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

摘 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區域特色發展戰略,是實現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鄉村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基層單元和承載主體,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新場景需要進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掘鄉村地區的比較優勢,以鄉村產業特色發展激發區域內生發展動力,夯實區域協調發展基礎。同時,要充分發揮人才的能動性和創造力,通過城鄉人才跨區域流動,形成均衡協調的人口、資源和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關鍵詞:鄉村振興 區域協調發展 數字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新場景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并確立了“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發展思路。從“經濟帶”到“經濟軸帶”的變化,意味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將更加注重協調和平衡,通過培育能夠引領區域協同發展的若干增長極,充分發揮增長極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為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和持續增長提供廣闊空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從體制機制的構建角度,為“十四五”時期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要求,明確了發展路徑和依托體系。

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之一是區域之間差異明顯,區域發展不平衡。因此,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任務。新時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主要包含了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區域特色發展戰略,這也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鄉村振興是當前區域協調發展工作的重要方面。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新場景需要從要素統籌、資源保護、效率提升、結構優化等方面入手,以區域空間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保護為核心,將不同功能、不同類型的區域納入國家發展層面整體部署和統籌規劃,并通過優化生產要素的流動和空間配置,形成區域互動、陸海統籌、城鄉聯動的動態發展新格局。

在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新場景方面,面臨著一個突出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區域之間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這些矛盾在我國鄉村地區尤為突出。鄉村既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基層單元和承載主體,也是具有自然、經濟和社會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態、生產、文化和生活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對于鄉村人口眾多的我國來說,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因此,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新場景特別需要發掘我國各地區鄉村的比較優勢,明確各個鄉村的發展定位,形成具有特色的經濟發展圈層和合理的專業分工格局,以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激發區域內生發展動力,夯實區域協調發展基礎。同時,要充分發揮人才的能動性和創造力,通過城鄉人才跨區域流動,形成均衡協調的人口、資源和產業空間布局。

以往的區域協調發展通常關注宏觀區域之間經濟差距的縮小,例如我們經常強調的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重大戰略為引領,以東北、東部、西部、中部四大板塊為基礎,促進區域間相互融通補充,形成以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但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新場景的拓展,需要我們深入到微觀的鄉村基層,著力縮小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從而實現共同富裕。因此,在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自然而然成為當前區域協調發展工作的重要方面。2021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公開發布,進一步明確了鄉村振興在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中的引領作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當前區域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就在于,能夠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有機銜接起來,向我國多樣化發展和多梯度增長的廣闊鄉村要動力,為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新場景提供有力的區域空間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新場景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區在探索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具備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的基礎和優勢。其中,位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通過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者,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總量長期居于全國前列。但是,和我國許多區域一樣,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收入分配和城鄉發展差距較大,各地區推動共同富裕的條件和基礎也不盡相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后,如何縮小粵東西北地區與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的差距,推動廣東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前廣東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新場景的一道緊迫任務和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大力實施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全省不同區域之間的差距擴大趨勢有所減緩。但總體來看,廣東不同區域之間發展差距偏大的格局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粵東西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依舊存在突出短板,區域政策體系與機制仍不健全,不同區域的內生發展動力亟待增強,各具特色、定位清晰、協同協調的區域發展格局尚未形成。

總體來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新場景的有效途徑。以廣東省為例,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拓展了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和意義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廣東省實現了從一個經濟比較落后的農業省份向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的歷史性跨越,成為全球范圍內重要的工業生產和制造基地。同時,在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后,廣東省積極響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系列要求,成為黨領導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的生動縮影。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廣東省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和優化功能布局的戰略需要,是不斷增強經濟競爭力和科技創新力、打造我國高質量發展典范的戰略需要。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能夠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而且有助于通過“三農”工作促使廣東進入實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第一階段目標的全國第一方陣,為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繼續發揮廣東“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重要作用。

推動了對口幫扶機制創新

2021年7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建立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機制。這種新型的對口幫扶機制,重在整合相對發達地區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幫扶、鄉村振興對口幫扶和社會力量等資源,實施“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力量+志愿者組”幫扶模式,組團式開展2277個原相對貧困村幫扶工作“回頭看”和扶貧開發“雙到”村建設,健全社會力量對接精準幫扶機制。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廣東省鄉村振興協作幫扶對象主要包括廣西和貴州,今后將把不同區域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納入考核范圍。同時,將在保持原有結對關系、幫扶工作機制、幫扶政策總體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東西部鄉村振興協作前方工作機制,建立東西部協作省際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等。

有利于豐富農產品及旅游服務供給

廣東省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和部分農產品生產供給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拓展特色旱糧產能,做精做優不同區域南藥、苗木、茶葉、花卉、油茶等特色產業。對于地域范圍廣、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和特色農產品眾多的地區,雖然存在鄉村旅游開發較分散、人氣不足等問題,但可以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抓手,統籌各方資金資源,率先建成一批旅游節點項目。例如,可以將廣東省江門市古勞水鄉、新會陳皮村、赤坎古鎮等知名景點串珠成鏈、聚點成面,樹品牌、展特色、促消費、聚人氣,推進沿線農民增產增收,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可以通過對示范帶沿線旅游項目進行精心設計包裝,做到因地制宜,讓村莊色調更豐富,凸顯鄉村靈動之美,不斷增強示范帶吸引力,從而最大程度吸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消費群體,做到一年四季都有熱度、有看點、有亮點。

有利于強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強調探索建設現代種業、數字農業等功能性產業園,打造區域性農業產業集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助于廣東省深入打造“跨縣集群、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園”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通過認定特色農業專業鎮,培育省級功能性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及農業產業強鎮,有效落實農業產業鏈“鏈長制”試點工作。通過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有助于支持江門、韶關、肇慶等地市開展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改革試點,健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在“全省統籌”之時兼顧“定點幫扶”,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優勢,在全省范圍內推進“粵菜師傅”“粵字號”農業品牌、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監管和溯源,有助于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有利于推動數字農業建設和運用

降低農村信息運用成本,加大農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大數據、區塊鏈、信息遙感、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與創新,大力推動數字農業建設和運用。通過創建廣東數字農業試驗區,大力培育數字農業創新團隊,推進數字農業產業集聚發展,有助于推進5G智慧農業試驗區、無人農場、科創園建設。運用數字化手段科學布局鄉村生態空間,分類推進村莊建設,保護鄉村風貌和傳統村落,統籌村莊規劃和縣域城鎮建設。運用數字農業實施村莊基礎設施改善工程,完善鄉村通信、道路、物流、廣播電視、水電氣等基礎設施,有助于加快農村地區5G網絡建設和寬帶網絡覆蓋,健全運營管護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全域實施“五美鄉村”和“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行動。

有利于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通過大力發展創意農業和旅游休閑產業,推進“漁業+”“農業+”“林業+”,推動建設沿海漁港旅游帶和休閑漁業、北部鄉村旅游區和生態農業、珠三角都市農業休閑核心區、森林旅游休閑養身和森林康養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創意農業體驗區。通過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合作、出租、入股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宅基地,改造建設創意辦公、民宿、鄉村旅游、拓展培訓等鄉村體驗活動場所,有助于打造“土字號”和“鄉字號”特色產業招牌。對于擁有眾多地方特色和農業品牌的廣東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小城鎮,還能夠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推進 “菜籃子”“米袋子”“水缸子”“果盤子”“茶罐子”等系列培育工程,塑造“粵美鄉村”旅游品牌。

有利于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可避免要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不同地區健康管理水平和衛生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通過布局建設韶關、汕頭、湛江等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分別輻射帶動粵北、粵東、粵西縣域服務能力整體提升,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推動區域均衡發展和優質醫療資源擴容。通過改革完善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金融、財政、稅費等政策,支持企業參與鄉村建設基本公共服務項目,能夠有效帶動企業通過村企共建、村企結對、連片包鎮等形式,積極參與文明鄉風培育、消費幫扶協作、特困群體救助等。提升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還應在鄉村振興中健全“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加大扶持和培育扎根鄉村的公益社會組織和社工機構,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挖掘保護和傳承發展鄉村特色文化。

有利于激發人才智力支持作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尤其需要吸引各類人才回到廣闊的鄉村就業創業。可以圍繞特色產業和重點產業打造引領支撐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進一步建好用好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實施高校畢業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和“干部返鄉、人才下鄉、能人回鄉”計劃,支持退役軍人、大學生、企業家等到農村干事創業。廣東省是外來務工人員比較集中的地區,對于知識層次和學歷不高的欠發達地區就業人口,深入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和“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持續推進“農村電商”“鄉村工匠”和“高素質民工”培育,可以有效促進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和增收致富。廣東省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十分明顯,粵東西北地區的農村基層條件苦、任務重,很大程度上影響當地年輕人才工作積極性。因此,既要積極探索建立正向激勵機制,營造扎根鄉村、熱愛農業、奉獻基層的良好氛圍,更要在鄉村振興中激發人才的工作熱情,釋放其工作潛力,引導人才爭到一線、扎根一線、向往一線、立功一線,培養造就一支知農村、懂農業、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本文作者為暨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暨南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2074096)、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四五”規劃智庫課題(2021GZZK01)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臧雪文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