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的召開,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再度成為社會各界熱切關注的話題。那么,如何為共同富裕助力、為經濟發展“通脈”?交通賦能,首當其沖。只有真正做到“人享其行、物優其流”,加快區域間各類資源要素的有效流通,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才能為更多的人創造致富的機會,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樸素話語,既是對修路致富的實踐認可,也是過去幾十年間我國經濟建設的寶貴經驗。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鐵路為主干、以公路為基礎、水運和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日益完善,六軸、七廊、八通道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空間初步形成。加上持續開行的81列“慢火車”和“村村通”客車,使得貧困地區行路難的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縱橫交錯的阡陌交通如同人的毛細血管一般,為貧困落后地區發展致富源源不斷地輸送著能量。
道路通,百業興。隨著“交通+產業+電商”“交通+文化+旅游”等模式的興起,網紅打卡地、特色小鎮、生態農莊、直播賣貨等新業態新產業不斷涌現,無數邊遠山區的特色農產品告別了“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命運,無數憧憬“詩和遠方”的客人可隨時隨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許多山區和貧困百姓也從中享受到了交通發展帶來的實惠與紅利。
修好一條路,帶動一片富,我們相信,隨著《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深入實施,一個流動的中國必將在交通賦能下,把共同富裕的幸福贊歌唱得更響、傳的更廣。(作者: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