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黨建創新 > 思想建黨 > 正文

【七一論壇】“四個偉大”蘊含的戰略思維

1634527515912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四個偉大”是深入了解黨治國理政內在邏輯和實踐要求的重要切口,是走好中國道路的指南針,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戰略思維,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在當代中國實踐中的靈活運用。

“四個偉大”的整體性,體現了謀劃宏偉目標和落實戰略舉措同向同行的戰略思維。作為黨和國家治國理政中的重要頂層設計,“四個偉大”不是簡單的并列關系,也不是部分的隨意拼湊,是戰略目標、戰略舉措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四個偉大”作為黨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其中實現偉大夢想是最終目標,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是實踐舉措,這四部分相互融通,共同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是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的辯證統一。實現偉大夢想作為戰略目標,對其他三個“偉大”起著統領和導向的作用,是三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反過來,這三個“偉大”又為偉大夢想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撐,推動這個戰略目標的實現。

在“四個偉大”中,每一個“偉大”都有其具體的定位,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推動著系統的有序運行。首先,實現偉大夢想是其他三個“偉大”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在“四個偉大”中具有最高層次的意義。無論是進行偉大斗爭,還是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亦或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邁向新的境界,三者歸根結底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而為實現遠大理想而奮斗。其次,進行偉大斗爭貫穿在“四個偉大”的全過程,是其他三者運行的重要抓手和現實途徑。在統籌推進“四個偉大”的過程中,勢必會遭遇各種矛盾難題、艱難險阻、風險挑戰,而破除這些難題就必須要“時刻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以斗爭精神、革命精神解決老問題新情況,通過把握斗爭方向、發揚斗爭藝術、提高斗爭本領,推動“四個偉大”往縱深方向深入發展。再次,建設偉大工程是根本政治保障,起決定性作用。只有一以貫之、持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和鞏固黨在治國理政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始終把黨建設得更加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有寬度有廣度,才能不斷破解治國理政中的各種困境難題。最后,建設偉大事業是整個系統的目標導向,居于基礎性地位。只有旗幟鮮明、道路正確,實現“偉大夢想”才有底氣、進行“偉大斗爭”才有指引、建設“偉大工程”才有干勁。相反,離開了“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偉大工程”“偉大斗爭”既模糊了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也迷失了前進方向。

“四個偉大”的發展性,體現了善于繼往開來、注重開拓創新的戰略思維。戰略思維主要是對未來發展各要素的思考,而未來源于歷史、植根于現實,具有繼往開來的鮮明特色,因此,既要以發展的眼光審視“四個偉大”,對形勢做出科學的判斷,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也要追根溯源,總結經驗,將事業做得更加出色。“四個偉大”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具有深厚的理論淵源和實踐依據,體現了我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治國理政全部經驗的科學總結和創造性發揮。“四個偉大”以尊重歷史、繼承歷史為前提,以發揚歷史為重點,是沿著黨發展壯大的歷史脈絡不斷發展的產物。比如說,“建設偉大工程”最早提出始于1939年10月毛澤東同志寫作的《〈共產黨人〉發刊詞》,在文中毛澤東將“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歸結為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其中黨的建設是起關鍵作用的,是一個“偉大的工程”。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時代主題,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命題,這個時代主題是黨歷屆領導集體的智慧結晶,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用“偉大事業”對這個主題進行了高度凝練。所以說,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貫穿于黨領導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奮斗的百年歷程中。在黨的十八大以前我們黨就曾把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并提,所以說“四個偉大”的并提實質上就是在新形勢下對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的延續和傳承,更加強調治國理政方略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強調系統推進和協調規劃。

“四個偉大”是歷史的現實的,更是面向未來的。歷史——現實——未來,是“四個偉大”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實踐過程中三個重要節點。從“四個偉大”自身的發展邏輯來看,它是中國共產黨100年來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它是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化解國內風險挑戰的現實指導方針;它是“十四五”實現新發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必然選擇。從“四個偉大”的內部組成要素來看,無論哪一個“偉大”,都是與黨的治國理政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四個偉大”的現實性,體現了立足國情實際、解決現實問題的戰略思維。“四個偉大”是順應時代潮流并引領時代發展的科學視野,不僅符合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事業的現實需要,也充分彰顯了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符合了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歷史意識和價值意識,是經過實踐檢驗得出的科學真理。“四個偉大”背后,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國仍將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奮斗目標沒有變,但也呈現一些新的發展特征和發展局面,面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正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風險性、復雜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因素明顯增加;從國內來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等”。如何解決當前這些變與不變的現實問題,“四個偉大”是一個對癥下藥的好處方。具體來看,“進行偉大斗爭”目的在于解決發展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設偉大工程”目的在于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更好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這是我們的事業破難題立新局的關鍵所在;“推進偉大事業”目的在于搞清楚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道路要正確、主題要鮮明,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開辟治國理政的新篇章;“實現偉大夢想”目的在于明確我們朝什么樣的目標為之永久奮斗,因此只有把準方向、明確目標,“四個偉大”才不會喪失前行的動力。

“四個偉大”的統一性,體現了堅持總體謀劃和加強重點推進辯證結合的戰略思維。“四個偉大”是黨治國理政的總綱和根本遵循,明確規劃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總框架和路線圖。“四個偉大”是黨中央立足新的發展方位,從全局出發所作出的總的戰略性決策,它涉及國內外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建黨之日起幾代共產黨人就不斷厲精為治,秉持斗爭精神和革命精神,在各個時期根據現實國情提出不同的戰略部署,從革命、建設到改革,從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年計劃”、實現“四個現代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都是蘊含于這個偉大夢想其中的不朽詩篇。

作為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生動運用和創新發展,“四個偉大”不是單純的從宏觀到宏觀,而是既立足全局又關注重點,是宏觀與微觀、全局與重點的有機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運籌帷幄,注重從精神狀態、主體力量、發展道路、思想旗幟等影響中國發展大局的重點領域、重點工作入手,研究制定實施具體的目標、方針、措施,使“四個偉大”既具有立足戰略全局的高度,又具有覆蓋多層次架構的厚度、采用多樣式方法的廣度、涉及全方位發展成果的寬度,向世人展現了一副未來發展的宏偉工作布局圖。“為什么要治國理政?”“怎么治國理政?”“誰來治國理政?”“治國理政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四個偉大”明確回答了這些問題,避免了理論抽象和教條主義的空洞。只要在實踐中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就能實現黨和國家事業的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作者:張雪薇,蘇州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史學習教育”研究生宣講團成員,2020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林心杰,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史學習教育”研究生宣講團成員,2021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宋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