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產業振興 > 正文

生產托管“添綠” 八閩大地春濃

——福建省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產業集約高效發展

1

建甌市瑞福農機專業合作社成員正在收獲西藍花。

四月的福建,春意盎然。

這里,依山傍海、風景優美,森林覆蓋率全國最高。同時,全省總面積的90%為山地、丘陵,土地零散化、碎片化程度高,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省情農情。

基于此,福建省探索將茶葉、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列入生產托管服務試點范圍,總結推廣“項目服務主體服務農戶時按市場價收費,財政獎補方式補助農戶”的激勵辦法,進一步拓寬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領域、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有力地將一家一戶小生產融入農業現代化大生產之中。

菌包生產環節托給公司,自己專注后期管理

雙孢菇,這是電視劇《山海情》傳遞出的福建印象。而當我們真正走進福建,才知道這里的食用菌產業是多么強大。

“全縣70%的農業總產值來自食用菌產業、70%的農村勞動力涉足食用菌產業、70%的農戶收入來源于食用菌產業。”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姜紹豐介紹起寧德市古田縣的食用菌產業時自豪滿滿。作為古田縣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2020年食用菌鮮品年產量達9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近200億元。

為了對古田縣食用菌社會化服務工作有更全面的認識,記者走訪了食用菌生產主產區、重點村、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栽培大戶等,對開展生產托管服務制約因素、存在困難和問題逐一細致了解。

“古田沒有農閑,全年都在忙,特別是春節前后。”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愛瓊帶我們走進出菇車間,在24攝氏度的濕潤環境中,一朵朵雪白的銀耳恣意綻放,“菇農對傳統食用菌栽培技術掌握相對熟練,但是對于技術含量較高的菌包生產還不過關。”

精選培養料、冷卻接種、菌包培養、出菇、采收包裝、裝箱發貨,這是一朵菇的生長歷程,可以說,菌包的好壞決定了菇的品質。針對這一薄弱環節,各家公司積極行動起來,為菇農們保駕護航。“菇農將菌包生產的環節托管給公司,自己就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期管理,這樣菇的品質和產量更有保障。”綠華食用菌有限公司負責人曾信城介紹。作為古田縣最大的標準化菌包生產示范企業,公司在專業化分工、社會化服務、集約化經營的“縣域工廠化”生產模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曾信城進一步介紹,“按照傳統散戶式菌包生產模式,拌料、裝袋、滅菌、接種,每筒銀耳菌包生產成本約為0.65元,而工廠化生產菌包成本約為0.42元,降低35%。”與此同時,感染率更低,品質更好。“農戶自己接種,成功率為80%左右,托管給我們,成功率在99%以上。”不僅如此,菇棚專用出菇,在原來每年栽培4批次的基礎上,可增加2批次,按每批次栽培5萬袋的中等規模測算,每戶每年可增收10萬元。

食用菌產業鏈條長、環節多、費工費時,對小農戶而言,將技術含量高、勞動強度大的環節托管給服務組織,不僅降低成本、減少風險,還能提高效益。小農戶和服務組織分工協作,一個提供技術支撐,一個負責管護等環節,充分發揮了精細化管理的優勢,兩者相輔相成。

資源信息共享,讓“信息多跑路,農機多干活,農戶得實惠”

走進建甌市瑞福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們正在收獲西藍花。“一定要水旱輪作,減少病蟲害的同時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合作社一般是種植一季水稻,再種兩茬西藍花。”合作社負責人魏美建介紹,“我們福建田塊小,上下落差大,有很多的山壟田。人工效率低,費用又高,所以得靠無人機等來幫助。”

“合作社的無人機有智能播撒系統,不僅可以進行農藥噴灑還能進行種子撒播。360度自動避障,充電十來分鐘就能攜帶120斤的農藥工作20分鐘。”魏美建很是自豪,功能如此強大的無人機飛防加撒播一畝僅收80元的服務費。

除了無人機,合作社還有大型旋耕機12臺、高速插秧機8臺、水稻聯合收割機24臺、烘干機6臺等138臺(套)農機設備,可以滿足周圍農戶的各類服務需求。“我們在214畝的種植場地中推廣使用西藍花移栽機,每畝地種植2000株西藍花,數量質量都有保障。”魏美建介紹,“400克左右的西藍花供應社區,大一點的則直供福州、三明的永輝超市,每天需要采摘5000斤左右。”

來到南平市建陽區徐市鎮,農機協會會長、將口興民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志康正穿著皮鞋瀟灑地駕駛著旋耕機為種糧大戶劉興進的500多畝地進行旋耕作業。白菜已經收獲完畢,土地旋耕后就要進行新一輪的種植。“合作社有7名固定機手,我們一家三口都是農機手。”徐志康說,“感謝‘滴滴農機’,我們能更好地為大家做好服務工作。”

“滴滴農機”是建陽區借助智慧農機服務管理平臺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實行訂單式作業,讓“信息多跑路,農機多干活,農戶得實惠”的模式。

“兩臺旋耕機同時作業,一天可以完成60畝,每畝地服務費100元。”徐志康介紹,農機都裝上了北斗定位系統,機手通過“滴滴農機”接單并到達指定田塊開展作業服務的過程中,農機具上的定位終端能持續運行,形成作業軌跡,同時測算出作業面積、起止時間、作業質量等,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方便費用結算。

合作社、村集體也可將農業生產環節托給公司

截至目前,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已經超過90萬個。這90多萬家服務主體,包括以公司性質為特征的服務主體、27萬家以服務為主體的農業合作社、40萬家以服務為主體的專業大戶,以及供銷社的部分基層社。這些主體各有所長、優勢互補。

“我共有120畝茶園,現在正是防治病蟲害的關鍵節點。”葉學金,建甌市東峰鎮茶農,1988年出生的他有著自己的打算,“把飛防的工作托管給公司,每畝只需要18元的服務費,省時省力還省錢。”

葉學金所提到的公司就是建甌市長隆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現有無人機13架,專業飛手可以靈活控制無人機在高山丘陵等復雜地貌進行植保作業。“我們的無人機智能化程度高、定位精準、作業全程自主飛行,安全可靠。”負責人黃良勝介紹。

“村民的田塊我們都認識,他們需要服務時,直接一個電話,我們就有工作人員對接。”黃良勝說,“用無人機噴灑可以節約30%-50%的成本,減少30%的農藥使用量、90%的用水量。”在高山丘陵中穿梭,無人機優勢顯著。“一臺無人機作業,可替代30個人工的日作業量。”

除了小農戶、種植大戶,合作社、村集體也紛紛將部分或全部的農業生產環節托管給公司。“東游鎮渡潭村村集體將4.8萬畝農作物的生產全部托管給我們,公司負責進行病蟲害防治、施肥。錐栗每畝的服務費是25元,雷竹是20元。”黃良勝說。

“這是灼生茶葉專業合作社跟我們公司簽訂的茶園統防統治服務托管合同,合作社一共有2226畝茶園,全部托管給我們進行茶葉專項病蟲害統防統治。”黃良勝介紹,“除了每畝18元的服務費,公司還以每畝13元的價格為合作社提供藥、肥。”這樣一來,合作社更加省事,公司也能更多盈利。

“我這兒有水稻,有果樹,有魚塘,很多家庭都組團來體驗鄉村生活。”余培福是武夷山市黃凹壟種植家庭農場的農場主,黃凹壟水庫旁的258畝土地主要都是夫妻倆在打理。“單單是我們倆肯定忙不過來,很多農活都托管給服務組織了。”

農場的不遠處就是柏興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余煒柏和余培福既是合作伙伴又是好朋友。“土地需要旋耕了,果樹需要打藥了,一個電話,就有專業人員上門服務。”余培福很是滿意。閑暇時刻,兩個好朋友一起喝杯功夫茶,就是至尊享受。

農業是有生命力的,和陽光、空氣、水源等息息相關;農業需要追求現代化,而實現生產過程中的專業化、標準化和集約化,最終結果就是農業的現代化。因地制宜的前提下讓農戶干農戶能干的,把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劃算的生產環節交給服務組織,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便是生產托管的意義所在。

[責任編輯:韓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