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產業振興 > 正文

產業牽引,繪就鄉村新藍圖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鄉村建設觀察

寶清縣墾荒主題公園。

寶清縣墾荒主題公園。

寶清縣位于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東部,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素有“北國糧倉”的美譽。

近年來,寶清縣委、縣政府精準識別本地鄉村發展的難點痛點,統籌全局,精準施策,通過挖掘各個村的特色產業優勢,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推手,農旅融合促進鄉村建設,同時聚集社會各界的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推動寶清鄉村邁上振興之路。

挖掘自然優勢 農旅融合引客來

太平村位于寶清西郊15公里處,這里雖然缺乏工業產業,但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尤其是太平村的彩云嶺保留著十分良好的生態環境。三年前,寶清縣啟動彩云嶺文化旅游民俗景區建設工程,確定了將太平村打造成黑龍江第一村,將彩云嶺景區打造成黑龍江知名景區的戰略目標。

“之前我們就發現,這兒漫山遍野的映山紅,一到開花季節,附近的老百姓都自發來這兒游玩,這不就是天然的客流量嗎!我們就在彩云嶺原有的自然生態基礎上,打造了一個以墾荒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點,規劃建好路、景、電等配套設施,讓大家來這兒玩得更好、玩得更久,這樣就更能帶動旅游消費,激發增收活力。”寶清縣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馬國發告訴記者。

據了解,為增強觀賞性,寶清縣還在原來零散式中藥材種植的基礎上,通過集中打造,形成萬畝集中連片的中藥材“花海”,成為又一道靚麗的鄉村旅游風景線。隨著游客數量增加,很多人發現了這里的商機,進而又推升太平村及周邊村莊的土地流轉價格上漲了40%,僅此一項就為周邊村民增收260余萬元。同時,景區建設用工和中草藥種植用工也為村民提供了持續的就業機會,村民年收入增加200余萬元。

太平村村主任張宗海告訴記者:“目前,太平村彩云嶺文化旅游民俗景區已成為雙鴨山市周邊最受歡迎的旅游景區之一,初步形成了春有映山紅、夏秋藥材花、冬有雪花的四季旅游勝地,彩云嶺在雙鴨山知名度很高,我們村也受益非常多,很多百姓經營起農家樂,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同時還把土地流轉出去收租金,大家都得到了實惠。”

“兩年前我就開始負責景區的安保工作,走路幾分鐘就回家了,真的是家門口就業,相比以前外出打工好多了,能多陪陪家里人,現在覺得日子過得很幸福。”在太平村彩云嶺景點門口,太平村村民畢延軍告訴記者。今年58歲的畢延軍,家里有兩坰地,流轉出去后每年租金收入就有2萬多元,再加上個人務工,每年凈收入能達到3萬余元。

近年來,寶清縣深度挖掘各村旅游的發展優勢,去年投入鄉村旅游配套建設資金1100余萬元,打造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3個,實現全縣10個鄉鎮駐地村全面提檔升級、城中村全面鞏固完善。除已初具規模的彩云嶺外,還打造出了七星河濕地、梨樹風景區、龍頭橋水庫、圣潔搖籃山、十二烈士山抗聯遺址、青龍山漢魏時期遺址等多個鄉村旅游的景點,各景點年接待游客達80萬人次。

社會力量幫扶幫建 農民參與持續獲益

“南有彩云嶺,北有杏花村。”寶清縣寶清鎮莊園村2017年被評為全國生態宜居美麗村莊,村里除了環境好之外,還以林果經濟發達而著稱,每年春季成片粉白的杏花蔚為壯觀。據了解,以前的莊園村可是另外一番景象,土路泥巴墻,路邊皆是雞鴨鵝糞,村里幾乎沒有集體經濟收入。

“轉折發生在2008年,黑龍江省啟動新農村建設試點項目,莊園村被列入第一批試點村,確定民進黑龍江省委定點幫扶幫建,再配套上面的財政資金,我們這才有了農村水泥路、村委辦公樓、高效農業大棚和發展起來的林果產業。”莊園村書記劉福忠說。

“產業發展需要大筆資金,我們想千方設百計,發動企業家會員參與到幫扶工作中,每年為莊園村捐資捐物,修路建房,送去林果藥,免費幫做村莊規劃等,前后投入200多萬元,逐步對村莊提質升級。”民進黑龍江省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62歲的莊園村村民聶福仁,以前在縣里做過建筑工,這些年親身參與了村子的建設。“民進省委來幫我們建設村子,村里修路、裝路燈、蓋辦公樓、綠化亮化等這些活我都干過,每天工錢收入也有200來元,村里大概有十幾個兄弟都參加了,有不會干的或者復雜專業點的活,我也會教他們干,這些年下來也在村里帶出好幾個徒弟呢。”聶福仁說。

據了解,因為距離縣城近,莊園村基礎設施修建完善后,游客都自發前來游玩,村里充分利用好林果業和村民的庭院資源,打造了一條春季賞花、夏季采摘的觀光農業產業帶,帶動村里40人創業就業。

“在民進省委的協調指導下,我用科研院所的技術種植沙果新品種,果子又大又甜,現在游客都是主動找上門來要我的沙果,還沒結果就被預訂完了,收入比以前增加不少。”村民張福林告訴記者,“過去村里幾乎家家都養雞鴨鵝,村路邊和村民庭院里都是糞便,現在要求建設美麗村莊,村民就把家禽在自家院子里用籬笆圈起來養。”

近年來,寶清縣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累計投入資金近2億元,推動寶清縣鄉村“亮化、凈化、綠化、硬化”建設,同時大力推動發展庭院經濟,目前全縣已完成84個村屯的“四化”建設,2.1萬戶村民參與發展庭院經濟,全縣庭院經濟面積增加至2.8萬畝,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農民樂團走鄉村 鄉風文明促和諧

“農忙時干活,閑下來時我就喜歡練琴,樂團有活動就跟著去演出。”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圓夢管樂團薩克斯手胡國發告訴記者,今年64歲的胡國發住在寶清縣種畜場,全家5口人靠著在當地種的300多畝玉米地生活。

胡國發業余最大的愛好便是音樂。“雖然喜歡音樂,但最初是啥也不會,過去也沒機會學,兩年前加入樂團后,有老師教吹號、彈琴,我就跟著學吹薩克斯,現在能獨立地吹幾首演出曲子了。”

據了解,圓夢管樂團最初是由當地三位音樂老師發起組建,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吸引了許多農民進來。現在,樂團會定期到各個村演出,節目經過精心設計,有演奏、歌唱、小品、話劇等多種形式,樂團在自己演出的同時,還會免費對村民進行培訓。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是自娛自樂,有時會去到各村的廣場演奏,結果演著演著就會聚滿村民圍觀,有些有音樂功底的村民主動提出要加入我們。”團長尹玉福告訴記者,尹玉福是寶清中學退休教師,在音樂教學領域有著多年的經驗。“我們很意外在農村還有這么多的音樂愛好者,同時我們也想為鄉村振興做點事情,就成立了農民樂團,現在有20多位村民在樂團里負責薩克斯、小號、大號等樂器的演奏及節目演唱。”

尹玉福說:“我們經常到全縣各個村進行巡演,除演奏紅色歌曲外,還表演小品、快板、合唱等,將黨的一些方針政策在農村地區進行宣講,譬如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文明,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今年7月份我們將代表黑龍江省管樂專業委員會參加中國管協舉辦的‘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展演’。”

據介紹,寶清縣以文明鄉風培育塑造為重點,大力實施“塑德工程”,尊重農民首創精神,全面推進全民閱讀、送戲下鄉、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群眾性活動,進一步完善鄉規民約,倡導法治文明、道德誠信、勤勞致富新風尚,讓農民口袋鼓起來的同時,還要讓農民的腦袋也富起來。

寶清縣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鄧忠軒告訴記者:“農民有了文化活動,充實了自己的生活,在接受藝術所傳達的信息后,會潛移默化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像之前村民紅白喜事喜歡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經過引導,這兩年勤儉辦事的新風尚已逐漸形成。同時,村民喝酒打架的少了,干事創業的多了,特別是學樂器、拍視頻的開始多了,有的都成網紅了。”

[責任編輯:韓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