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石油附中將石油會戰中的“鐵人精神”作為辦學的精神支柱。時光荏苒,“鐵人精神”在石油附中這片沃土上薪火相傳,已經成為一代代石油附中人共同的精神家園,引領著學校的各方面建設,成為所有教職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為了更好地將“鐵人精神”內化為學校文化,我們從“鐵人精神”中提煉出“愛國主義、自主創新、人生態度、價值立場、意志品質”,將其發展詮釋為“五唯文化”,即“做人唯賢,學識唯淵,律己唯嚴,待人唯信,意志唯堅”。
2019年5月,海淀區教委決定將石油附中交由北京一零一中承辦,同時更名為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納入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后,由集團實施一體化管理,開展教育教學資源統籌,干部教師交流輪崗,教育教學共研共贏,人才一體化貫通培養,將一零一中 “為國事擔當,為國家教育擔當”的“雙重擔當文化”融入學校文化之中,著力培養具有“五唯”文化,兼具國際化視野和雙重擔當精神的綜合型人才。
落實全面育人 實現課程結構升級
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思想、育人目標和教育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2007年北京市高中課程改革之后,學校緊緊圍繞辦學理念,以學習為中心,構建“三級八維”課程體系。
其中,“三級”指向挖掘課程體系的深度。基礎能力類課程面向全體學生,以國家和地方課程為主;拓展融通類課程面向學有專長的學生,以學科拓展類為主;實踐創新類課程面向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學生,以研究性學習、科創類為主。“八維”則是拓寬課程體系的寬度,涵蓋了數學與邏輯、語言與文學、科學與技術、人文與社會、藝術與審美、道德與倫理、生命與健康、實踐與服務八個方面。
“三級八維”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學習能力為關注點,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課程的不同需求提供課程資源。同時,注重對學校課程進行分級分類,實現課程結構的系統性、進階型和可選擇性。
學校的法語特色活動
按照學校的育人目標,課程體系構建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以“自主發展”“文化基礎”“社會參與”作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著眼點,將“五唯”文化貫穿其中。“五唯”文化中的“做人唯賢”“意志唯堅”作為學生“自主發展”的必備品質,“學識唯淵”作為塑造“文化基礎”的必備條件,“律己唯嚴”“待人唯信”作為“社會參與”的必備能力。
從“全面發展”的核心能力出發,到核心素養,再到“五唯”文化,八維三十二個課程系列與之對應,打通了原有的分級分類的課程結構,實現了面向全體,融合多門學科及實踐活動,兼具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的特色課程體系。目的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將學校文化落到實處。
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借助區域資源、豐富課程門類。2020年1月,學校與北京語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掛“北京語言大學附中”校牌。以語言與文學中的小語種課程系列為例,學校借助北京語言大學資源,不斷豐富小語種課程的門類,提升課程質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學校的育人目標和辦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實現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包容,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
我們逐步引入集團總校優質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好學院路地區的區域優勢,進一步拓寬課程開設渠道,構建錢學森班特色課程群,引進科技元素,將學校打造為科技創造的新場域,通過改變課程管理制度,逐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課程定制。
在學科建設的過程中,學校將挖掘學科的育人價值作為教研組建設的關注點,精心打造系列“學科周”活動,賦予語文周、英語周、數學周新的內容與形式,將科技周、人文周精心打造成學科融合的平臺、學生展示的舞臺,將學科育人價值外溢,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成為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的場域。
通過學科實踐活動,提升了全校師生的學科融合意識,文化交流意識,拓寬了國際視野;實現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實踐活動中整體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校的課程體系,是課程結構不斷升級與優化的結果。在這一體系下,德育課程與學科課程互相融合、互鑒共贏,在我們的校園里,德育與教學已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成為了一個共同體。
變革教學方式 創新育人模式
課堂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推動課堂教學深入發展的源動力。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教學方式的變革能夠更好地實現學生學科關鍵能力的落地。無論是對新高考制度的被動應對,還是對深度學習與項目式學習的主動探索,我們對于“教與學方式”的研究,都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促進了教學生態的和諧構建。
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積極推進大單元教學、專題式教學等方式的變革。學校鼓勵各教研組結合學科特點,進行教學方式的變革。從最初的“無從下手”,到積極學習課程改革方案、研討課程標準,各學科逐步在教學實踐中尋找到了適合學情的優化途徑。
近年來,化學、政治、體育三個學科先后被評為“海淀區學科教研基地”,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是學校重點關注課堂,積極推進教學方式變革的顯著成果。在三個學科的引領示范作用下,各學科均在課堂教學上取得一定進展。進入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后,學校將總校的“生態·智慧課堂”理念在全校進行推廣實踐。在“生態·智慧課堂”理論的指引下,課堂成為適宜生命成長的良性生態系統,讓生命得以自由生長與和諧發展。學校各級領導和學科教師積極參與集團各級各類培訓,通過協同備課、教師輪崗等方式,實現總校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引入。
在堅持國家評價的基礎上,按照“關注過程、積極評價、發展評價”的原則,對學生進行靈活多樣、突出個性的發展性評價。學校依托信息化管理平臺,整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實踐活動、學校生活、社區服務等進行過程性記錄,實現全面、個性化的評價。
近年來,學校注重“五唯文化”德育特色活動的序列化推進,在原有德育體系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不斷豐富“鐵人精神”的文化內涵,著力培養富有人文精神的擔當人才,建立、健全學生發展長效機制。
我們強化學生自主管理,固化值周班常規管理制度,健全學生自主管理培訓、指導、和評價體系,推動量化評比與多元評價結合。持續推進小升初、初升高銜接德育課程,以養成教育、心理課程等為主要形式,引領德育實踐研究。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搭建平臺。
倡“五唯”文化,育“擔當”人才。六十年來,學校積極尋求創新發展之路,升級課程結構,優化教學模式,探索學校“五唯”文化品牌,為新形勢下的學校發展凝結智慧,注入活力。如今,集團化的春風吹綠了石油分校的每個角落,集團化的號角喚醒了石油分校每一位教職員工深藏內心的為國擔當、為校奉獻的潛意識,我們一定不辱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干,早日將石油分校建設成人民滿意的優質學校。
(作者為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執行校長)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