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建黨百年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始終重視基層組織建設,堅持基層黨組織在黨的工作中的基礎性地位,不斷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科學化。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任務新要求,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必須始終與黨的事業相適應,要深刻認識基層組織建設的特征和規律,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實現新發展。
關鍵詞:基層組織 黨的建設 歷史經驗 基本規律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特征
堅持基層黨組織在黨的工作中的基礎性地位
自成立以來,我們黨始終重視基層組織在組織體系建設中的基礎作用與重要地位。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規定,“凡有黨員五人以上的地方,應成立委員會”[1]。二大黨章規定,“‘組’是黨的組織系統的基本單位”[2]。中共四大《對于組織問題之議決案》中規定,黨的“基本組織”是支部。1926年中組部發表的《支部的組織及其進行的計劃》指出,支部是基本組織,是黨在群眾中的核心,“黨的一切政策和計劃,要經過支部才能實現”[3]。同年7月,中共第三次擴大執委會通過的《組織問題決議案》對黨支部的組織意義作出說明,強調支部是黨之組織基礎,群眾之核心,黨的生活之核心,是黨戰斗之武器,要“把黨的真正基礎建筑在各個支部上面”。中共七大《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指出,黨支部是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工作單位,是黨與人民群眾聯系之橋梁。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愈加重視基層組織建設,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八大黨章中用“黨的基層組織”代替之前“黨的基本組織”與“基礎組織”等說法,并對基層組織地位作了明確規定。十二大黨章提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4],明確提出新時期基層組織“八項基本任務”。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要問題的決定》,系統闡述基層組織的地位與作用,并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5],擔負直接聯系、宣傳、組織、團結群眾,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責任。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發展,黨對基層組織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日漸成熟,積極推動基層組織建設發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開拓創新中與時俱進
百年來,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根據世情國情與黨情變化,我們黨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不畏一切艱難險阻,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
革命時期,黨通過基層組織動員與組織人民群眾完成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并在實踐中大膽創新工作體制機制。人民軍隊建軍伊始就通過“三灣改編”和古田會議確定并鞏固了“支部建在連上”的組織原則。抗日戰爭時期,采取自上而下辦法,各地恢復發展黨組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總政治部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黨委員會條例草案(初稿)》明確規定黨支部是“軍隊中黨的組織基礎”“支部委員會為全連的最高領導機關”,通過黨支部增加軍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大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注重從思想上建黨,為在執政條件下黨的組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以改革創新精神,解決新問題新矛盾,探索新方法新途徑,創新完善基層黨組織內容方式與體制機制,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有效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使基層組織成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重視發揮并完善基層組織在黨員隊伍建設中的作用
回首百年,黨在不同時期都十分重視基層組織在建設高素質黨員隊伍中的教育、管理、監督、組織等功能的發揮。
在民主革命階段,基層黨組織承擔教育管理和監督黨員的功能,黨聚焦緊密團結黨員組織群眾進行革命斗爭這一中心,做出相應規定與指示。1940年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布《關于各抗日根據地內黨支部教育的指示》,對黨支部實施黨員教育的方針、計劃、教材,以及教育干部的方式方法等作出規定。七大黨章把“吸收新黨員,征收黨費,審查與鑒定黨員,對黨員執行黨的紀律”[6],以及“教育組織黨員學習”作為支部基本任務。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圍繞把基層組織鍛造成自身執政的組織基礎做出一系列舉措。1954年,第一次全國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會議強調,進一步在農村發展黨員,經過土地改革的鄉都要建立基層組織,農村支部委員會和黨小組要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紀律教育。十二大黨章把“對黨員進行教育和管理,嚴格黨的組織生活,監督黨員切實履行義務,遵守紀律”[7],作為基層組織八項基本任務之一。十四屆四中全會重申基層黨組織管理監督功能,強調落實從嚴治黨,要建立一套管理監督黨員的務實管用有效的體制機制。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文件指出基層組織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務黨員”的長效機制[8],賦予黨員隊伍更多生機活力。新時代,圍繞服務型政黨建設,基層黨組織在實踐中錘煉群眾工作本領,優化群眾工作體制機制,推進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增強服務功能,促使基層組織功能進一步完善。
善于總結經驗,不斷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化規范化
重視制度規范建設是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經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大膽探索基層組織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取得顯著成效。1926年,《支部的組織及其進行的計劃》中,首次明確支部內部教育與宣傳標準,以及支部書記責任與技術工作等。1927年第三次修正黨章,規定“黨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 [9],確立了黨的組織原則。1929年,古田會議首次以決議形式對基層組織及活動作出具體規定,重申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提出一系列黨員的根本行為規范。1938年,六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各級黨部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七大黨章對基層組織建設設置原則、組織制度、職責任務給予說明,為基層組織制度化規范化提供了遵循。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對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化的認識不斷深化。1954年,全國第一次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會議,對執政條件下我國農村黨支部組織形式制度與教育作出詳細規定。1956年,八大黨章對基層組織地位與作用、任務、黨員入黨條件、權利和義務等作出新規定。1963年,黨中央頒布了關于農村、國營工業企業等領域基層組織的工作條例試行草案,進一步規范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黨高度重視基層組織的制度建設,不斷開辟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化新境界。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加強和改進基層組織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并指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已經成為黨的建設的突出環節。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明確基層組織建設指導方針和基本思路。黨的十七大對基層組織設置與功能作出新表述。另外,黨中央還頒布了一系列加強國家機關、農村、中央企業、社會團體、非公有制企業、普通高校、街道等地區或領域基層黨建工作的法律法規條文規定,有力地推動了基層黨組織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基本規律
基層組織建設必須始終與黨的事業相適應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應對好自身在各個歷史時期面臨的風險考驗,確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基層組織建設,必須把握大勢,順應潮流,與時俱進。回首百年奮斗史,不同歷史時期,黨始終圍繞中心工作,確立了適應不同時期任務的基層組織建設路線方針政策,促使基層組織不斷發展。面對基層黨組織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新思路,開創新模式,開辟新境界,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著力解決一些基層組織弱化、虛化和邊緣化的突出問題,使基層黨建與黨的事業協同共振,同步發展,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夯實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基礎。
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良性互動中,推動基層組織建設
我們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政黨,其百年發展史也是理論探索與創造的歷史,在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指導黨的建設不斷深入。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10]的總目標,提出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工程”;并在此引領下,進行支部建在連上、民主集中制、整頓黨的隊伍、培養造就大批黨員隊伍、加強作風建設等實踐探索,把大批群眾凝聚在黨的周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為革命勝利奠定了強大的組織基礎。改革開放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他指出“中國共產黨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核心力量”,要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全面推進黨的自身建設。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推進新的偉大工程,形成新的偉大工程總目標和工作布局,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引領新的偉大社會革命,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指導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在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科學化軌道上不斷推進。
基層組織建設是政治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它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及效果。基層組織建設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11],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建設經得起各種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真正落實黨的遠大政治目標和政治理想。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性與科學性是統一的。恩格斯指出,“科學越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越符合工人階級的利益和愿望”[12]。我們黨的建設是政治性與科學性的統一,是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的統一。從歷史邏輯看,黨始終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為政治引領,不斷探索基層組織建設規律,制定出反映實際、符合中國現實的黨建政策策略,指導基層組織成為堅強戰斗堡壘,領導人民實現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從實踐邏輯看,完成新的歷史使命,必須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強化基層組織的政治屬性;同時,要堅持科學性,正確把握并遵循基層黨建規律,找準提高基層黨建質量的結合點與著力點,聚焦關鍵重點,持續精準發力,才能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用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歷史主動,基層黨組織才能獲得發展
回顧百年歷程,黨的歷史使命隨時代變遷而演變,歷史任務也不斷更新,黨的基層組織功能、角色及方式方法必須隨之改變,以因應時代潮流,完成歷史任務。在革命時期,黨作為革命黨,擔負著領導中國人民完成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之重任,基層組織的概念經過組、小組到支部的演變,黨支部的地位經歷了從基本單位、基本組織到基層組織的變遷,基層黨組織的基本任務表現為教育、組織群眾和發展、教育黨員。
新中國成立后,黨轉變為在全國長期執政的黨。基層組織完成了計劃經濟時代 “超政治”組織到市場經濟時代維護黨執政根基的職能轉變,其功能體現在政治引導、社會協調、利益整合、教育管理、監督與服務黨員等方面。基層黨組織順應歷史潮流,把握歷史主動,通過自身改革創新,主動融入社會,活動方式完成了行政化向社會化、封閉型向開放型、垂直型向扁平化、單一化向多元化、粗放式向精準化的轉變。基層黨組織在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中贏得良好發展,基層黨建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四位一體”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規律
自成立以來,我們黨便十分重視基層組織建設,以著力提升組織力為目標,進行長期的不懈探索,形成了思想教育、組織建設、隊伍建設與制度建設“四位一體”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滿足中國社會需要、不斷成長壯大的基層組織建設道路。并且,在實踐中探索出了提升基層黨組織之組織力的規律。這一規律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加強思想理論教育,提升政治領導力。無論是古田會議、延安整風,還是歷次學習教育活動,都強調堅持思想引領,通過教育讓黨員思想和黨內生活政治化科學化,全面提升政治領導力。
其次,夯實基層組織基礎,提高組織覆蓋力。改革開放時期,黨積極適應形勢變化,積極探索在社會各個領域,在新產業、新業態、新型社會群體中嵌入基層黨組織,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有效擴大了黨組織的社會覆蓋面,鞏固了黨的群眾基礎,織密了黨的組織體系。
再次,提高黨員隊伍質量,增強發展推動力。井岡山時期,通過整頓黨員隊伍,增強了黨的戰斗力。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能不能把中國建設成偉大社會主義國家,關鍵在執政以后能不能把“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好”。改革開放后,黨提出干部隊伍建設“四化”目標,大力推進政治生活民主化。新時代,黨提出 “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是組織工作主要任務,持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培養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高質量黨員隊伍,增強基層組織的戰斗力。
最后,堅持民主集中制,提升組織監督力。民主集中制是黨生命力創造力的制度保證,彰顯了我們黨強大的組織優勢和組織監督力。黨在不同時期,不斷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并通過制度化建設加以落實,不斷鞏固和增強黨的組織優勢。
【本文作者為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大培育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論述研究”(項目編號:SK2020005 )階段性成果;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張玉容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釋
[1]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第4頁。
[2]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第94頁。
[3]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2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第611頁。
[4]《中國共產黨章程匯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第111頁。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65頁。
[6]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5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132頁。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2頁。
[8]《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頁。
[9]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第144頁。
[10]《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02頁。
[1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2頁。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8頁。
責編:賀勝蘭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