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取向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眾多場合和會議上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各級黨政機關干部的應有理念,同時也是各行業、各團體、各階層人士的工作導向和價值取向,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取向。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共產黨 核心理念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關于這一理念的發展過程、源流及內涵,專家學者有不同解釋。從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論述來看,“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各級黨政機關干部的應有理念,同時也是各行業、各團體、各階層人士的工作導向和價值取向。

“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取向

“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有其逐步發展和豐富的過程。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自己的工作導向和價值取向。2012年11月15日,黨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新選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總書記在見面會上鄭重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新當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同時強調,“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時也強調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他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須“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2019年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不斷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要引導全黨同志勇擔職責使命,煥發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分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多方面顯著優勢,其中之一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

“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同時也是其價值取向。2017年1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將改革推向深入”,指出“最為關鍵的是,無論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眾多場合和會議上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說明了“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取向。

“以人民為中心”:黨政機關干部和各行業人員的工作導向和價值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處處以身作則,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自己治國理政的工作導向和價值取向,而且也要求全國各級黨政機關干部和各行業人員“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黨政工作、政法工作、紀檢監察工作、民政工作、宣傳工作、文化教育工作等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取向,而且也是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科學研究、文藝創作、醫療衛生、疫情防控以及各種自然災害防控的工作導向和價值取向。

黨政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除了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講話等重要講話中強調黨政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外,在其他一些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這一點。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又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上強調,“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高度統一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目的是更好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共同富裕。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完善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和保障人民權益、接受人民監督的體制機制,為人民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政法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20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牢牢把握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工作體系總要求,發揚斗爭精神,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創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

紀檢監察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20年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他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要用嚴明的紀律維護制度,增強紀律約束力和制度執行力”。

法治建設規劃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9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以規范的程序、科學的決策維護重大公共利益、維護人民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政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9年4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推動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交通運輸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8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四川航空“中國民航英雄機組”全體成員時強調,“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任何時候任何環節都不能麻痹大意。民航主管部門和有關地方、企業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始終把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城市建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9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他說:“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脫貧攻堅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他充分肯定內蒙古一年來的工作,“希望內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決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在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征程上書寫內蒙古發展新篇章”。2020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游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應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他說,“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

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廣播電視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中央電視臺建臺暨新中國電視事業誕生60周年。他表示,希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全國廣大電視工作者“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忠實履行職責使命,統籌廣播與電視、內宣和外宣、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銳意改革創新,壯大主流輿論,努力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他強調,“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研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明確指出“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

文化建設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一要發展先進文化,二要創新傳統文化,三要扶持通俗文化,四要引導流行文化,五要改造落后文化,六要抵制有害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文藝工作者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發表講話,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為我們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為我們的民族描繪更加光明的未來”。2019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推動我國文藝事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民間文藝、文藝評論等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弘揚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實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疫情防控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20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或座談會上強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必須要“以人民為中心”。2020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同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通電話,表示“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2020年5月9日,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聽取意見和建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調集全國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最大程度提高了檢測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率、病亡率”“全國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積極參與了這場疫情防控斗爭,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我們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動員全社會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迅速形成了抗擊疫情強大合力,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殘疾人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7年1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2013—2022年亞太殘疾人十年中期審查高級別政府間會議致賀信,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殘疾人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共十九大提出,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國將進一步發展殘疾人事業,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中國將一如既往推動包括亞太地區在內的國際殘疾人事業共同發展”。

搶險救災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18年7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搶險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相關地區黨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全力組織開展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2019年6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長寧6.0級地震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組織抗震救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并強調“相關地區黨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積極組織開展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綜上所述,“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各級黨政機關干部的應有理念,同時也是各行業、各團體、各階層人士的工作導向和價值取向,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④《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

⑤《著力提高政法工作現代化水平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人民日報》,2020年1月18日。

⑥《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人民日報》,2020年1月14日。

⑦《完善法治建設規劃提高立法工作質量效率 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人民日報》,2019年2月26日。

⑧《習近平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報》,2019年4月3日。

責編/孫渴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
標簽: 人民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