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問題。對于重型燃氣輪機這類大型技術系統而言,開發、建設和運營涉及多個行動主體,如何落地“科研工程化”來有效組織科研活動并協同多元主體聯合攻關是中國重燃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科研工程化”是手段,但重要性并不亞于甚至超越目標;重型燃氣輪機的開發不僅是技術問題,更需依靠管理創新。中國重燃在未來取得實效和成績的意義和價值,不僅是技術突破,更重要的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出面向技術突破的新管理模式。
關鍵詞:重型燃氣輪機 科研 工程化 工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中國重燃創新提出“科研工程化”理念并積極開展實踐探索。對于大型技術系統工程而言,科研活動需要一體化知識并高度依賴系統集成者的能力,如何落地“科研工程化”來有效組織科研活動并協同多元主體聯合攻關是中國重燃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科研工程化”是手段,但重要性并不亞于甚至超越目標;重型燃氣輪機的開發不僅是技術問題,更需依靠管理創新。
跨邊界的組織設計是科研工程化實踐的靈魂
重型燃氣輪機是大型技術系統,開發、建設和運營涉及多個行動主體,組成系統的各種技術和亞系統之間存在高度的相互依賴性,難以等同模塊化部件的集成設計,因此開發系統需要一體化知識并高度依賴系統集成者的能力。中國重燃擔當著重型燃氣輪機工程系統集成者的角色,如何設計有效的組織體系來確保工程參與者的知識協同和集成就是“科研工程化”實踐的靈魂。
基于重型燃氣輪機工程隸屬于大型技術系統的基本認識,除了以“矩陣”和“項目”為抓手的組織創新,還需要重點考慮如何開展跨邊界的組織設計,確保工程所必需的知識體系的完備性及一體化知識集成的有效性。具體而言,首先,可以從技術范圍和產業價值鏈兩個角度梳理重燃專項參與主體的范圍和邊界,明確需要聯合誰以及誰是更有力的參與主體;其次,需要建設有效聯動參與主體的治理體系,深刻認識重燃專項復雜屬性,謀求聯動機制創新,以中國重燃內部項目組織與外部參與主體之間的聯動為主線形成協同集成能力,將技術研發與工程化應用有機統一起來,有效兼顧“科研工程化”的效率和效果;最后,需要強化中國重燃在這一系統中的集成角色和引領職能,進一步梳理和豐富“組織后臺”的角色,承擔系統領頭羊、織網者、主導者的角色和引領整體設計、架構工程、資源保障的職能。
規避并應對創新孤島現象是科研工程化實踐的關鍵
在國內外諸多重大工程的組織實踐中常出現創新孤島現象,即因不同專業化主體間難以分享資源和知識和因重大工程不同階段創新資源割裂而導致的系統割裂,具體來說可能表現為各自為政的本位主義或創新進度的步調紊亂。系統集成者主導的機制設計是規避并應對孤島現象的辦法之一,這一機制設計的核心在于消除參與主體間的事前信息不對稱及事后資源不平衡的現象,解決參與主體的創新動力和創新激勵問題。
突破可能存在的創新孤島是“科研工程化”創新實踐中的關鍵。對于技術復雜度高的科研項目的事前信息不對稱現象,可以通過“設計—工程”的總招標方式聯動參與主體,讓各主體與系統集成者形成更加緊密的互動關系,降低因設計和工程“兩張皮”、“交通警察各管一段”等問題誘發的創新孤島現象。對于事后資源不平衡,可以通過在系統內引入競爭機制和準市場化機制來解決資源配置問題,還可以通過項目簡報、成果內參、跨界交流等辦法強化系統內參與主體之間的知識分享和合作意識,提高系統內部協同合作。
激活參與主體是科研工程化實踐的保障
大型技術系統創新具有多主體、非線性、動態性、集成性等特征。依托頂層設計和組織主導,如何激活系統內參與主體博采眾長是科研工程化實踐的重要保障,實施的重點在于謀求創新生態系統中參與主體創新生態位和生態勢的動態平衡和辯證統一。
創新生態系統可以自然演化,表現為創新生態位和創新生態勢因市場力量而形成的動態變化和均衡;也可以設計演化,表現為以價值目標為導向的生態結構動態布局。中國重燃需重視設計演化的布局思路,在時空情境下審視重型燃氣輪機工程在技術范圍和產業價值鏈兩個方面的規劃組織,遵循“多、快、好、省”的戰略布局思路。多,即參與主體的規模和多樣性,這是由重型燃氣輪機工程的復雜性決定的,有助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和降低工程風險;快,即聯動活動和行動速度快,這是由重型燃氣輪機工程的客觀屬性決定的,有助于提高系統靈活性和實現技術落后30年的創新追趕;好,即聯動活動和行動效果好,這是由重型燃氣輪機工程的市場格局決定的,有助于產生差異化甚至實現對國際先進的超越競爭;省,即聯動活動和行動的成本效率,這是由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的時代特征決定的,工業物聯網、產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有助于降低聯動成本,集中力量辦大事很可能進一步創新為集中力量高效辦大事。中國重燃的“科研工程化”是對新型舉國體制的新探索,對類似的大型技術系統管理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本文作者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責編:鄭涵予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