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黨百年的偉大時刻,我們黨成功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以一次中央全會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體現出黨中央的高瞻遠矚與戰略決策。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是我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必須認真學習掌握、全面貫徹落實的理論綱領與行動指南。
關鍵詞:十九屆六中全會 黨的領導 歷史經驗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上,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系統、完整回答了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等多方面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科學、全面回答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的工作奠定思想基礎,提供行動指南。
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飛來峰”,也不是從書本上抄來的神圣教條,而是我們黨在殘酷的流血犧牲、長期的艱苦斗爭、無數的克服困難的實踐中積累下來的,必須在理論上有清醒的認識,在實踐上有高度的自覺。只有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百年寶貴歷史經驗,才能發揮好這筆精神財富的無窮價值,才能不辜負革命先輩當年的付出與期望,才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運用百年沉淀的歷史智慧為新時代新征程指引方向。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勝利和推進黨的建設的根本保證
“黨的領導”作為黨的百年經驗之首,足見其份量之重、意義之大、地位之高。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黨一百年來開展一切事業、完成一切任務的首要政治前提,是取得一切成就、推動一切工作的根本政治保障。回顧黨的百年歷史,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黨立足成敗兩方面實踐、吸取正反兩方面經驗得出的最重要歷史結論。什么時候堅持黨的領導,黨的事業就大步向前,走向成功;什么時候弱化黨的領導,黨的事業就停滯不前,甚至產生失敗的風險。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經歷了對黨的領導的認識的深化。從大革命進行到高潮中,陳獨秀因害怕國共關系的破裂而妥協退讓,放棄黨對民主革命的領導導致黨的事業遭受嚴重損失,到古田會議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抗日戰爭時期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出黨的領導一元化,解放戰爭時期改進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我們黨通過逐步實現和鞏固黨的領導保證了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了建立一個穩定堅強的領導核心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黨通過強調和加強黨的領導、進行領導機構和制度改革以及增強黨的團結來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與社會主義制度的盡快確立。尤其是黨堅決處理了高崗、饒漱石的反黨分裂活動,維護了黨的團結和統一,鞏固了黨的領導,為新中國成立初期順利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和制度改革創造了政治前提。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進行了充分的理論準備和實踐探索,為把黨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堅強領導核心奠定了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鄧小平同志相繼提出了堅持黨的領導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把黨建設成為領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核心、從嚴治黨等重要觀點;江澤民同志立足黨所處的歷史方位變遷,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胡錦濤同志將黨的建設與黨的領導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高了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在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通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我國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通過實踐經歷認識到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堅持人民至上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最高價值理念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是國家的堅實根基。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推翻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為的是徹底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人為了革命勝利付出了巨大代價和犧牲,因為他們深知,不改變中國人民饑寒交迫、備受壓迫的悲慘命運,不改變舊中國一盤散沙、受人欺辱的黑暗局面,就無法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一步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通過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展現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黨中央指示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生命、救治患者、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處處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
堅持理論創新是黨和國家事業永葆活力、繼往開來的思想保證
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也沒有辜負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中華文明精華以及時代發展大勢相結合,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解決中國問題,是我們百年來能取得輝煌成就的基本經驗。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立足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實踐,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統一全黨的思想認識、加強全黨的團結一致、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為我國迅速實現工業化、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等重大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為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理論基礎。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根據時代條件和實踐發展,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鄧小平理論,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這個時期,黨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必須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堅持獨立自主是我們正確處理國際關系、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基本原則
我們黨歷來重視獨立自主在自身發展和事業發展上的重要意義。無論是在建黨初期依靠自身探索,實現黨從幼稚到成熟的轉變,進而獨立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還是在今天新的征程上走好中國道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都要清晰地看到堅持獨立自主對我們的事業產生的巨大支持作用。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由于中國共產黨處于初創階段,從理論到實踐都受到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影響,黨內一度盛行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導致黨的組織力量大大削弱,直至喪失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被迫戰略轉移,進行長征。因為沒有獨立自主地觀察中國社會、解決中國問題,我們黨經歷了慘痛的血的教訓。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在國家發展上確立了自力更生為主和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蘇聯曾向中國提供過一些技術援助,可一旦國際形勢發生變化,就撤走了全部專家。但是中國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并沒有因此停滯,我國的“兩彈一星”等一系列大國重器均在這一時期取得實質性進展,打破了大國核壟斷,捍衛了國家安全。正是因為我們堅持獨立自主,才維護了國家形象和民族尊嚴,發展了自身的內在實力。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中央把改革開放作為基本國策,在打開國門搞建設的同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對來自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認真學習,對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堅決抵制,在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不僅激活了中國社會經濟活力,而且堅持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中國人民把發展的主動權和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了扭轉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推動全社會不斷向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發起攻堅,為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搶占國際競爭新優勢創造良好條件。堅持走獨立自主的復興之路,是我們自信自強的重要支點。
堅持中國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如今,我們要堅定“四個自信”,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膽向前進。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由于黨處于幼稚階段,黨內的“左”傾教條主義者一度迷信蘇聯經驗與共產國際的指示,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國社會發展階段和工農群眾的覺悟程度,盲目學習蘇聯“城市中心論”制訂了在多個城市舉行武裝暴動和集中紅軍主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要求率先實現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使得黨在城市和農村根據地力量損失慘重,中國革命遭遇挫折。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蘇聯模式曾對中國的工業化產生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在蘇共二十大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注意學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提出“以蘇為鑒”,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標志著中國獨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始,為中國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等涉及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重要關系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領導全國人民不僅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還在國際形勢風云突變的情況下,堅持并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正是因為我們黨堅持走中國道路,不受外界不良風氣的干擾、不受外部環境變化的沖擊,才能夠使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在中國大地上持續釋放新的活力,讓科學社會主義的旗幟在21世紀的中國高高飄揚。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通過不容置疑的歷史性成就,通過無可爭辯的“兩大奇跡”,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它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條道路不但走得對、走得通,而且必將通往更加光明的未來。
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的責任擔當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不斷把中華文明中和平、和睦、和諧的優秀理念發揚光大。從歷史的長鏡頭看,中國發展是屬于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馬克思主義是為全人類謀解放的先進思想,按照馬克思主義組織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確立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時,從來沒有忘記為人類謀大同的歷史擔當。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走向。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有力地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推動國內早日取得國共第二次合作,在世界東方率先建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力地支援了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爭。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中央立足國內發展水平,準確把握國際形勢,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重要準則。力所能及地援助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為中國在國際上爭取到大量友好國家,有力地打破了美西方的封鎖。依靠亞非拉兄弟國家的支持,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國際舞臺上傳遞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聲音。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中央把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作為三大歷史任務之一,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展示了中國的友好與對外開放合作的巨大誠意;同時在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等背景下為世界做出貢獻,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涉及全人類的時代課題,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共產黨為解決世界面臨的時代難題給出的中國方案,推動各國與中國攜手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康莊大道,為世界和平發展、人類文明進步不斷作出新貢獻。
堅持開拓創新是我們黨建設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的精神動力
在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一部黨的百年歷史,就是黨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挑戰中砥礪前行、開拓進取的歷史。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正是在黨的開拓創新中,才磨練了黨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和改革創新的精神品格。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巨大的實踐勇氣和歷史擔當,敢于突破蘇聯經驗的束縛,敢于破除對“本本”的迷信,走出一條有別于蘇聯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道路。不僅為中國的革命走出了一條新道路,也把中國革命和黨的事業引向了成功的正確方向。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中央面對的是一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舊中國,不要說大力發展國民經濟,就連保障人民基本的生活都有很大難度。黨中央面對不利局面沒有氣餒,而是迎難而上,展現出巨大的魄力和治理能力,迅速領導中國恢復了國民經濟,從而為動員全國的資源、集中力量實現基本工業化奠定基礎。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指示經濟特區要“殺出一條血路來”給全國人民做榜樣,經濟特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率先在經濟建設上打開局面,為我國大范圍鋪開經濟改革政策積累了重要經驗,為中國的改革開放開辟了重要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改革進入無人涉足的深水區,容易的、淺層的改革早已完成,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沒有超凡的改革魄力、沒有巨大的改革勇氣和有效的改革方法,是無法推進改革事業的。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始終牢記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猶如一記警鐘,讓全黨統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認識,這才有了新時代歷史性變革的時代成果。
堅持敢于斗爭是我們黨從誕生到發展壯大一以貫之的鮮明品格
我們越是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越會遇到各種前所未有、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就越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在黨的百年光輝歷程中,當不同時期的嚴峻形勢和斗爭任務擺在面前時,正是因為黨員干部敢戰敢勝,善作善成,我們黨才從勝利走向勝利。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自從人民解放軍建軍以來,我們面對的敵人幾乎都比我方的數量要多、裝備也更加精良,但是在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鼓舞下,黨領導人民軍隊一次又一次地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軍事奇跡。這其中涌現出許多共產黨員身先士卒、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有力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強敵敢于斗爭、敢于較量、敢于勝利的血性,彰顯了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偉大建黨精神。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無論是面對來自西方強國的軍事挑釁,還是應對由于自然界的災害造成的嚴重困難,中國人民始終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頑強拼搏、堅持斗爭,用自己的雙手,憑自身的奮斗,戰勝一切困難、化解一切挑戰。黨不僅能夠堅持真理,而且勇于修正自身錯誤,當社會發展的道路出現曲折,我們依靠黨中央力挽狂瀾,展示出自身強大的力量。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的發展開始逐漸進入市場經濟的環境,這對黨領導中國建設及其自身發展提出了新的考驗。國際環境的風云變化也對黨的領導提出挑戰,我們黨始終牢牢把握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與各方面困難頑強斗爭,有效應對各種挑戰,成功地捍衛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敢于斗爭和對黨忠誠是緊密聯系的,比如在各種考驗面前能不能堅持黨的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任何挑戰下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們通過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不斷開展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取得了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成就。
堅持統一戰線是黨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共筑民族復興偉業的重要法寶
統一戰線是我們黨百年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完成不同時期歷史任務的重要法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事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相繼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不斷賦予統一戰線新的時代內涵,不斷提高領導統一戰線的工作能力,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調動了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黨領導人民成功進行了三大改造,把改造所有制與改造民族資產階級結合起來,以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提出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最廣泛地團結了全國的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順應歷史潮流,提出愛國統一戰線,并把黨正確處理和各民主黨派相互關系的方針發展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通過堅持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我們黨為了推動祖國統一相繼取得了兩岸達成“九二共識”、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等重大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設立中央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發布《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對統一戰線工作的全面領導。黨中央采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為推進依法治港治澳、促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牢牢把握住了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
堅持自我革命是黨始終成為偉大事業領導核心的重要途徑
勇于自我革命,不僅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一部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黨在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同時,推進偉大自我革命的歷史。正是因為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我們黨才能始終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成為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高度重視加強黨的建設,通過制定并修正黨章、堅持和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加強全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整風整黨運動加強黨性鍛煉等方式,推動黨自身的進步,完善黨自身的不足,提高黨領導中國革命的能力和水平。并且依靠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地鞏固和加強了黨對各方面革命事業的領導。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了提高全黨的黨性修養,適應全國執政的新形勢,黨中央多次開展整風整黨運動,純潔了黨的隊伍,提高了黨組織的戰斗力,密切了與群眾的聯系,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新中國的確立。1956年黨的八大著重強調執政黨的建設問題,鄧小平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對執政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確定了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的正確路線和方針。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中央對推進黨的建設進行了新的探索,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新。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全黨重新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為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奠基。通過不斷加強對四項基本原則的貫徹落實,提高全黨的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黨中央還與時俱進地制定新的黨章,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恢復和加強黨的民主集中制,成功捍衛、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顯著成效,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并通過建立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優勢更好轉化為治國理政的效能,黨自身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從而更好地擔負起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本文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重點項目“新時代黨的建設理論體系研究”(21KDA003)、國家社科基金思政專項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論述研究”(19VSZ001)、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研究”(18JZD009)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董惠敏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