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共同富裕,短板弱項在農業農村,發展潛力在鄉村產業。產業興,則百業興。在對貴州珍酒的實地調研中,筆者深刻體會到“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美酒,一方美酒盤活一方經濟”。這一現象,說明了鄉村產業振興背后有兩大共同體:一是生命共同體,二是利益共同體。沒有產業與鄉村的生命共同體,貴州醬香型酒業發展,是無本之源;沒有產業與鄉村的利益共同體,鄉村想要實現產業興旺、共同富裕,也無從談起。
生命共同體:鄉村產業發展之基
鄉村與產業的生命共同體,可以具體分為兩個層次:生態共同體和社會共同體。
生態共同體
每個地方的產業發展,都根植于一方水土,醬香型酒業也不例外。在調研中筆者了解到,以茅臺為代表的醬香型酒業的發展,離不開獨特的氣候環境。
珍酒位于中國醬酒核心產區,每年六至八月,遵義當地幾乎每晚降雨,這造就了適溫、高濕、植被生長茂盛、微生物活躍的“遵義匯川小氣候”。陶壇吸附空中彌漫的花草芳香,讓酒香甘醇飄逸;大山林立,空氣流動緩慢,有利于微生物繁衍;夏季氣溫升高,使得美酒醬味濃郁。可以說,“高質醬香好酒”,離不開“遵義匯川小氣候”:酒質醇厚,離不開有機紅纓子糯高粱原料;口感甘爽,離不開赤水河上游地下水的清澈甘冽;基酒陳香,離不開陶壇與周圍空氣的自然吐納。醬香好酒的釀造,關鍵在于人與“遵義匯川小氣候”,形成了生態共同體。
社會共同體
在自然生態基礎上,當地廣泛的社會化大生產和政社企協作,進一步成就了高品質的醬香酒。醬香好酒,離不開精湛的釀造工藝,更離不開當地精選的原材料。當地農戶種植的有機紅纓子糯高粱,是核心原料。各級政府的產業政策支持,是推動醬香酒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民風淳樸的社會環境、吃苦耐勞的鄉村文化,培育了“讓更多人喝上醬香好酒”的工匠精神。這些構成了酒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社會元素,形成了社會共同體。
“十四五”期間金東投資集團計劃總投資450億元,用于匯川區石子鋪老廠區釀酒項目、趙家溝釀酒區項目、白巖溝珍酒莊園釀酒項目、茅臺鎮金東醬酒園項目,建成投產后可達到釀酒10萬噸、儲酒35萬噸、年產值達52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23500個的規模,開辟出醬香酒的全新格局。
利益共同體:鄉村產業振興之道
要想使生命共同體更為緊密牢靠,需要產業與鄉村結成利益共同體,進一步形成“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命運共同體。經調查了解,貴州珍酒近些年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一方面抓品質,做好白酒品質表達,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抓鄉村振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讓當地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珍酒制定了“十四五”期間“擴產能、增品質、強品牌”計劃。
讓利于農,以求五方共贏“擴產能”
優質有機紅纓子糯高粱,是釀造醬香酒不可或缺的原料資源,也是貴州醬香酒業“擴產能”的主要瓶頸。要想吸引農戶增加種植,擴充產能,關鍵要一靠價格、二靠服務。貴州珍酒在當地政府協調支持下,推出的“擴產能”計劃,項目完成后將新增就業崗位23500個,帶動上下游千億產值,幫助大量的技術骨干和產業工人就業,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時,珍酒全部擴能達產后,將持續帶動本地高粱、小麥農產品收購,提升收購價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形成酒企、農戶、鄉村、政府及收儲公司的五方共贏局面。
利益互聯,培養“四鏈”思維“提質量”
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拓寬增收鏈。“四鏈”思維,能夠促成鄉村產業與當地發展利益互聯。例如,白酒原材物料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很低,醬香酒主打品牌的原材物料,每斤基酒成本在15元上下,若提至20元,對整個白酒成本和銷售價格,影響甚微。酒企一小步,農戶一大步。提升5元原材物料成本,就可以做出“優質優價”的收購安排,形成糯高粱價格持續提升機制,有力吸引更多農戶擴大種植面積、提升原料品質,既拓寬增收鏈,也奠定美酒品質的提升基礎。貴州珍酒近些年一直提升優質酒用高粱價格,制定了有機糯高粱的最低收購保護價,此舉帶來了有機糯高粱原料基地不斷擴大,這已印證了利益互聯和“四鏈”思維的提質威力。
文化唱戲,講好三大故事“強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貴州醬香好酒不乏深厚歷史底蘊和傳奇故事。貴州珍酒已抓住從遵義開啟傳奇旅程的紅色文化IP,圍繞“文化珍酒”,講了很多珍酒紅色故事。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持續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和生態優勢,講好歷史故事;做好企業實踐,講好當下故事。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轉向鄉村振興的今天,需要樹立“休戚與共、利益共擔、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思維,以共同體思維引領鄉村產業發展、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不負韶華,不負時代,期待貴州以共同體理念引領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趟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本文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責編:蔡圣楠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