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講話強調,“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一直以來,中國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不僅取得了顯著成效,也彰顯了大國責任與大國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一批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生態環境狀況顯著改善,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中國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路上的優異作為展現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中國擔當。當前,以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突出代表的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面對嚴峻的生態形勢,生態系統的無國界性和地域性決定了任何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必須攜手并進、共同應對。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展現“中國智慧”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到為《巴黎協定》達成和生效做出歷史性貢獻,再到我國積極開展生態援外培訓,啟動綠色絲路使者計劃……中國不僅僅是在國際生態治理中顯現中國姿態,也正在不斷以中國智慧推動著國際生態的合作與發展。
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就必須點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引擎”,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讓市場主體從綠色發展中獲益,產生推進綠色發展的持久內生動力,從而實現保護環境、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等多面共贏。要樹立綠色生產理念,提高市場主體的生態環境責任意識,采用稅收、補貼等政策支持,引導企業主動履行環境責任、開展清潔生產。要不斷增加技術創新投入,依靠創新突破節能減排等技術壁壘,以綠色技術創新促進傳統生產方式轉型,在現有產業發展中提高“生態化”程度,同時也要注重因地制宜地培育綠色新興產業,在盤活本地綠色資源的基礎上,推動生態產業化,努力實現“綠富同興”。要加強綠色國際合作,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充分發揮沿線各國綠色發展能力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取長補短深化合作交流,實現綠色工業化,讓全球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要想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道路上行穩致遠,我們還要繼續堅定做生態文明的踐行者、綠色發展的引領者、多邊主義的倡導者,繼續為推動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遵循自然生態規律,不倒行逆施,不強行索取,樹立生態優先、自然優先的理念,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養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努力讓資源消耗與環境自身凈化相適應,生態承載力和人口經濟規模相適應,真正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者:孫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