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線上教育快速發展,一些高校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研究與實踐并積累了寶貴經驗,實現了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隨著全國高校陸續復學復課,線下教學秩序逐步恢復,因此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把握好、利用好線上教育積累形成的良好勢頭,進一步加強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互動,豐富高校教育教學新業態、新場景。
【關鍵詞】線上教育 教學課堂 融合發展【中圖分類號】G431【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完善相關舉措,鞏固和拓展這一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力爭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當前,高校在線上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積累了寶貴經驗,廣大師生也逐漸從開始的被動適應轉變為主動接受。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各高校陸續復學復課,高等教育進入鞏固拓展線上教育發展勢頭、逐步恢復線下課堂教學、線上線下教育攜手并進的新階段。
疫情期間線上教育重要性凸顯,擴大了教育資源供給,創新了教育組織形態,豐富了現代學習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高度凸顯了“非接觸”線上教育的重要性。在管理秩序被打破、學生延遲開學的背景下,高校應急響應能力凸顯,按照“延期返校、正常教學、發揮優勢、保質保量”的教學指導方針,有序推進在線教學各項工作,擴大了教育資源供給,創新了教育組織形態,豐富了現代學習方式。
線上教育擴大了教育資源供給,有利于更好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種表現,不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網絡和智能終端的普及和覆蓋,能夠將教育資源較為集中地區的學生與欠發達地區的學生拉到同一“水平線”??梢哉f,在線教育是更好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現實選擇以及加強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線上教育創新了教育組織形態,將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常態下,高校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課程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是通過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完成,而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高校慣常的組織生態。線上教育以靈活多樣的組織方式,讓學生們“停課不停學”,讓教師們“停課不停教”,呈現了“線上開課堂,學習不打烊”的態勢。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國各高校集中全校力量,快速開發網絡教學平臺,加強教師技能培訓,有序推進在線教學各項工作,將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
線上教育豐富了現代學習方式,保證了教學的實效性和互動性。區別于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要為培養人才、學術創新、社會發展服務,這就要求高校應在標準規范的基礎上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也要求學生面向現實應用場景、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線上教育不僅打破了傳統教育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模式,還將知識傳遞和訓練場景結合起來,銜接了教學研環節,延伸了服務鏈條。比如,通過語音、視頻等方式,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
充分總結線上教育成功經驗,發展和鞏固高校線上教育“新常態”
當前,線上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為廣大高校師生所接受。疫情之后,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拓展疫情期間線上教育積累形成的良好勢頭,推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互動。
豐富線上網絡課堂,共享教學資源。疫情期間,慕課在高校課程中的普及率快速攀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課程資源。疫情之后,應繼續豐富網絡課程資源,一方面應鼓勵支持各高校的知名教授、教學名師制作并上傳高質量的網絡課程,分享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應探索使用符合條件的社會化、市場化優秀在線課程資源,將網絡課堂打造成為高質量的“云上課堂”。
優化教學管理體系,推進融合發展。疫情期間的實踐證明,線上教學不僅可以與線下教學有效融合,而且一些關鍵指標甚至比線下教學做得更好。以清華大學為例,其成立教學工作組,建立分層教學管理體系,各院系領導帶頭參加在線教學培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保證在線教學優質高效。這些經驗啟示我們,應努力提升高校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探索將部分優質網絡課程納入高校學生培養體系,強化學習質量和學習過程管理,推動線上課堂和線下課堂協同互動。
搭建云上互動平臺,拓展教學邊界。在疫情形勢仍然嚴峻的背景下,各國家、地區仍保持高度警惕,高校之間的交流互動不可避免地受到阻礙,與國外高校的交流短期內更是難以恢復。在這種情形下,高校要善于發揮線上教育優勢,突破地理空間限制,建立云上互動平臺,推動國內外高校在線上開展學術交流研討、聯合教育教學等活動;同時,應深入推廣“克隆教學”模式,即一位授課教師同時為分布于多所高校的班級授課,實現多地課堂同步授課、同步測評,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大范圍共享。
在應對新挑戰中凝聚信心,積極拓展線上線下教育良性互動格局
作為疫情防控背景下快速普及的一種全新教育業態,線上教育為保障高校“停學不停課”發揮了關鍵作用,很多典型探索和成功案例也為疫情之后繼續推動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打下了堅實基礎。
進一步鞏固提升線上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線上教育以數字化、網絡化的特點,打破了傳統課堂對教學空間以及課程容量的限制,拓展了課程教學的覆蓋范圍。但從前期實踐來看,線上教育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缺乏“場景效應”,教師無法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等。為此,要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框架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規?;瘧?;教師要利用技術手段重塑教學過程、完善教學環節,實現信息化手段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與平臺要形成合力,最大化發揮在線教育的優勢。
積極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的常態化發展機制。不可否認,當前線上教育已經能夠獨立運轉,但其推進程度和整體成效相較于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的整體目標尚有較大差距。因此,高校應緊抓線上教育轉型升級機遇,在常態化線下教學的背景下充分發揮線上教育的獨特優勢、鞏固線上教育的發展成果,繼續加大教育資源研發和共享的力度;應推動建立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融合發展的新機制,實現兩者優勢互補。
建立適應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及學生管理體系。線上教育融入高校教學體系,改變了教師“教”、學生“學”、高校“管”的形態,對高校教育教學及學生管理體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強調的是,當前的線上教育是抗擊疫情特殊情況下的“應急之舉”,無法完全替代學校正常的課堂教學,也取代不了鮮活生動的班級交往、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因此,高校應努力推動線上教育由“火速上線”轉變為“逐漸完善”,使其從“應急之舉”走向“前瞻規劃”。具體而言,應不斷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增強學生對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接納與適應;應調試完善教學管理、教師考核、成績認定等各方面機制,推動教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總之,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教育實踐,凸顯了線上教育的重要性,也檢驗了高校的應急備戰能力。未來,高校應持續鞏固常態化線上教育的良好勢頭,不斷加強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互動,推動高等教育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
(作者分別為清華大學研究生工作部講師;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
責編/孫渴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