的綜合功能,是實現了工程、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綜合效益的優質水利生態產品。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不斷加強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建設美麗幸福河湖,促進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要以提升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核心,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實現人水和諧共生。這為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在全國的保護地體系和旅游地體系中,水利風景區的地位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認可,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面臨社會認可度不高、運行機制亟待改革、社會資金引入不夠、功能定位太多等挑戰,亟待尋求突破路徑。“十四五”時期,水利風景區如何高質量發展?人民智庫邀請中國水利學會正高級工程師李貴寶,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吳殿廷,南京市水利局巡視員王凱對此進行深入研討。

李貴寶:要以“跳出水利看水利”的視角深刻認識水利風景區工作

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尤其是發展措施不多、動力不足、布局不盡合理、整體質量不高和品牌影響力不大等問題,值得水利人深思。要準確把握新階段新要求,系統謀劃好“十四五”及未來時期水利風景區工作的目標任務,努力開創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是盡快制定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五年規劃。推動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是水利部門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是推動構建幸福河湖、水美中國的重要抓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2021年初,水利部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人民智庫,組織開展了國家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征集與推廣工作,遴選10個全國標桿性水利風景區作為第一批推廣的典型。這種做法值得肯定,但需要做個五年規劃,公布評選的評價指標體系,為各地水利風景區提供參考標準,以完善和提高其景區能力和水平。

二是盡快修訂出臺《水利風景區管理辦法》,加強景區動態監管,開展抽查復核,推進選優去劣,實施復核考核不合格的景區退出機制。建議實施水利風景區排序和末位淘汰制度,如可以采取“連續三年后三名摘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牌子”等措施。這方面可借鑒國家風景名勝區的管理、國家5A旅游景區的管理,可以分等級給予處理,如警告、整改、摘牌等等,山東、河南兩省省級水利風景區已有摘掉景區牌子的案例也可借鑒。特別是對影響水工程和防洪安全、存在河湖“四亂”問題、破壞水生態環境等違規違法的景區,要采取督促整改、撤銷等方式予以處理。反之,對優秀的景區要加大激勵、擴大宣傳。要堅決杜絕在水資源緊缺地區圍水造景情況,確保新發展階段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質量。此外,省級水利風景區多達2000多個,因此,要充分發揮和調動省級景區的積極性,指導省級水利風景區的建設管理。

三是國家水利風景區應向鄉村傾斜、西部地區傾斜,整合涉水景區資源和優勢。以西藏為例,僅有3個國家水利風景區,建議利用水利部援藏的優勢協助幫助其完善提升景區建設及申報。根據相關報告中提供的數據,自2012年以來,約50%認定的國家水利風景區位于鄉鎮區域,因此發揮在鄉村區域的水庫型等風景區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至關重要。水利部將水利風景區納入鄉村旅游扶貧水利服務保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中,涉水景區可利用的資源種類較多,有24處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46個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63個國家水情教育基地、127個水利部開展的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市、區)等,建議各級水利部門綜合利用這些可用資源的優勢,做大做強水利風景區。

四是堅持水利特色,多部門融合發展。厘清水利風景區與自然保護區和其他各類園區的邊界和管理關系,找準自身定位,立足保護傳承弘揚水文化,有機結合河湖長制,充分彰顯水利特色。根據統計,878個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已有33個5A級旅游景區,旅游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同時也說明水利風景區在提供一流服務水平的仍有巨大潛力。建議推進政府市場“兩手發力”,以引入社會資本投入為著力點,多維拓展水利風景區投融資渠道。注重打好水利文旅融合牌,協同多部門整合資源優勢,合力推進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

吳殿廷:水利風景區建設應因地制宜探索突破路徑

創新機制體制,引入社會資源推進景區建設。一是要創新建管機制。對水利工程規劃審批、建設驗收進行改革,可以把水利風景區的規劃建設作為水利工程規劃建設和竣工驗收的環境評價參考標準。努力做到建設一個水利工程、防止一方水土流失,美化周邊山水環境,塑造一個靚麗景點,為水利工程的后續管理提供一個經濟支撐鋪墊。

二是要創新投融資機制。水利風景區建設可以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引進資金、社會力量參與水利風景區建設。從協同共贏思想出發,多種形式盤活存量資產,用水利風景區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作為資本,吸引社會資金,多元化投資建設水利風景區。

三是要創新用人機制,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起一支符合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隊伍。水利系統非常缺乏適應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由于人才缺乏,認識不足,造成許多具有開發價值的水利風景資源長期閑置,甚至流失;有些單位雖然認識到了水利風景資源的開發價值,但因缺乏相應的人才,不知道如何開發,或因思路不正確,方法不對頭,管理上不去,難以形成規模、取得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守住紅線、底線,打造生態安全、宜居幸福景區。水利風景區規劃是水利部門以水利工程或水文化設施為中心,以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為主要任務,以提高水利工程設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目的的大型水環境規劃。通過規劃引導景區更加合理地涵養水源,保護、利用水資源。高水平的規劃才能保證景區建設的高起點,要花費精力物力作好景區發展規劃。要按照新的治水方略,深入分析水利風景區建設中的制約因素,把水利風景區建設納入水利工程整體規劃之中,守住紅線、底線,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實施。

分類指導,分區施策。一是要從綜合使用功能方面對各個水利風景區進行準確定位。水利風景區中有的是以維護水工程安全為主的景區,如三峽大壩、小浪底景區等;有的是以改善水環境為主的景區,如大部分城市河湖性景區;有的是以水文化、水科學為主的景區,如都江堰、靈渠、大運河上的景區等。只有突出特色,強化主體功能,才能把水利風景區做大做強,才能獲得社會認可和支持。

二是要強化和落實風景區內部的功能區劃,分區施策。一般景區都可分成如下的幾個功能區:入口區(進出通道及緩沖區)、管控區(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水源供給等)、游覽區、接待服務區和管理區等。其中,游覽區和服務區的建設和運營應在統一規劃、規范的前提下,更多地依靠社會的力量。

樹立標桿,示范帶動。要注意營銷,提高水利風景區的知名度。把水利風景區融入社會大旅游的環境中,提高人們對水利風景區的認知,塑造以自然真山水、宏偉水工程和獨特水文化為特征的水利旅游新形象,提高水利風景區的知名度,讓廣大旅游者更多地了解其發展的最新情況,生動活潑地介紹風景區內的旅游景點,刺激旅游需求,引導旅游行為。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水利生態旅游和水利風景區建設的輝煌成就,提高社會尤其是水利系統對水利風景區建設的認識和信心。

王凱:韶山灌區統籌景觀資源、促進創新發展的經驗值得借鑒

灌區型水利風景區一般依托渠首、干支渠及沿渠輸配水水利工程,結合渠道附近的村落景觀、農業景觀等文化景觀而建。2013年,韶山灌區管理局編制了灌區水利風景區規劃大綱;2014年,被水利部認定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景區發展目標是“建成以水利景觀風貌為基,山水風光為屏,節點工程為紐帶,灌區精神為魂的綜合型水利文化旅游區”。景區規劃格局可概括為“一帶、兩圈、三線、四區”。“一帶”指一條景觀帶——貫穿洋潭大壩、南北分流、“漣上飛漣”、三湘分流、云湖天河、韶山銀河、英雄關的景觀帶。“兩圈”指三湘分流水利小鎮圈、銀田鎮紅色文化體驗圈。“三線”是三條精品旅游線路——韶山銀河休閑漂流的水上旅游線路、渠頂路鄉村綠色景觀帶形成的紅色旅游線路、以低空運動為主的空中旅游線路。“四區”為四大旅游功能區——洋潭大壩水面水上運動功能區、三湘分流“水利小鎮”水利文化功能區、銀田寺紅色文化功能區、南北分流鄉村休閑功能區。

景區具有豐厚的景觀資源。一是水利工程景觀。洋潭大壩:包括14米高、170米長的滾水壩,五孔泄洪閘,可以通過30噸船的斜面升船機,發電站,渠首進水閘。渡槽:干渠有26座渡槽,設計者們設計出結構不同、造型美觀的渡槽,如氣勢雄偉的“飛漣灌萬頃”“云湖天河”“三湘分流”渡槽,美觀秀麗的“韶山銀河”渡槽等。隧洞:干渠有10座隧洞,除南干渠3座外,其余隧洞均可通航。

二是紅色文化景觀。韶山市銀田鎮(銀田寺)是通往韶山沖的要道,沖里有毛澤東故居。寧鄉花明樓是劉少奇故鄉,湘潭烏石鄉是彭德懷故鄉,這里還是陳賡、譚政等革命家的故里,是華國鋒同志擔任工程總指揮主持修建的偉大工程,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韶灌精神的誕生地。

三是綠色生態景觀。開發灌區旅游資源,能使厭煩都市生活的人有機會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淳樸。灌區渠道兩側由喬木、灌木、地被組成立體生態系統,與干渠碧波蕩漾的藍色水流藍綠交織,動靜結合。灌區遠離城市,綠樹成蔭,碧水長流,空氣清新,是度假避暑的理想之地。

景區具有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一是交通優勢明顯。景區位于長株潭腹地和韶山灌區中心,距長沙黃花機場、高鐵韶山南站分別為1小時、25分鐘車程,距湘潭、韶山、湘鄉三市市區分別為40、15、12公里,交通可達性好。二是景區品質提質改造投入顯著。2016年投入2000萬元對景區旅游設施進行提質改造,完成灌區陳列館修繕、道路改造、給排水完善、建筑物外觀提質等8大任務;2020年投資2000萬元,進行三湘分流片區道路改造、綠化提質,標識標牌完善、游覽步道建設等,景區品質進一步提升。三是獲得多項榮譽。近年來,景區獲得國家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國灌區水效領跑者、全國最具時代精神的魅力灌區等稱號,吸引了各方人員前來考察、交流。

景區應圍繞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進一步完善紅色文化體系。一是保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字。景區有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革命家譚震林寫的“飛漣灌萬頃”、時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華國鋒寫的“云湖天河”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題字,既是紅色文化資源,又是水文化景觀。二是保護展示好萬人大會戰遺址。遺址位于左干渠梨樹塘,現深挖方段遺址保存完好,當年立在坡頂“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石碑還要作好遺址展示工作。三是充分利用紅色旅游游客資源,灌區景區辦應加大水利風景區宣傳力度并將灌區納入韶山紅色旅游線路。

進一步提升景區水利特色。一是建設中國水利文旅小鎮。2018年,韶灌水利小鎮被確定為湘潭市十個特色小鎮之一,韶灌管理局“以研學教育、水利文化、生態旅游、運動休閑”為功能定位,“形成‘水利+生態’文化旅游與研學相結合的融合體”為目標,打造全國首個水利文化特色小鎮。二是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品位。要按照水利部《關于加快推進水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在灌區水工建筑物改造外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水利文化元素,提升水工建筑物的文化品位,讓水利工程成為水利風景區重要的風景資源。三是保護好斜面升船機遺產。洋潭大壩右岸還保留了一座當年建造的升船機,這么大規模的升船機保留至今在全國是孤品,非常寶貴,是難得的水利遺址景觀,也是進行水利科普的重要載體,應在保護的基礎上修繕展示。四是展示韶山灌區英雄贊歌。灌區建設中涌現出成千首歌謠,歌詞氣勢磅礴,膾炙人口,散發出濃郁的泥土芳香,應根據歌謠內容在工程場所用藝術的手法進行展示。

進一步保護好景區綠色生態。要保護好灌區“百里渠道百里林,樹綠渠固水長清”的生態底色。一是按照生態景觀學的觀點——清清的渠水+濃郁的綠色植物是灌區水利風景區的廊道,洋潭大壩、南北分流、三湘分流、灌區陳列館四個重要景觀節點是斑塊,干渠沿線兩岸萬頃稻田是基質,保護好廊道、斑塊、基質三個景觀要素形成的景觀格局,這是韶山灌區水利風景區安身立命的生態基礎。二是與環保部門配合、結合灌區現代化建設項目,在“漣上飛漣”“三湘分流”等重要水工建筑物改造時設置水質檢測儀,實時公布水質類別。三是將干渠堤頂路融入市綠道系統。實現干渠堤頂道路瀝青化,將星羅棋布、大小不一的“綠珠”,通過渠道廊道、景觀綠廊、慢行綠道三級綠道系統相互串聯,發揮生態、景觀、游憩價值,形成“渠道似線串綠珠,大珠小珠落綠盤”的生態水墨情境。

【本文作者 李貴寶,中國水利學會正高級工程師;吳殿廷,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王凱,南京市水利局巡視員,河海大學兼職教授】 

責編:董惠敏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