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8日,第32屆夏季奧運會在日本東京落下帷幕。參加本屆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以“使命在肩、奮斗有我”的精神,直面挑戰、頑強拼搏、堅持不懈、全力以赴,最終以38金32銀18銅的出色成績完美收官,名列獎牌榜的第二位。舉世矚目的成績再次激發了大眾對體育運動的關注和興趣。
實際上,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體育發展并非僅以賽場上競技體育獲得的獎牌數為衡量標準,除此之外,國家的全民健身狀況及其衍生的體育產業同樣不可忽視。如果只重視競技體育,就會習慣于以目的為導向,不是將體育運動作為強身健體的方式,而是將它作為要么選要么不選的單項選擇,這樣就會造成體育運動與人民生活的割裂;如果只重視全民健身,那么在大家日常的體育鍛煉中就會缺少優秀運動員的典型示范,缺少引領體育發展的體育精神,這樣的全民健身也只能停留在不溫不火的狀態。因此,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是體育發展之兩翼,二者相互促進、互相補充、缺一不可。與此同時,伴隨著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產生的體育產業不僅會反過來作用于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不斷滿足兩者的需求,而且又會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體育強則國強,而體育強的基礎在于群眾體育。回顧歷屆奧運會,中國的比賽成績呈現出上升趨勢,并且連續多次名列前茅,這足以向世人宣告,中國競技體育事業得到了巨大發展。但不得不承認,我國全民健身狀況依然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全民健身區域發展不平衡、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等問題。為促進全民健身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2021年8月3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明確指出了2025年體育鍛煉人數、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的發展目標,并從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全面規劃。從短期來看,《計劃》對基層供給和標準化建設提出了要求,從根本上滿足了人民大眾對運動健身的需求;從長期來看,《計劃》致力于向更高層次過渡,為實現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2008年8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舉辦;隨后,我國將每年8月8日設為“全民健身日”,這其中就蘊含著借奧運會助推全民健身發展的戰略意圖。2017年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時表示,將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平衡發展,推進全民健身事業,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當下,人們運動健身的積極性空前增強,更加重視通過運動健身提高免疫力的方式增強體質、增強健康,“全民健身”也成為了社會熱詞。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服務于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為全民健身戰略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落實新周期的全民健身計劃相關要求,既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又影響著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綜合實力,也有助于促進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穩步邁進,推動我國新時代體育事業的縱深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作者:李慧華,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婷婷,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