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肖漢平
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再到長三角一體化和成渝雙城都市經濟圈,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發展的內生需要,也是全球發展的大勢所趨。在新發展階段,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對于實現全國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意義重大。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過去幾年,在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未來,長三角區域在進一步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行高質量發展中責任重大。
一、長三角區域在推進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處于十分重要的關鍵地位
在2020年8月20日召開的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要更好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必須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公開資料顯示,這片國土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2.3%的地區,擁有2.25億人口,貢獻了全國1/4左右的GDP,進出口總額、外商直接投資、對外投資分別占全國的37%、39%和29%,全國約1/4的“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布在這里,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均占全國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發強度均超過3%。科創產業緊密融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滲透融合,集成電路和軟件信息服務產業規模分別約占全國1/2和1/3,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創新共同體和產業集群。
目前,長三角地區制造業以高度集聚的發展方式造就了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層級也顯著提高。長三角的制造業主要分布在蘇南,外向型產業更是集中于此。在高端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上,上海占據了主要地位。在科教資源方面,上海、南京、合肥、杭州擁有長三角地區絕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對于其他地市擁有絕對的優勢地位。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之一,長三角的發展肩負著趕超世界先進發展水平,實現產業升級與技術自主發展的重任,對中國實現整體上的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長三角區域一直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交匯地區。經過40 多年的改革開放,目前長三角地區在經濟格局、交通條件、開放平臺和營商環境、產業體系、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已具備成為全國對外開放和科技創新的高地。在經濟上,長三角區域經濟的基本特點是全球價值鏈參與度高,尤其是上海、蘇南地區,此外,長三角的上海是我國最早開始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的城市,目前三省一市均設立了自由貿易試驗區,并在今年建立了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
二、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目的是通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探索行動,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綜合實力,對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
“一體化”最初是用來描述國家之間的合作行為,區域一體化促進貿易、資本、能源、人員和思想的流動。區域一體化的價值在于能夠帶來諸多的經濟利益,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在國家內部,一體化是指行政區之間經濟一體化。之所以在國家內部推進一體化,是由于行政邊界的存在,行政區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利益主體。在中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地方政府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體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作用不斷得到強化,行政區經濟應運而生。從地方經濟發展角度,行政區經濟的存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正面作用,但從全局看,正是由于行政區獨立性存在,造成各行政區在追求自身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時,可能在地方和全局利益的抉擇上偏向地方利益,從而形成限制和割裂地區經濟內在聯系的行政壁壘,阻礙區域統一市場形成,制約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有效配置,不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行政區經濟不僅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而且也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長三角在行政區經濟問題解決上率先探索和率先突破對于全國解決行政區經濟問題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意義重大。
區域一體化的核心就是分工與協作。并通過這種分工和協作,發揮各地優勢,實行資源配置優化,進而賦能高質量發展,構建以國內市場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一體化需要清除各種阻礙商品、服務、要素自由流動物理和制度障礙,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在各省市之間建立基于比較優勢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分工與合作的經濟和產業體系,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要求改變傳統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在“一體化”的思維下,重構地方經濟結構,推動地方經濟分工和協作,打破行政區經濟的束縛,推動生產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有利于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三、扎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需要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創新,突破行政壁壘
自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正在深入人心,社會共識正在凝聚,一體化經濟和社會發展機制業正在逐漸形成之中。
1、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制創新中穩步推進
在國家層面,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會議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極大的區域帶動和示范作用,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和華東地區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綱要》賦予的“一極三區一高地”戰略定位,意味著長三角將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擔起更重要的使命。《綱要》發布標志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入新階段。《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提出:以加強長三角區域創新一體化為主線,以“科創+產業”為引領,充分發揮上海科技創新中心龍頭帶動作用,強化蘇浙皖創新優勢,優化區域創新布局和協同創新生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開放合作,著力提升區域協同創新能力,打造全國原始創新高地和高精尖產業承載區,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在地方層面,2019年1月,上海市市長應勇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全力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合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2021年5月13日,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發展改革部門,蘇州市、嘉興市人民政府共同發布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重大建設項目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近期重大建設項目明確了任務書和時間表,標志著示范區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探索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邁出了堅實一步。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于2021年5月10日在上海成立。目前,長三角自貿區聯盟實施面積共705.34平方公里,涉及城市11個,承載了長三角區域核心經濟功能。聯盟由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自貿區共同發起成立,以加快推動滬蘇浙皖自貿區聯動發展。2021年5月27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辦公室及長三角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4個產業鏈聯盟在無錫掛牌。2021年6月3日,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上海揭牌。創新中心定位于實現從科學到技術的轉化,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為核心使命,開展跨區域、跨領域、跨學科協同創新和開放合作,為長三角區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強勁增長極提供堅實的創新支撐。
2、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成敗關鍵在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制訂指導各省市的統一行為規則
一體化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方面,要促進勞動力等要素高效便捷自由地流動,推進中心城市與毗鄰城市同城化,以加快一體化進程,率先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要推動長三角內部產業鏈垂直分工,打造一批集聚全球創新資源的研發平臺,分類優化全球產業鏈布局,以提高一體化質量,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在新發展階段,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還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素自由流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一體化最大難點是破除制約區域間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此,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暢通要素流動渠道,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推動要素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堅決破除制約一體化發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建立統一規范的制度體系,形成要素自由流動的統一開放市場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內在要求。
第二,為了突破行政區經濟背景產生的行政壁壘,現有財稅和行政管理體制需要大量體制機制創新,才能讓三省一市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各揚所長、促進分工,推動要素集聚和自由流動。要通過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促進管理體制機制的變革、政企關系的重塑和營商環境的變化,支撐起未來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第三,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需要在各省市形成相同一致的行動,制定共同的行為規則,以消除一切不利于長三角一體化的制度、政策障礙。2018年3月,蘇浙皖滬三省一市共同組建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之后,國家成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以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研究審議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督促落實重大事項,全面做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各項工作。為此,需要充分發揮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領導小組的統籌和協調作用,在條件成熟時可以在領導小組下設立統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常設管理和咨詢機構,定期評估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和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