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中國經濟 系列網評之八十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鄉村振興,人才是基石,科技是生產力。以科技人才匯聚推動和保障鄉村振興,才能增強農業和農村內生發展能力。農村如何實施好靈活的人才支撐計劃,通過柔性管理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吸引更多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的科技人才如何能夠找準服務鄉村振興的抓手,推動農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就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近年來,各地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開展技術培訓、典型引導等,大力培育農村本土實用人才,幫助農民增強生產、經營、管理水平。貴州民族大學博士“組團”下鄉,為鎮遠縣金堡鎮貴界村產業發展、村寨建設做規劃;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選派教授、博士團隊,深入田間地頭,不斷推廣應用農業科學技術,與農村、農民和農業產業實現精準對接;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校企合作下基層,與宜都市聶家河鎮肖家崗村共建試驗基地助力鄉村振興……人才下沉蔚然成風,搭建起了鄉村振興的“科技橋”,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文字: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劉詠燕,漫畫:三峽大學藝術學院 李夢瑤 鄭天然)
漫話中國經濟 系列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