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度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并把創新人才的培養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對于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也提出了指導性的實施意見。
國家戰略層面提出的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為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了思想指導,但如何將這些政策落地生根、如何在培養創新人才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如何回答“錢學森之問”,這些都是基礎教育階段每所學校、每位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積極回應“錢學森”之問 成立英才學院高端平臺
北京一零一中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把培養卓越人才作為自己的使命。2010年,學校向北京市教委申請招收第一批“錢學森實驗班”和“文科實驗班”學生,旨在培養文理基礎寬厚、具有扎實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突出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早期創新人才。
北京一零一中英才學院揭牌儀式
實驗班開辦十年來,學校構建了“三層八域”的課程體系,關注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和發展,改革教與學方式,利用多種教育資源,挖掘和培養學生獨特才能和潛質,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在創新人才培養的路上跨出了探索先行的第一步。
對于創新人才培養,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摸索,一零一中形成了自身鮮明的教學特色,收獲了豐碩的辦學成果。2019年5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成立,集團內11個校區和分校覆蓋學段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跨越K12,全學段覆蓋的教育集團有效解決了創新人才培養在學段上不能有效銜接的難題,為創新人才培養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隨著教育集團的成立和國家強基計劃的出臺,一零一中創新人才培養的瓶頸問題也有了新的解決方案。2020年8月31日,新學期第一天,開學典禮現場,“英才學院”榮譽院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為學院揭牌,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楊國強、同濟大學校長陳杰為國科大創新實驗班、同濟實驗班授牌。北京一零一中“英才學院”正式成立。
英才學院借助國內外著名高校的力量,開發和拓展高端CIE課程,從八個維度建設具有一零一中特色的基礎能力課程,致力于培養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國家發展急需的、具有擔當精神的創新人才。
著眼國家發展需要 培養具有擔當精神的創新人才
基礎教育階段的創新人才培養是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知識、創新能力的初步養成和逐步固化。因此,北京一零一中“英才學院”在關注學生四個“H”(頭腦Head、心靈Heart、雙手Hand、健康Health)基礎上,構建了“英才學院”人才培養框架,將培養具有四個“超越”型人才作為自己的培養目標:
1.具有超越傳統知識領域的人才
面對充滿變革且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培養的學生必須同時具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當前的學科知識作為新知識產生的基礎,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在此基礎上,要培養學生運用學科、跨學科、前沿學科的知識解決新問題。
2.具有超越基本思維技能的人才
“英才學院”要培養學生在學習新的內容時,用系統、全面、批判的思維去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學生必須學會以更加全面的方式進行思考和行動,從短期和長遠的視角考慮沖突或者相互矛盾的觀點、邏輯和立場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內在聯系,必須讓學生成為有目標、有反思意識的主體,必須具備成為創新人才首要的批判和質疑精神,必須學會成為“系統思考者”和“批判質疑者”。
3.具有超越局部區域視野的人才
“英才學院”立足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格局,引導學生尊重不同文明、理解不同文化,站在全球的高度,以開放的心態致力于培養學生對地區、全球和跨文化議題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觀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和有效互動的能力;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采取行動的能力。
4.具有超越現有技術手段的人才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與知識、想法、視野同樣重要的是實踐和動手能力,它能將學生個體閃現的思想火花在全球化理念下,運用新構建的、綜合的、跨學科的知識體系變為現實。
“英才學院”培養的學生能高效地運用技術手段,將新興技術作為收集、組織、評估、研究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合理地運用數字技術、網絡工具和社交網訪問、管理、集成、評估和創建信息,對圍繞信息技術的訪問和使用所產生的道德或法律問題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和認識,從而跨越時間、社區空間及數字空間的藩籬去解決面臨的復雜問題或創新現實世界。
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打造四“合”育人新路徑
5G時代、人工智能給基礎教育的育人模式、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學校在多變的大時代背景下如何探索加強立德樹人,培養優秀的創新人才?如何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的機制和平臺?
對于這些問題,北京一零一中“英才學院”打造四“合”育人新路徑,探索出了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機制和高平臺。
1.聯合——聯合大中小幼,暢通育人銜接通道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的成立,從集團內部,徹底打通了創新人才培養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的銜接通道。各校區在“生態·智慧”課堂理念引領下,根據學段不同,側重培養學生不同的創新品格和創新能力。
在集團外部,一零一中“英才學院”已與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大學簽約,以多元化的方式深入合作,共同構建滿足國家發展需求的高效、高質、高融合度的教育生態,積極探索集團各校區、高校資源共同助力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機制。
2.混合——混合年齡年級,突破傳統課堂藩籬
在北京一零一中“英才學院”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可能在同一個教室里上課,因為我們采用的是項目式培養的新模式,這種模式突破年齡和年級的限制,支持有創新潛質的拔尖學生根據實際水平選擇課程內容,從而實現混齡學習。 “英才學院”培養了眾多品學兼優的競賽達人,為配合高校改革強基計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融合——融合多元學科,創新項目課程體系
“英才學院”覆蓋的學習領域,包括八個維度的校本課程、高端的實驗室項目式學習課程,英才學院學生可申請免修某些課程、跨年級甚至跨學段學習,鼓勵并可為學生定制個性化發展規劃、以項目為載體制定課程規劃,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深度學習、無邊界學習提供支持和服務。
4.聚合——聚合高端資源,打造頂尖專家平臺
英才學院在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科院以及中國軍事科學院創新學院等科研機構的支持下,由國內最高水平的專家和院士領銜,在英才學院創建實驗室,親自指導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英華正己守初心,才杰志遠向未來。在強基計劃的背景下,北京一零一中“英才學院”建立了中學創新人才培養的機制和高端平臺,學校既關注全體學生的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提升,也關注拔尖創新人才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不同學生的發展提供相應平臺,為學生搭建夢想的科學舞臺。
(作者為北京一零一中課程教學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