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黨建創新 > 思想建黨 > 正文

【七一論壇】努力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七一論壇文章配圖

【七一論壇】專題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張云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在破壞舊世界和建設新世界的偉大斗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對于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和世界文明的未來發展具有重大價值。

堅持文明性質的革命性

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偉大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結合,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為文明發展奠定了先進的社會制度基礎。社會主義改造任務順利完成之后,在科學而艱辛探索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終于開辟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首先是社會主義道路,而非其他道路,更不是“西化的”資本主義道路。我們黨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社會主義本質,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享發展和共同富裕。我們的改革開放始終反對走“邪路”。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獨創的”道路,既非“傳統的”道路,更非“外來的”道路。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結合,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則與中國實踐的結合。我們的改革開放始終反對走“老路”,始終反對“邯鄲學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代表著中國發展的“人間正道”。

從其內容和要求來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堅持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堅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共享發展和共同富裕,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這個有機整體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具有科學發展論的意義,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而且具有科學文明論的意義,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指明了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科學方向和世界文明持續發展的科學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文明新形態的制度依托和道路規定。

堅持文明構成的全面性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我們黨不斷深化對文明系統之全面構成的科學認識。改革開放初期,在實現工作重心轉移的過程中,鄧小平同志要求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尤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江澤民同志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科學理念,將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胡錦濤同志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構想。在科學認識和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規律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大創造性地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科學理念,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形成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又提出了社會文明的科學理念,并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寄予深厚期望。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兩個文明”到“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再到今天的“五位一體”,這既是重大的發展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又是重大的文明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實現“五大文明”的全面提升,明確和完善了文明新形態的系統構成。

堅持文明發展的永續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后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換言之,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是文明演進的主要階段。農業文明以手工工具生產為標志,工業文明以大機器生產為標志,信息文明以智能工具生產為標志。盡管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但從基本國情來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業的產業化任務尚未完全完成、工業化已經發展到中后期階段,這就是我國目前所處的發展方位。

從立足發展方位和縮小發展差距出發,我國現代化必須走出一條與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是一個“串聯式”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依序推進。將我國的發展水平和世界發展經驗結合起來,我國現代化必須采用“并聯式”過程,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四化”)。換句話說,就是要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的先進成果集成起來以加快推動實現現代化,實現從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從現代文明向未來文明的演進。

鑒于西方現代化走過了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出發,我們黨提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協同推進“新四化”和綠色化,就是要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地系統地融入到“新四化”當中,實現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系統集成,這樣,才能保證“新四化”、現代化、文明演進的持續性。而只有實現“新四化”和綠色化相統一的文明,才能開啟文明新形態。這樣,就明確了文明新形態的演進方向和演進條件。

堅持文明主體的人民性

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提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我們黨創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一過程就是造福全體中國人民的過程,就是促進所有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站穩人民立場,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在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方面更上一層樓。無論如何,追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明確了文明新形態的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

總之,中國共產黨在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文明構成上堅持全面提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在文明演進上堅持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在價值目標上追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昭示著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性質、內容、走向和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將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責任編輯: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