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科技創新在國家戰略發展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日益凸顯,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建設科技強國,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遠景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并與中華民族的前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緊密相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深刻認識理解科技自立自強的內涵,遵循科技創新特別是關鍵科技領域創新的內在邏輯,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中不斷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堅持系統觀念,深刻把握科技自立自強的內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系統觀念作為“十四五”時期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強調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系統觀念是基于系統科學的理念體系,包括對于事物或對象的整體與局部、全局與子集、層次與關系等的基本認知,及其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與相互作用的認識論、方法論集合。我們面對的客觀世界是一個復雜的巨構系統,全球創新體系及其緊密關聯的現實世界亦如此。在科技領域,以實施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為重要路徑,科技實力逐步實現了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以及系統能力提升的轉變。當前,在深刻理解創新,尤其科技創新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基礎上,認識和把握科技自立自強的內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自立”是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主要表現為國家意志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戰略謀劃布局與政策導向等,具有恒久性、主動性等特征,是增強國家科技實力的前提和保障;其次,“自強”是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主要表現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創新性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發展的能力,具有驅動性、引領性等特征,是增強國家科技實力的路徑和表征。“無立不強”,“自立”是“自強”的基礎,“自強”夯實了“自立”的根基,二者緊密相連、互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在此意義上,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根本訴求,是以科技創新主動贏得國家發展主動的必然要求和戰略選擇,推動實現科技高質量發展在結構、規模、體系、效率、安全等方面的高度統一。
在這個意義上,科技自立自強可看作一個“錐體場域”創新系統,該系統場域由二軸相交的“圓規”立體擎畫。其中,“圓規”的立軸即“自立”軸,代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制度政策根基、體制機制基礎、創新平臺保障等,集中反映為科技自主創新內在的源動力;“圓規”的轉軸即“自強”軸,代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戰略需求牽引、基礎前沿探索、關鍵領域突破等,集中反映為科技自主創新強大的驅動力。兩軸向上的交匯點是國家意志承載的戰略使命與政策傳導,向下“繪制”的時空圖景構成科技領域的創新場域,依托有效的科技治理體系與運行機制,促進其創新勢能擴散,進而發揮整個科技自立自強“錐體場域”創新系統效能,實現其支撐現代化國家建設發展的戰略價值。
堅持創新的邏輯,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創新本質上是在人類實踐基礎上產生的新規律、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作為聯結人與自然、社會的特殊中介,創新更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1]。就科技創新而言,盡管主要解決的是某個具體領域的問題,但由于社會聯系的普遍性及廣泛性,科技創新的結果往往聚合為一種潛在的創新場,進而對社會系統產生深遠影響乃至形成巨大的驅動“勢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我國科技發展作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研判,即當前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這就需要深刻把握創新邏輯,充分遵循科技創新的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際環境紛繁復雜變化和科技文明進步的時代軌跡,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盡快作出科學有效的整體部署和戰略安排。
近年來,我國在信息、空間、生物、能源、海洋、材料等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我國科技創新和關鍵科技領域安全還亟須應對“卡脖子”問題、科技治理效能不高、國際科技合作環境惡化等多重挑戰。從科技發展的進程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科技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復雜的體系系統工程。其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僅是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要求,也是國家戰略發展的內在需要,同時也是抓住新科技革命機遇、促進世界科技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首先應聚焦“國家戰略、關鍵領域、基礎創新”,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優化完善科技創新頂層設計,構建國家層面“統一領導、靈敏高效、協調聯動、運行順暢”的科技治理體制機制;其次,要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創新平臺,集合優勢資源、整合精銳力量,重點建設一批聚焦關鍵科技領域基礎創新和前沿交叉的基礎性科研設施,加快各類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和模式創新;第三,要持之以恒重視基礎研究,著力推進“卡脖子”問題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制定關鍵科技領域重點突破計劃,實現我國關鍵科技領域從跟跑向并行、領跑的戰略性轉變,產出更多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領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復雜的國際局勢和當代科技面臨的顛覆性、劇變式發展趨勢,要求我們必須加強統籌科技創新發展及科技安全治理。
早在2012年,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曾發布《2030年全球趨勢:不一樣的世界》報告,全面分析了到2030年影響全球格局變革的重要因素,認為美中關系或是決定全球未來的最重要雙邊關系。同時,報告將科技創新作為影響世界發展趨勢的重要變量,這使得科技自立自強在我國未來發展中的戰略性支撐地位更加凸顯。
統籌科技領域發展和安全是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支撐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技術基礎,是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戰略基石。新時代背景下,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與統籌科技領域發展和安全是相輔相成的。
首先,應堅持科技“自主創新和安全治理”相結合、“底線思維和預警防范”相結合、“前瞻部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原則,促進科技自立自強能力不斷提升;其次,應著力實施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提升計劃,建立國家科技創新與安全監測平臺,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加強科技安全危機應對,試點建立“科技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對關鍵領域、關鍵技術、重點機構采取重點精準防護策略,對關鍵科技領域安全進行跟蹤監測、風險評估和安全預警,并完善安全預警與科技創新、危機應對的銜接機制,拓展科技合作及安全危機處置的國際渠道;第三,要強化責任意識,把握科技傳播的中國話語權和國際影響,明確科研主體的科技傳播安全責任,確保科技傳播安全,對泄密或嚴重浮夸的失實報道依法追究責任,同時應實施人才保障計劃,重點培育科技“自主創新+安全治理”復合型人才,營造激勵科技創新與安全治理發展的良好環境。
【本文作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本文系科學技術部“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重大問題研究項目(項目編號:GHZX2020SSWSH08)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