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新橋鎮黨委書記任俊潔帶隊來到王家壩村進行“雙聽雙問”走訪,在村民胡中華家中,胡中華向走訪組反映了家門口露天垃圾池影響生活的情況。“這個垃圾池離我家太近了,又臭又臟,影響生活,已經困擾我們3年了,請政府一定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收集到情況后,走訪組立即現場查看并組織鎮綜合行政執法辦和王家壩村干部與周邊群眾共同協商解決方案。圍繞如何既解決露天垃圾池臟臭影響生活問題,又方便周圍群眾投放垃圾,大家各抒己見。經過協商,最后決定用封閉式垃圾柜替代露天垃圾池。
自游仙區啟動“雙聽雙問”活動以來,新橋鎮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融入“雙聽雙問”全過程,堅持以聆聽民情民意為基礎、以宣傳惠民政策為抓手、以收集意見建議為重點、以督查督辦落實為關鍵,切實把群眾生活和企業發展中的困難了解透,把政策落實中的堵點摸清楚。
“雙聽雙問”活動開展以來,新橋鎮走訪轄區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家庭和市場主體288戶(家),開展院壩問廉9場,現場回復群眾政策類咨詢58個,收集干部群眾、市場主體意見建議及問題248個,目前已解決109個。
結合走訪情況,新橋鎮對群眾訴求進行分類梳理,建立問題臺賬5個,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針對問題臺賬和項目清單,個性問題提交相關職能部門解決,共性問題強化部門聯動協調解決。9月以來,全鎮收集干部群眾和市場主體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證件辦理等方面訴求61個,村建、綜合執法等部門聯合解決垃圾池位置設置不當等問題11個,項目辦、投促中心等部門聯合協調解決鑫輝機械不動產證辦理等問題6個。 新橋鎮還建立融協商、監督、參政于一體的“自治+智治”新模式,將協商平臺搬到群眾家門口,把問題解決在群眾家門口。
推進“院壩問廉+問政”農村事務反映監督模式。從9月1日開始,集中開展為期10天的“院壩問廉”活動,通過群眾麻辣質詢、鎮村干部現場回應承諾、問廉團現場考評等方式,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效率低下、推諉扯皮等不擔當不作為問題。全鎮共開展院壩問廉9場,收集黨員群眾代表意見建議98個,解決問題21個。
建立“院壩問廉+議事”農村事務管理參與模式。融合“新語心愿”小微協商議事,以精準議事、有效協商、共解難題為宗旨,全鎮成立18個小微協商議事會,緊扣政策落實、鎮村建設、鄉村振興、民生問題等群眾普遍關心的主題,村社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圍坐一起,敞開述意愿、自覺想辦法、主動提點子。截至目前,新橋鎮利用“院壩問廉”活動開展小微協商會議9場,收集意見建議47條,解決新橋場鎮占道經營管理難、瓦子路段有路無燈等困難和問題10個。
借力“管家+網協員”農村生產生活要素保障模式。依托村級電、路、水、氣、通訊、郵政、農業生產“七網合一”管家模式,將便民服務事項及網協員聯系方式發放到每家每戶,形成“您的事情我來辦,您打電話我跑腿”的工作格局。目前,走訪干部協助管家式網協員為群眾辦理業務200余次,解決家庭故障80余次,水電氣費代辦120余次。(姜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