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產業振興 > 正文

“精”字當頭開新局

——看北京市如何謀劃推進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

作為全國鄉村振興的排頭兵、都市農業的領跑者,北京在新征程中怎么走,在新發展階段如何繼續保持三農發展的強勁勢頭?在今年3月北京召開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蔡奇指出,做好新發展階段首都三農工作,必須立足北京“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實情,著重把握好四點: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氣補齊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短板,把鄉村振興作為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來抓,堅持走“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不久,北京市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對“十四五”時期全市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通過精準定位、精心布局、精細施策,北京三農在新發展階段有了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如今,北京正大步走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引領全國都市農業和鄉村發展。

精準——

找準定位、明確路徑,建設“京韻農味”的美麗鄉村

初夏的延慶,山清水秀,綠意盎然。在井莊鎮寶林寺村,干凈整潔的街道、布滿花草樹木的綠化帶、高低錯落的綠樹、排列整齊的院墻和波光粼粼的河水讓人陶醉其中。

大都市的農村,該如何定位?對北京而言,鄉村是北京的稀缺資源,是首都功能重要承載地和重要生態屏障,也是北京這座國際大都市的亮點和美麗北京的底色。

為此,“十三五”時期,北京把京郊鄉村作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標準推進、高質量打造,生動回答了“在首都建成什么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首都鄉村”這一時代之問。

如今,越來越多的“寶林寺村”從一個普通鄉村蝶變成美麗鄉村。與鄉村“面子”一起變美的,還有鄉村產業的“里子”。這幾年,北京努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把京郊農村打造成宜居宜業的城市“后花園”。

京西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炭廠村,自幾十年前燒炭業凋敝之后,就成了一無所有的荒山溝。村民種過樹、搞過養殖業,都收效甚微。近年來,炭廠村轉變思路,實施了一系列生態建設措施,加上產業精準施策,短短幾年的工夫,打造出了山水相依、美景如畫的人氣景區“神泉峽”。

邁入新階段,北京將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總抓手,立足城鄉發展規律,針對城鎮集建類、整治完善類、特色提升類、整體搬遷類4種類型村莊,分類建立村莊“七有”“五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清單,打造一批鄉村全面振興示范樣板。

——持之以恒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研究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深入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實現農村由“一時干凈”向“時時干凈、處處美”轉變。

——著力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今年將對578個行政村設置村級醫療衛生機構,50個村實現集中供水,啟動400戶山區農民搬遷工作,持續做好44個傳統村落保護和修繕。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工程,推動農村千兆光網、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

根據規劃,到2025年,京郊農村公共衛生等公共服務短板基本補齊,城鄉居民生活基本設施大體相當。未來,京郊宜居宜業的鄉村將會越來越多。

精心——

用足優勢、久久為功,用小種子書寫北京農業大篇章

“京科968”玉米品種累積推廣超1億畝、“京字號”二系雜交小麥大面積播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京系列”高產蛋雞品種一舉打破外企對國內市場的壟斷、繪制全球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這是近幾年北京種業的一張履歷表,且一直在不斷更新中。

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農業”,農業的出路根本在科技。從科技資源看,北京是我國農業研究領域最全、優勢團隊最多、高端人才最為集聚的區域,匯聚了全國1/3的種業科研“國家隊”。種業已經成為北京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張王牌。

鮮食玉米、京郊蔬菜、雜交小麥、高科技養豬場、蛋雞自主研發、北京鴨產業、奶牛良種繁育……近些年,北京瞄準一個個產業領域,鎖定一個個具體品種,并在“玉米團長”趙久然、“西瓜大王”許勇等一大批育種界精兵強將的帶領下,精心布局、強勢攻關,北京“種業之都”的優勢和實力愈發堅實。

良種優勢不但給種植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更豐富了首都百姓的餐桌。位于順義區大孫各莊鎮的北京綠奧蔬菜合作社產業園區,大棚里的辣椒剛過定植期,番茄、黃瓜、茄子等瓜果蔬菜長勢正旺,園區內果蔬品種琳瑯滿目。從以前的傳統品種,到現在的“春桃”“千禧”等,僅合作社推廣試種成功的西紅柿新品種就有6個,受到廣大種植戶歡迎,也得到消費者的喜愛。

以農為本,以種為“芯”。目前,北京正實施現代種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這是新階段北京打好種業翻身仗的行動綱要和指南。通過“揭榜掛帥”的方式,支持產學研優勢力量組成創新聯合體,并圍繞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等4大種業領域,重點推進高效設施蔬菜、北京黑豬、北京鴨、宮廷金魚等12大重點物種的種質創制和育種聯合攻關,北京將形成一批具有源頭性領先優勢的種業科技成果。

與此同時,北京已連續舉辦20屆北京種子大會,并將其打造為向全國展示北京種業科技成果、搭建種業交易平臺的一個精品品牌;依托畜禽種業的基礎優勢,正積極推進平谷區國家級畜禽種業創新中心建設;將以通州國際種業園區為核心,建設3萬畝永久性種業創新基地保護區,打造國家級農作物種業創新中心。一個個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舉措,讓人們看到北京帶頭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決心和行動。

一粒小種子代表的是北京農業的高精尖。未來,北京將聚力打造“種業之都”“農業中關村”。到2025年,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將達到77%,高效設施農業技術、裝備、品種自主創新率明顯提升,良種覆蓋率超98%。

精細——

綜合施策、補齊短板,讓京郊農民過上富裕富足美好生活

地處京冀交界的房山區大石窩鎮王家磨村,過去資源貧乏、集體經濟薄弱。近年來,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并進行美麗庭院建設、建成生態觀光園,有了“鮮花島”美譽,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村民也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王家磨村的蛻變得益于北京低收入幫扶的一系列精細舉措。過去5年,從政策到資金,再到人才培養和組織建設,從“六個一批”到“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精準幫扶舉措讓北京低收入戶腰包越來越鼓。“十三五”期間,北京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8961元增加到17588元。全市234個低收入村全部摘帽,脫低任務全面實現。

過往成序章。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既要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還要努力再上新臺階。從全國范圍看,北京農民人均收入水平位于前列。但從北京看,農民依然是北京低收入群體的主要構成,是推動共同富裕必須補上的短板。

攻堅克難,唯有改革。下一步,北京將暢通農民增收“四個通道”,不斷滿足全市農民對富裕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

——拓寬就業通道。緊緊抓住就業這個農民增收的“牛鼻子”,實施農民充分就業工程,引導農民勞動致富。推動農民在城市服務崗位、重大工程項目中穩崗就業。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產業幫扶項目等要以村民為主體實施,讓更多農民就地就業。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今年完成兩萬人次農民培訓、3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打通改革通道。通過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宅基地制度、盤活利用閑置農宅等,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城鄉居民保障待遇從制度一體向水平均等提升,逐步實現全市就業農村勞動力基本納入城鎮職工保險體系。

——優化幫扶通道。繼續鞏固拓展低收入幫扶成果,分類優化調整各項幫扶政策,實現常態化幫扶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統籌謀劃、一體實施。開展集體經濟薄弱村消除行動,加大產業幫扶、社會幫扶力度,今年將消除200個左右,到2025年消除600個左右。

——構建創業致富通道。不斷優化農村營商環境,促進返鄉下鄉創業興業。以林下經濟和鄉村旅游這兩個業態為牽引,“十四五”時期每年計劃新發展20萬畝林下經濟,大力發展鄉村生態友好型產業。以鄉村民宿為重點,計劃5年評定星級民宿1000家,帶動5800余家傳統農家樂轉型升級。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北京鄉村全面振興,道阻且長,還需全市上下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緊圍繞“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精益求精、抓實抓細,繼續書寫大國首都鄉村振興新篇章。

[責任編輯:韓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