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鄉村建設能夠激活鄉村的生態服務功能和文化傳承功能,整體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行動路線圖可以概括為“一基兩翼”,即通過新基建改善數字鄉村的數據資源基礎設施,通過農業數字化和鄉村公共服務數字化兩種推動力量形成數字鄉村建設的“續航力”、平衡力和持續支撐力。
關鍵詞:數字鄉村 鄉村振興 “十四五” 數字技術
【中圖分類號】F303 【文獻標識碼】A
鄉村是人類最早生活的家園,也是人類與自然耦合共生和協同演化的文明產物。鄉村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然而,隨著近代科技革命持續發展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卻在近200年間造成了農業和工業、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二元分割,讓鄉村功能日漸衰竭和退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國鄉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但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嚴峻,亟需通過國家政策干預和現代技術導入等多種措施來共同應對。
數字技術革命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自2000年以來,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快速迭代和融合匯通,正在形成具有泛在性、聯通性、使能性甚至顛覆性的產業和社會變革力量,其對農業和鄉村發展的影響引起國內外關注和重視。美國國家科學院曾在其提供給政府的關于農業未來發展的咨詢報告中強調,以數字科技為支撐的智慧農業將是集約化、規模化和環境友好的高效農業,將對農業生產方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尤其是新一代傳感器技術、數據科學、人工智能技術和基因組學、生物育種技術以及微生物組技術等匯聚融合,可能形成對動植物生長和耕地等周邊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干預和精準控制,從而實現農業數字化、生態化轉型和農業高質量發展。2015年,美國農業部新任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約翰松在主題為“21世紀的智能農業”的農業前景論壇進行主旨發言表示,大數據技術擁有引發農業生產、供應鏈和全球農產品市場革命性變革的潛力。借助遍布鄉村的各類傳感器,我們能獲知天氣、土壤、水源和作物等與農業生產經營相關的海量數據、信息和圖像,因此可在對這些數據、信息和圖像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精準地開發鄉村的農業和自然資源,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2020年7月17日,英國科研與創新署(UKRI)宣布投資2400萬英鎊,重點支持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等前沿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創新,以開發新型農業系統、減少農業碳排放、提高農業生產力和盈利能力,使英國農業和食品生產系統到2040年實現凈零排放,以更高效、更加彈性和可持續性的方式促進農業和食品產業發展。
當這些革命性的數字化變革力量與我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偉大戰略同期而遇之際,加快推動農業農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自然就成為我國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數字中國戰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首要選項。基于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而涌現出來的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等全新業態或生活共同體,可能徹底突破城鄉之間的空間阻隔和傳統想象,重新激活農業和鄉村的多功能性。尤其是激活鄉村的生態服務功能和文化傳承功能,讓鄉村彰顯人類生活共同體和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本質屬性,整體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并且讓農業和鄉村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及科技創新自強自立的基礎載體、應用場景和前沿陣地。
“一基兩翼”實施數字鄉村建設
因勢利導,前瞻布局。2021年3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篇中對數字鄉村建設做出具體部署,明確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以數字化助推城鄉發展和治理模式創新”“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彰顯出數字鄉村建設在國家現代化新征程中的戰略意義和重大價值。在此之前,2019年5月16日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指出,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可以說,數字鄉村建設是新時代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內在組分和內生過程。我們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構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就必須率先進行數字鄉村建設。
2019年12月25日,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對數字鄉村建設的戰略行動做出明確陳述,提出要“按照實施數字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數字鄉村戰略的總體部署,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發展主線,以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著力建設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加強數字生產能力建設,加快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強化關鍵技術裝備創新和重大工程設施建設,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水平,用數字化引領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綱要》和《規劃》提出的頂層設計和實踐指向,我們可以將國家數字鄉村建設的行動路線圖概括為“一基兩翼”,即通過“新基建”投資建設數字鄉村的數據資源基礎設施,為數字鄉村建設既提供“能源”又提供發展動力;同時,通過農業數字化和鄉村公共服務數字化兩種推動力量形成數字鄉村建設的“續航力”、平衡力和持續支撐力。“一基兩翼”可描繪出國家數字鄉村建設“啟航”的動力機制和行動策略。
首先,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具體部署,明確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等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國家相關部委和三大電信運營商聯手,積極投資5G技術、物聯網等與鄉村數字化發展相關的“新基建”,以擴大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建設人機協同的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信息采集系統、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與應用體系、“村村享”綜合信息平臺等,并通過各種政策機制建立健全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協作協同、開發利益的機制。與之同時,騰訊、阿里、百度和拼多多等數據化平臺公司通過在鄉村搭建“智慧農業平臺”、數字化產地倉或智慧農業共同體等多種形式,支持有助于數字鄉村建設的“新基建”。所有這些投資行動和共同努力,無疑將為我國的數字鄉村建設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和發展條件。
其次,國家在《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等系列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注重構建以知識更新、技術創新、數據驅動為一體的鄉村經濟發展政策體系”,其中“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部分明確了多方面的任務,包括夯實數字農業基礎,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積極發展鄉村新業態,等等。政府的政策激勵和市場“引力”,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激發的數字化平臺公司社會責任感等諸多因素,已促使數字化平臺公司和農業公司等數字農業創新主體在智慧農業、鄉村共享經濟等領域做出引人矚目的創新探索,并使中國農業數字化進程呈現出快速迭代和多層次進化的創新趨向。從最初的農產品數字化銷售到如今的數字化賦能品牌農業建設、智慧農(牧)場生產與經營的智慧化,以及鄉村共享經濟和數字化服務平臺創建等等,展現出農業數字化創新的巨大潛力,創造了諸多獨具特色的農業數字化轉型的傳奇故事。榜樣的力量和典型示范,以及農業數字化創新的外部效應,正在蓄積數字鄉村建設更大動能,在更高層面上智能化地整合農業、食品和生態環境等鄉村發展資源,引領數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
第三,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加強公共服務和有效治理是關鍵保障。關于數字鄉村建設,《綱要》中明確提出,“以數字化助推城鄉發展和治理模式創新”,“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立涉農信息普惠服務機制,推動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以提升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智能化、信息化的可及性,提升農民生活數字化服務水平。通過技術賦能和數字化轉型,建立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為鄉村居民提供高質量、智慧性的生態、治安、文化、教育、醫療、養老和社會救助等全方位的社會公共服務,整體提升鄉村居民對鄉村生活的幸福感和滿意度,進而激發鄉村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通過數字鄉村建設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數字鄉村建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明確了數字鄉村建設的戰略行動路線圖,激活了社會各方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熱情,并不意味著數字鄉村建設就可以水到渠成、指日可待。基于鄉村建設的艱巨性和數字技術應用復雜性,在數字鄉村建設中我們首先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牢記“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在各種建設項目和規劃建設中統籌數字化創新發展和農業安全的關系。要及早預警各種農業和鄉村產業數字化過程可能出現的負外部性,采取各種可能的機制確保農業和鄉村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確保鄉村居民能夠公平地參與和分享數字化的創新收益,真正讓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成為重構農業和鄉村經濟的有效機制和創新動能。
其次,我們還必須對城鄉之間可能存在的技術差距和“數字鴻溝”保持清晰認知和理性態度,學會換位思考,客觀理解鄉村居民對數字技術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行動。采取多種方式幫助那些不便或不適應“數字化”改造的鄉村和村民,因地制宜和循序漸進地推進鄉村數字化建設,讓所有人都能有尊嚴地享受數字時代的工作和生活。
第三,數字鄉村建設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自然涉及人的現代化。因此,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必須重視人的思想觀念的現代化問題,通過各種形式,包括數字化的傳播手段進行宣傳教育,幫助更多的鄉村居民適應數字化可能帶來的“文化沖擊”和觀念變革,以更平和的心態坦然面對數字技術和現代化給鄉村帶來的各種影響。
最后,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方針,確保數字鄉村建設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發展理念引領,以更負責任的態度去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讓數字鄉村真正惠及農業農村和農民,惠及所有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作者為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新華網,2021年3月13日。
[2]《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人民日報》,2019年5月17日。
[3]《農業農村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網站,2020年1月20日。
責編:董惠敏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