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治理要聞> 正文

踐行新發展理念 織就“冰絲帶”夢想

2021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冬奧籌辦工作時強調,“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貫穿籌辦工作全過程,全力做好各項籌辦工作”。作為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項目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在場館設計建設過程中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匠心筑造冬奧精品工程。

創新:貢獻場館建設“中國方案”

在創新發展方面,創新是為發展提供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國家速滑館以“冰”和“速度”為設計象征,從設計理念、技術工藝、材料選取、施工技法等多個方面實現了創新和突破。在國家速滑館“編制天幕”的建設階段,鎖網結構所需的高釩密閉索屬于“卡脖子”技術,國內從未生產過,一度面臨只能從國外進口的局面。基于這種情況,速滑館建設團隊選擇了“中國方案”,優先使用國產索。經過周密的考察論證,并履行招投標程序后,2018年5月,河北巨力集團中標,以最大力量組織科研和生產,隨后建設起國內第一條相關生產流水線;5個月后,第一車成品索到達國家速滑館施工現場。2019年3月,“天幕”編織工作順利完工,屋面索網結構完美呈現。這是國產高釩密閉索在國內大型場館中成功首次應用,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協調:推動冰雪運動共同發展

在協調發展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推動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補缺項、強弱項,逐步解決競技體育強、群眾體育弱和‘夏強冬弱’、‘冰強雪弱’的問題,推動新時代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冰雪項目的開展往往需要條件更高的場地配備與質量更高的裝備、器材,而我們的雪上項目之所以長期積貧積弱,與場地、裝備、器材短缺不無關聯,國家速滑館除了內場可以舉行全部冰上項目外,在外場規劃的“一湖一場一賽道”中的“一賽道”是充分利用場館周圍的空間,沿著人工湖打造了一條夏季可以跑步、冬季可以開展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比賽的賽道,推動冰雪運動共同發展。

綠色:建設綠色環保場館

在綠色發展方面,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國家速滑館是最早提出使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的冬奧會場館。在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的支持下,國家速滑館多次組織專家等多方反復論證,選擇了多功能、全冰面設計方案,并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建成后的國家速滑館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冷系統的多功能全冰面。專家提出,國家速滑館使用二氧化碳跨臨界制冷系統,在國際上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引領作用,具有顯著的節能環保意義,可以積極推動創新產業的發展。“冰絲帶”選用的環保型和可持續型最好的冷媒——二氧化碳制冷劑,其ODP(破壞臭氧層潛能值)為0,GWP(全球變暖潛能值)為1,無色無味,不助燃,不可燃,是環保型和可持續性最好的冷媒之一。與常規制冷劑相比,可以提升能效20%以上,能夠減少相當于3900輛汽車的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滑冰聯盟的高度評價。

開放:集國內外智慧打造“最快的冰”

在開放發展方面,國家速滑館通過多方協作,在制冰工程上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在北京冬奧組委統籌安排下,三臺紅色的意大利產engo制冰車如期到場;辦公室內,華商國際的設計師與制冰專家團隊研討設備參數;制冰機房內,國內外工程師圍繞著制冷設備旁,記錄數據、研判系統運行;賽時比賽場地冰面上,國內外制冰師協作默契,期盼2022年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能在“冰絲帶”內創造最好成績。國內外制冰師在制冰技術、制冰工藝、系統調試等領域深度合作,以實際行動踐行開放辦奧理念。

共享:打造新型城市文體綜合體

在共享發展方面,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國家速滑館是2022年冬奧會標志性新建場館,在長期可持續發展中,將建成以冰雪運動為核心,全面促進全民健身、體育消費的新型城市文體綜合體。“冰絲帶”現有的場地條件除了滿足一般綜合性體育場館的功能外,還考慮內場可以全部制冰覆蓋,形成一個無阻礙的12000平方米的冰面。國家速滑館比賽區包括三條400米速度滑冰比賽道、一條速滑比賽練習道、一塊60×30米多功能冰場(短道速滑模式)、一塊61×31米多功能冰場(冰球與花樣滑冰模式)以及一塊活動冰場,能同時滿足滑冰、冰壺、冰球等多項賽事以及大眾進行冰上活動的多功能需求。

責編:蔡圣楠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賀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