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丁冒村黨總支以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創建為抓手,圍繞“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目標,積極探索“田園黨建+”等新模式,引導和激勵黨員干部把初心和使命寫在大地田野里,把幸福和甜蜜送到村民心坎上。
一、田園黨建+產業振興,“蔬菜大隊”高光復興
建立健全“村黨總支—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四位一體”組織架構,壯大“公司+合作社+農戶”集群,曾經的“蔬菜大隊”,蝶變為“百菜之村”。
1.田園初心,黨員身份“亮”出來。發揮全國農業勞動模范王小龍等黨員中心戶的模范帶頭作用,帶動更多的馮海軍式的“種菜(花、草)達人”種下夢想和情懷,培養“田秀才”和“土專家”,輻射新型農業主體由傳統種植模式向生態種植模式轉變,帶領種植戶走向大市場,走向大都市。
2.田園產業,產銷聯盟“展”開來。發揮金旺農場等黨員創業基地的“孵化器”作用,創新“互聯網+”銷售模式,發展壯大產銷聯盟,獲評南通市產業興旺先進村,躋身全國基層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省農業三新工程核心示范基地、省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示范單位。
3.田園活力,村民錢袋“鼓”起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流轉土地1474畝,成立欣冒農地股份合作社,發展農業龍頭企業1家、合作社3家、家庭農場7家(其中省級示范1家),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5.6%,村集體收入年均增長15.8%,全部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二、田園黨建+生態宜居,“美好生活”精彩呈現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攻堅克難,讓美好生活提前上演。
1.田園建筑,江海民居“靚”起來。秉承江海地區“一河兩岸兩條路,南北河向非字住,三間主房兩間輔,四周閉合門中處,人地相宜利互助,房前屋后花木樹”的居住風貌,以“最美庭院”“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為抓手,引導村民清理房前屋后的亂堆亂放,美化家居生活。
2.田園風光,綠色生態“美”起來。在做好農戶衛生廁所改造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農戶生活污水的資源化利用,實現s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整治廢棄呆塘,建成生態河道1300米。實施“六大工程”項目,提升農耕文化展示帶,塑造蔬果小品,點綴田園風貌,提升整體顏值。
3.田園生活,公共服務“好”起來。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完善“基層黨建服務網”,推行黨員干部“到戶服務”。提升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功能,新建鄉村公廁、生態停車場、文體廣場等,實現村域主、次干道硬化、亮化全覆蓋,擦亮村民生活。
三、田園黨建+共治共享,文明鄉風熠熠生輝
按照“組織引領、干部帶頭、黨員先行”的總體思路,大力培育新時代農村好鄉風,著力形成“新風正氣傳得開、陳規陋習必須改”的生動局面。
1.田園傳統,鄉愁載體“留”下來。修葺老糧食加工坊,繪制農耕墻繪,留住農耕記憶。修復承載著鄉風民俗的菖蒲庵,保護庵內千年古銀杏和明代石鼓,珍惜歷史遺存。盤活老村辦公室和大隊桑場,規劃改造為游客接待中心,著力讓老房屋發揮出新作用。
2.田園人文,文化積淀“厚”起來。挖掘本地竹編、草編、雕刻等傳統手工藝,讓其煥發出新氣息。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功能作用,引導村內鄉賢、“五老”人員參與鄉村治理,通過“樂一天”等文體活動,提倡尊老愛幼,倡導鄰里互助,營造和諧氛圍。
3.田園精神,奮斗號角“響”起來。利用上世紀60年代如皋戰高沙指揮部設在丁郭村的記憶場景,原址新建“治沙精神廣場”,塑放挑擔人銅像,大力倡導“戮力同心、同甘共苦、堅韌不拔、善作善成”的如皋治沙精神,賦能為幸福生活努力奮斗的決心和勇氣。(彭之俊、陳韋嘉、王靜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