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會長 藍軍
奮斗的足跡扎根于鄉土,生活的美好充盈于心間。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一招鮮,吃遍天,一村一業,一鄉一品,農民就會受益于此。2016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支持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牽頭實施的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在稻田麥壟、大棚茶園中孕育出蓬勃生機,在田間地頭、青山綠水中鋪就了三產融合發展的致富新路。
一鄉一品 興產業
2020年末,新華社半月談新媒體中心播發了《理論達人講解脫貧攻堅——貴州大山里,有一群奔向幸福的“薏中人”》,以生動的筆觸記述了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依托完善的“6+3”產業發展模式,從產業輔導、教育培訓、標準制定、產品評價、防偽溯源和責任賠付等方面,幫助貴州省興仁市大力推廣薏仁米標準化種植、規范化管理、品牌化經營的成功實踐。
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讓薏仁米這個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成功“破陣出圈”,讓這個極具地方特色的“一招鮮”“吃遍天”。通過一鄉一品精準辨識、精準賦能,精準施策,切實改變了當地薏仁米產業規劃空缺、營銷渠道零散、品牌建設滯后的窘境,確立了“綠色種植、精深研發、樹強品牌、搶占市場”的薏仁米產業發展新規劃,從種植、收儲、加工到市場銷售各環節,讓傳統農產品搭上了標準化、優質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順風車”,薏仁米產品質量得到了保證和提升,種植農戶實實在在掙到了錢,興仁市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薏仁米銷售集散中心。
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的團隊在走訪調研、實地考察、產業輔導和文旅融合等方面付出的努力,為當地提前脫貧摘帽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興仁百姓和政府的高度認可。
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也始終牢記“振興經濟、繁榮貿易、團結進步、共同發展”的立會宗旨,充分發揮全國性社會組織的優勢,專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積極推廣復制中國一鄉一品的成果和經驗,助力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
在新疆和田地區,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定向提供了100萬元的專項扶貧資金,并針對各村實際,開展產業幫扶、就業幫扶、公益幫扶行動;幫助烏爾其鄉亞勒古孜吾尕勒村成立養牛合作社,帶動貧戶就業增收;在該鄉闊什阿瓦提村,通過以干代扶的方式,向來自困難家庭的保育員提供公益性崗位,幫助貧困家庭脫貧;主動幫扶阿瓦提村想擴大生產的農牧民購買了拖拉機,讓勞作不再辛苦;在奎牙鎮阿其克烏依村,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和北京市的扶貧干部、村里的第一書記坐在一起謀劃養羊項目,來提高村集體收入,帶動貧困戶、邊緣戶穩定增收;在闊依其鄉闊納艾日克村,一鄉一品的專家結合村養殖業發展現狀,讓庭院肉雞養殖項目落地生根;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匯聚的愛心力量和扶貧支持不僅幫著雅瓦鄉阿魯阿依拉村建鴨舍,買種苗,也給村文化室添置了新器材,還幫助墨玉縣喜任農民專業合作社開發的特色民族食品“喜任素科馬克”核桃麻仁糖對接市場,拓展銷路。在烏爾其鄉的玉吉米力克村、加汗巴格鄉友誼村以及喀爾賽鎮的阿拉庫木村、喀爾墩村等幾個村,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想辦法,找資源,解難題,幫助貧困戶外出務工,幫扶貧困戶在家養羊,幫襯駐村第一書記摸排情況,精準戰貧。村里的硬化路修好了,村民的羊圈、鴨舍建起來了,村集體的產業也種下了致富的新希望,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在辛勤努力、辛苦付出中與民族同胞結下了“民貿和田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幫助興仁打造的薏仁米全產業鏈和開展的新疆和田對口幫扶援助項目是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的兩個“縮影”。
目前,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標準體系,發布了《中國一鄉一品區域品牌評價通則》和《中國一鄉一品產品評價通則》等重要團體標準,在通用基礎、農食產品、民族醫藥、特色民宿、非遺傳承等方面立項標準近40項,為全國14個省區的特色產品開展了認證工作,內蒙古烏冉克羊、海紅果、新疆英吉沙杏、遼寧東港草莓、黑龍江小園玉米、河北青龍縣石城子板栗,河南光山茶油、福建黃嬤咸茶以及總書記點贊的陜西柞水木耳,安徽榮電集團的民族工美小家電等眾多一鄉一品優質農產品、加工品、產成品通過實體店鋪、電商渠道走入千家萬戶。更多鄉親們珍視的、凝結著祖祖輩輩心血的“寶疙瘩”“心頭好”正借助著中國一鄉一品全產業鏈的賦能發展、整合發展、融合發展成為“金飯碗”和“搖錢樹”。
“十四五”時期,中國一鄉一品也將持續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上下苦工,練真功,辦實事,見長效。
一鄉一品 美鄉村
中國鄉村美,勤耕致豐饒。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用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這把“金鑰匙”打開了“兩山理論”由單一產品價值向生態產品價值的轉化通道,從體系、平臺、要素等方面,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推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激活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保護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積極與貴州省黔西南州義龍新區管委會合力建設康旅教育產業基地;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積極打造“農業、旅游、教育、康養”“四駕馬車”,參與推動義龍新區秋水湖國際康養教育示范區項目,助力貴州黔西南培養少數民族創新創業人才,推動貴州特色產業和新型服務業發展。
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圍繞產業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與地方政府、相關企業、高校院所、研究智庫、社會力量開展了領域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深度合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
幾年來,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稟賦,充分挖掘整合當地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讓農民有活干、有錢掙、有業守,以可持續的生產和經營方式開發縣域特色生態產品,提升附著于農產品中的生態產品價值,推動形成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鄉村生態價值鏈。
在長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中心、一鄉一品新零售科技平臺和一鄉一品產業園區成功落戶長沙,形成了以湖南為示范,長沙為中心的鄉村產業振興服務大平臺,全力推進一鄉一品標準制定、產品認證、商事拓展、保險金融、園區建設、信息服務和招商協調等工作,推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提升鄉村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鄉村高質量發展。
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為企業、農戶、院校、機構牽起了人才、資金、技術、檢測、保險、品牌等產業要素的“紅線”,從生產、加工、物流、服務等方面,一站式、手把手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難題,讓本鄉本土的名優好物賣得出、價格好、掙到錢;幫助當地政府通過做強特色農業“一產”,做優精深加工“二產”,做活農旅、文旅融合“三產”,推動縣域一鄉一品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提升一鄉一品的生態功能和服務價值,實現綠色高效、生態優先的農業高質量發展。
一鄉一品 強中國
一帶一路一世界,一鄉一品一夢想。中國一鄉一品創立伊始,就緊貼時代脈動,緊隨國家發展,相繼發起籌備一鄉一品國際合作組織,啟動了中國一鄉一品團體標準融入國際標準體系技術組織的相關工作,開通了多條國內重點城市至德國萊法州哈恩機場的貨運專線,成功舉辦了三屆一鄉一品國際商品博覽會,成為推動共建一鄉一品國際產業合作與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的橋梁與紐帶。
在2019一鄉一品國際商品博覽會上,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的131個政府代表團,4500家企業,10萬觀展人次匯聚長沙,簽約總額405.3億元。沙坪湘繡、古丈毛尖、梧州龜苓膏、蒼松六堡茶、橫縣茉莉花茶、桂林三花酒、北海海鴨蛋、云南鮮花餅、宣威火腿、金派利爾大列巴等地方特產以及苗族蠟染、傣錦、建水紫陶等民族手工藝品向世界展現“中國之美”。
2020年,克服疫情影響,一鄉一品國際商品博覽會開通“云端”展廳,與各國客商共享中國脫貧攻堅、興邊富民、一鄉一品發展成果。3天時間、5大展區、8場活動、線上線下、千商云集,簽約一鄉一品合作項目25個,達成海外戰略項目6個,現場成交金額超過1100萬元,總簽約金額超過12億元,博覽會為各地政府、各國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提供了通達全球的市場機遇、合作機遇和增長機遇。
產業連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在首屆“中非經貿合作”岳麓國際論壇上,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發出了與廣袤非洲大陸加強貿易交往“硬聯通”以及規則標準“軟聯通”的合作倡議,以期通過暢通貿易和投資合作渠道,不斷擴展一鄉一品國際商品博覽會、一鄉一品電商平臺、一鄉一品產業設計大賽以及海外營銷基地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向世界傳遞“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中國“金名片”。
一鄉一品,未來可期。在接續奮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將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天時”、產業融合的“地利”以及勠力同心的“人和”,用“金飯碗”盛滿豐收喜悅,用“金名片”廣邀四海賓客,用“金鑰匙”開啟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