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從“走自己的路”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再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對中國道路主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發展邏輯、本質特征、重要地位、世界意義的全面闡述,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對中國實踐、中國創造之世界意義的高度凝練和概括,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具有深刻政治內涵和豐富學理含量的新的重大論斷。
首先需要理清三個基本概念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提出了三個邏輯相關但也有區別的概念,首先需要理清,這是科學研究的前提。一是“走自己的路”,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共有的特征,即“走中國自己的路”,它是黨百年奮斗并總結經驗教訓得出的歷史結論,旨在破除中國道路問題的本本主義、教條主義、拿來主義。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走自己的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具體體現,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我們摸索出了一條基本經驗,那就是所選擇的道路,既要堅持社會主義根本原則,也要適合中國國情。三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這是從現代化的具體實現形式角度講的,它既相對于西方式現代化道路而言,也相對于改革開放之初那種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而言,是指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程中創造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在新時代對鄧小平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堅持和發展。
如果說“走自己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相對注重“中國國情”,那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已經成為世界歷史且影響歷史的歷史場景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更加突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新”及其世界意義。
力求全面精準揭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深刻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屬于“現代化”道路,具有“原體規定”,需要遵循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這一規律可分兩個層面:一是從現代化一般要素來講,在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進程中必然注重工業化,在工業化進程中必然注重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同時,內在注重政治領域的民主法治、文化領域的自由平等和社會領域的公平正義。這是注重現代化各要素環環相扣、相互促進的規律。二是從現代化歷史發展進程來講,在現代化“起飛”的初期階段,首先必須注重激活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沒有動力何談起飛;在現代化進一步深入“穩定”發展階段,在激活經濟社會發展動力的同時,必須相對注重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衡,發展失衡是要“翻車”的;當經濟社會發展動能不足、失衡失穩時,治理是關鍵,治理滯后,難以使動力和平衡達到統一。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屬于當代“中國式”的道路,具有“空間規定”。所謂當代“中國式”的道路,在政治上體現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在經濟上體現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走共同富裕道路;在文化上體現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社會上體現為堅持公平正義,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在生態上體現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從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走出來的,具有“過程規定”,它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立足歷史方位不斷與時俱進地探索和開創中國道路而積累起來的首要“基本經驗”,這就是中國道路既要符合中國國情,也要堅持社會主義。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也具有“關系規定”,它既是在與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相區別意義上說的,也是對我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時俱進地堅持和發展而言的。它新在相對于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的“中國式”;新在相對于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注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則致力于以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強起來,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新在“歷史成為世界歷史”的場景中,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具有全新的世界意義。關于這一點,易被人們忽視,一定意義上也確實被忽視了。
把“現代化”發展一般規律、“中國式”、“基本經驗”和“新”四者結合起來并取其精髓,可以揭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及其“新”的豐富內涵:在人口規模巨大、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的發展中國家搞現代化,堅持社會主義且符合中國國情;堅持不斷與時俱進且具有開放性、創造性;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致力于實現強起來;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動力、平衡和治理有機統一;堅持生命至上、美好生活、高質生產、保護生態相統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注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述內涵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高度凝練、綱舉目張、簡明扼要、秉要執本。
由此可得到兩點啟示: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而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改變了長期以來西方式現代化模式占主導地位并壟斷話語權的格局,打破了“全球化=西方化、西方化=現代化、現代化=市場化”的思維定式和“美麗神話”;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注重運用市場和資本,但不被市場和資本所統治,它更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可以創造和內生出“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相互貫通、交互作用、合二為一的關系。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它注重的“以人民為中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蘊含的“整體協調”“多元包容”等理念,便是如此。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基礎上創造和內生出來的。它超越了西方式現代性文明形態,但又不僅僅局限于中國式現代化文明形態,而是從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開辟出來的,同時也是人類文明中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具有光明前景、正確引領時代潮流的一種新的文明形態。
從歷史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中以民為本、世界大同的理念,同時又對其實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以民為本轉化為以人民為中心,把世界大同轉化為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超越了西方式現代化道路中資本至上的所謂“資本主導”邏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主—主”平等的哲學思維,主張兼濟天下、協和萬邦、美美與共的和諧世界的邏輯,超越了西方式“主—客”二分的哲學思維與“西方中心論”所生長出“國強必霸”的邏輯。
從現實來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從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開辟出來的。文明的發展狀態如何,取決于“道路”狀況如何。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致力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注重物質文明建設。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一步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進而注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發展,再進一步注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以后,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即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就更加明確注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當今,我們所講的物質文明,在人與物的關系上,是讓全體人民共享物質文明成果與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所講的政治文明,在黨與人民的關系上,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所講的精神文明,在精神本體上,強調勇于奮斗精神;所講的社會文明,在人與人的關系上,注重人與人和諧相處;所講的生態文明,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總之,基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我們創造性地鑄就出了一種整體性文明,創新發展了人類文明。
從理論來看,“文明”從來都是與“道路”緊密相關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蘊含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因素,能內在生長出人類文明新形態。在歷史方位上,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強調與時俱進,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它不是西方式的唯我獨尊,而是向未來開放、向世界開放,積極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并不斷創新發展的文明;在奮斗目標上,注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它不是以資為本,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文明;在總體方略上,注重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具有領域的邊界性,更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它不是“單向度的發展”,而是注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各自高質量發展與它們之間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的文明;在推動力量上,注重發揮并整合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和人民主體力量,具有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積極因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質和優勢,它不是特意強調資本的力量,而是注重世界人民共商共建共享并匯聚磅礴合力的文明;在領導力量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具有人類視野和世界擔當的政黨,注重解放全人類,為世界謀大同,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重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具有道義性和普惠性,它不謀某種特殊集團的利益,而是謀世界大同和世界人民利益的文明;在世界觀上,強調以多樣和統一辯證的觀念觀察世界,既強調世界多樣、道路多樣、文明多樣,具有多樣性,也注重共同性,它反對“西方中心論”“霸權主義”“單邊主義”,是主張國家平等、文明互鑒、包容發展、互利普惠的文明。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立足當代中國與人類社會,內在具有“人類性”,是解析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典型樣本,蘊含著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這種文明不僅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其帶來的世界不穩定不確定,致力于解決當今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發展失衡、治理滯后三大難題,而且在世界動蕩變革期,它積極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這種文明遵循規律性,突出共同性,倡導普惠性,堅持多樣性,注重協調性,突出共建性,因而是當今世界人類文明中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具有光明前景、正確引領時代潮流的一種新的文明形態。
(作者系原中央黨校校委委員,中央黨校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