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教育參閱 > 正文

讓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

——聚焦北京市海淀區上莊中心小學“啟智·潤心”課程

課程改革,成為撬動學校發展的“杠桿”。我校地處海淀北部上莊鎮,學校現在一校三址,兩個小學部和一所附屬幼兒園。為了改變學生學習資源不足的現實困境,我校審時度勢,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秉承“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的辦學理念,堅持“啟迪智慧,潤澤心靈”的校訓,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營造“變教為學”的課堂文化,建構“啟智·潤心”課程體系,真正做到“讓每一位學生都受到關注;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發展”。學校關注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指向學生關鍵能力的實際獲得,最終實現讓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讓老師有更多的成就感,讓家長有更多的榮耀感。

我校依據培養目標,以“啟智·潤心”課程體系為載體,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個性化課程三個層級,從語言、科學、健康、藝術、人文五大領域進行設計——

在基礎型課程方面,面向全體學生,夯實基礎:主要以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為主。按照要求開足開齊國家課程,確保各個學科的學時。通過采用課程整合的方式推進地方課程的實施。北京市專題教育、心理教育、走進圓明園與少先隊活動課整合,加強少先隊教育的實效性。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書法課程整合,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更好地落實地方課程。

學校開設越野滑雪實踐活動

學校開設越野滑雪實踐活動

在拓展型課程方面,面向全體,通過學校校本課程、整體活動設計,在各年級通過必修課的形式,為學生提供經歷、體驗的課程,提高學生技能,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其中,在體育類課程上,一、二年級開設籃(足)球基礎課,三年級開設滑雪體驗課程,四年級開設游泳課程,五年級開設旱地滑雪課程,六年開設級定向越野課程。學生在不同階段,通過各項目必修課的學習,進行體育項目的體驗,讓學生掌握1-2項體育技能,體會鍛煉的樂趣。學校提出四項管理措施:老師組織有規,學生學習有矩,教練教授有方,家長支持有力,以此來保證學生的安全和學習效果。在藝術類課程上,學校堅持“構建氛圍、廣泛參與、形成品牌”的藝術發展思路,培養學生藝術審美情趣,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會一項藝術技能。為了彌補學生藝術學習的不足,一年級開設舞蹈基礎必修課程;二年級開展快板基礎必修課程,藝術課程為學生藝術學習打下基礎。在漢字文化類課程上,學校先后編制了《識規律 寫好字》《漢字的記憶》校本讀物,以漢字文化為中心,研究漢字的起源和內涵,研究漢字的書寫規律,提高書寫能力。《識規律 寫好字》是將漢字與書法文化相結合,用漢字文化輔助語文課識字與寫字教學、用書法規律輔助寫字與書法教學。書中總結出9種筆畫書寫規律、51個筆畫寫法、45種漢字美、56條漢字結構規律,為漢字書寫與評價提供了客觀標準。《識規律 寫好字》教學是通過字源識字將“識字與寫字”環節有機結合;教師可以從筆畫規律、筆畫描紅、結構規律、例字描紅、例字練習、例字評價六個模塊指導學生。學生按照“看一筆、定一筆、寫一筆、比一比、改一改”的五步臨摹法進行寫字練習。教師和學生在寫好漢字的同時讓傳統的漢字文化根植于心中。《漢字的記憶》書中包括漢字演變過程、字形解析、常用涵義、漢字相關知識拓展四部分內容。每一個漢字都有歷史,每一個漢字都有故事,每一個漢字都有文化。學生在閱讀學習中,了解漢字文化學習漢字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在個性化課程方面,一是針對培養學生興趣,發展特長而設置的課程;二是為完善和延伸基礎課程的學生實踐類課程。個性化課程以社團課程和活動體驗為主,以科技教育、藝術教育、體育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為主要內容,增強學生審美修養、身心健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中,學校采用選修課程的方式,開設社團課程,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們個性發展的需求。開設有管樂、合唱、聲樂、評劇、曲藝、現代舞、民族舞、拉丁舞、國畫、書法、衍紙畫、剪紙、輪滑、籃球、定向越野等近26個社團選修課程,結合課后服務開展40個興趣班,讓每一個孩子都有特色發展成為可能。學校整合校內與校外資源,聘請專業的藝術教師,先后組建了拉丁舞、民族舞、合唱隊、管樂隊等特色藝術團隊,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同時,學校鼓勵孩子們大膽展示自己,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在不斷磨礪中獲得成長。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體現了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此,學校開設了《二十四節氣與我們》校本課程,將農事活動、自然規律、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相結合,生成教育教學主題,開展一系列體驗式活動。學生初步了解節氣、種植、物候、天文、習俗的相關知識及內在聯系。讓學生學習知識、參與活動,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收獲的甜蜜,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落實生態教育,激發學生對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和自豪感。而學校開設的節日活動課程更是豐富多彩,學校建立“節日活動課程”,讓學生在了解節日文化,體驗節日習俗。通過豐富情意體驗,學會感恩、學會善待生命、學習家國文化,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責任擔當,產生民族自豪感。如,春節課程重在傳承中國人“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國泰民安”的傳統倫理觀念。學校設計“快快樂樂過大年”實踐活動,學生們寫春聯、剪窗花、做花燈、送祝福,在與家長快快樂樂迎新年的過程中,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技能,體會勞動中的快樂,增進了與家長的感情,感受著國泰民安的節日氛圍。清明節課程重在體驗“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祭祖,讓學生慎終追遠;踏青,則讓學生們親近自然、珍重生命。學校在清明節組織緬懷英雄活動,孩子們為校園的“冰心老人”雕像獻上鮮花,用朗誦詩歌的形式表達對冰心老人的崇敬。清明節活動中,每位學生都要了解介紹一位杰出人物,學習先輩樹榜樣。以及端午節課程重在家國文化教育,通過對歷史人物的祭奠和感懷,塑造強化共同的民族價值信念,凝聚形成共同的民族精神;重陽節課程重在尊老敬老、感恩教育。重陽節學校組織一系列教育活動,如評選“老有所樂的健康老人”“孝敬父母的好家長”和“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活動,孩子們撰寫自薦材料、宣講自己父母的敬老故事,感受著“百善孝為先”的中華傳統美德。重陽節“三個一”活動,即對長輩說一句祝福感恩的話,為長輩做一件事,了解父母工作的一方面。每個孩子參與其中,將敬老落實在行動中……學校將傳統節日作為“五育”教育的抓手,既是節日文化知識的學習,更是研究性學習、體驗式學習、實踐學習的結合,將自然教育與社會教育進行融通,實現在德智體美勞之間的“五育融合”。

總而言之,學校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優質的學習資源和更多選擇的機會,喚醒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望與追求,使他們從內心迸發出對學習的真誠與敬意,能夠自主專業地學習,自信快樂地成長,真正打造自主自信的學園。

(作者為北京市海淀區上莊中心小學教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