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落有致的房屋、整齊劃一的小區,構成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美景。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安徽省宿松縣復興鎮展現出新農村美景?!±铨垺z
“竹籬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處處花。”四月,漫步在安徽黃山市潛口鎮東山村,風景宛若水墨畫般秀美,山野田間,秀麗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東山村村民們趁著春光正拾掇著自家的菜園、果園、花園,推進多景合一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走在嶄新的村道上,民居各有特色,花圃清新雅致。
據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安徽全省已建和在建美麗鄉村中心村8290個,認定美麗鄉村示范村(以行政村為單位)1612個、重點示范村544個,一大批和東山村一樣具有徽風皖韻特色的美麗鄉村在江淮大地上遍地開花,成為群眾向往的幸福宜居家園。
改廁治污,讓環境干凈起來
“以前生活垃圾都是隨處亂倒,天氣一熱便臭氣熏天;現在好了,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了垃圾桶,每天都有保潔員來清運垃圾。”東山村村民魯繼肅滿意地說。
和魯繼肅滿意村里的環境相似,與東山村相距近200公里的銅陵市義安區順安鎮東垅村村民張長海對自家改造的衛生廁所也非常滿意。“原來廁所就是臭嘛,有蒼蠅不衛生?,F在廁所干凈了,有水沖,糞污接到化肥池里,定期也有人來清掏。”張長海說。
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過程中,安徽省立足當下群眾感受最深的如廁難和村莊臟亂差問題,持續推進以農村生活垃圾、“廁所革命”、污水治理為重點的“三大革命”,切實打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補齊短板。
安徽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期間,已累計完成自然村改廁258萬戶。其中19個一類縣(市、區)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到90%以上,59個二類縣(市、區)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到85%以上。在32個縣開展了農村改廁提升與長效管護機制示范縣建設,在其他縣開展了試點示范,從體制機制上,探索解決廁所壞了無人修、糞污滿了無人掏的問題。全省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基本完成289個非正規堆放點整治任務。全省已建和在建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治理設施1188座,實現全覆蓋。
多元投入,有了錢才能把事情辦好
一條條整潔的農村水泥路、一排排修剪整齊的綠植,懷寧縣清河鄉溫橋村像城里的小區一樣整潔美麗。每當夜幕降臨,一盞盞路燈亮起,照亮了人們飯后散步的道路,也照出了孩子們快樂追逐、奔跑的身影。
“這幾年村里大變樣,路通了、燈亮了,這個大廣場也讓我們晚飯后也有個好去處。”正在跳廣場舞的村民黃南珍高興地說。
為了維護整潔的村容村貌,溫橋村幾經會議研究最終決定,倡導每戶根據家庭情況每年自愿繳納150元,家庭困難人員可不用繳納。
和溫橋村一樣,安徽省部分地區探索村莊人居環境領域適當付費機制。如天長市李坡村推行“一人一天一毛錢,干干凈凈一整年”,探索開展垃圾處理付費機制。五河縣自2019以來收取“一人一月一元錢”的垃圾保潔服務費,累計收到1312萬余元,全部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安徽省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積極探索社會力量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PPP項目、村民繳費等方式拓寬資金渠道。據統計,2018—2020年期間,安徽省累計實施“三大革命”PPP項目61個,總投資232.3億元。
動員群眾,從自家庭院做起
陽光映照下,掛在大門旁的“美麗庭院”獎牌閃閃發光,霍山縣下符橋鎮下符橋村村民戴立如每天都要細心地把獎牌擦拭一遍。“我們家可是‘五星’的‘美麗庭院’,而且是鎮上第一家掛牌的,這可是我們一家人的榮譽!”話語間,戴立如臉上滿是自豪之情。
下符橋鎮以“美麗庭院”創建為載體,大力引導群眾參與其中。村民們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摒棄日常生活陋習,大大地改善了鄉村環境面貌。
說起發動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合肥市肥東元疃鎮按照部門職責分工,沿河而下打撈河面漂浮物,清理河道垃圾,為元疃大河“換裝整容”。“黨員先鋒志愿者+村民組長+村民”的人居環境管護志愿小分隊,是元疃鎮三合社區發動群眾的新模式。同時,該社區黨員干部帶頭做好“門前三包”,配合保潔公司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形成了全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局面。
為了更廣泛的動員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東山村還成立了“村容村貌提升隊”“環境整治衛生隊”,并根據工作表現按月發放工資和獎勵,使村民參與村莊清潔的熱情格外高。
據統計,村莊清潔行動啟動以來,安徽省1.5萬多個行政村發動了春夏秋冬等多輪清潔戰役,累計發動3047萬余人次參加行動;開展清潔衛生宣傳教育活動122萬余次,清理村內塘溝65萬余個、農業生產廢棄物717萬余噸、亂搭亂建107萬余處、廢舊廣告牌186萬余個、無功能建筑1500多萬平方米,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群眾衛生習慣逐步改善。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