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獨家連線 > 正文

【決戰決勝】扶志與扶智的三個維度

決戰決勝

作者:李 萌 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沈 崴 北京科技大學扶貧辦主任、教授

做好脫貧攻堅戰收官階段的扶志與扶智工作,不僅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務實之舉,而且也是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必由之路。為此,要從歷史、現實和未來三個維度,把握好脫貧攻堅收官階段對貧困村民的扶志和扶智工作。

回顧歷史,從傳統中汲取力量

尊重傳統話語,走到群眾中間。一方面,要實現共“語”。扶志和扶智的話語表達,很多時候是一種外來話語體系。無論是針對扶志的理想信念教育還是針對扶智的知識教育,都應采取當地群眾易于理解的話語表達方式,尤其是知識培訓中的專業術語、公式定理、數據原理等,要做好話語的轉化,做到通俗易學易懂,讓外來話語本土化。另一方面,要做到共“情”。所謂尊重傳統不是因循守舊,而是要講究工作的策略和方式。在語言上,要大力推廣普通話,提升村民與外界交流的能力。概言之,扶志與扶智要運用群眾的原生話語,按照群眾的思維方式,遵守群眾的認知規律,走進群眾內心深處。

依托傳統生活,走到群眾身邊。扶志和扶智的一切舉措都是實踐的,不能脫離老百姓的生產生活,而要從有利于增強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利于凸顯老百姓的生活傳統的角度出發。一方面,確保形式上的喜聞樂見。要把扶志與扶智的舉措融入到貧困群眾喜聞樂見的生活傳統中,增強扶志與扶智措施的親和力、滲透力。要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調整扶志與扶智的時間、地點、方式。另一方面,確保設計上符合公序良俗。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針對一些明顯與當地公序良俗相違背的措施,要及時予以糾正,讓村民樂于接受。不能使用蠻力,要學會借力,既要逆勢而上,又要順勢而為。

吸收傳統文化,走進群眾內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構建一種浸入式的扶志和扶智模式,從當地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好的載體,例如,革命故事、民間傳說等,都是好的“藥引”。在農技培訓等活動中,可以穿插相關的案例,增強話語的生動性、說服力,縮短與群眾的距離,增進與群眾的感情,提升扶志和扶智的效果。在實踐中,有的村莊建立了村史紀念館,這就成為群眾共同的精神寄托、情感依托,成為打開群眾心扉的突破口。要不斷弘揚正能量,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文明鄉風,增強村民脫貧致富的熱情。

立足當下,把握現實的要求

以“志”“智”雙扶雙進為手段。對于脫貧攻堅工作來說,收官階段仍然有很多急難險重的任務。2020年1月25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的《關于開展掛牌督戰工作的指導意見》,確定了全國范圍內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共計52個,脫貧攻堅掛牌督戰村共計1113個。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來說,“志”和“智”是“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的重要指標。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均要求“志”“智”同步推進。從邏輯上看,“志”與“智”是一體兩面的關系。有“志”無“智”的現象時有存在,即“志大才疏”,空有一腔致富的想法和熱情;有“智”無“志”的現象也不少見,有的村民,學了一些知識,但是意志不堅定,三分鐘熱度。如果把“志”比喻成鹽,那么開展扶志工作,就不能單獨去吃鹽,而是要把鹽放到食物里,跟其他營養“智”一起攝入。同時,在扶智的過程中,如果不進行志向、志趣教育,再多的知識也可能將無用武之地。由此可以看出,必須把思想教育和知識教育結合起來,“志”“智”雙扶雙進。

以解決“等靠要”現象為重點。進入收官階段后,有的地方“等靠要”現象有如下表現:一是尋求規則外解決問題的現象。在別人的事情上要求“照例”,在自己的事情上尋求“破例”。二是政策認識錯誤的現象。有的村民認為,現在已經脫貧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可能被馬上取消,所以能爭的就趕緊爭,能搶的趕緊搶。三是錯誤歸因的現象。把不相關的現象聯系起來,臆造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這種錯誤認識有時會讓增收措施跑偏。脫貧攻堅收官階段開展扶志和扶智工作,要敏銳把握“等靠要”現象的新表現,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讓貧困群眾真正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轉變。

以使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為目標。對于脫貧攻堅來說,“輸血”是必要的,但是“輸血”不能代替“造血”。要處理好內因和外因的關系,提升村民自我“造血”的能力。對于貧困村民來說,決不能“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包括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發展需要的基本素質兩個方面,扶志和扶智舉措就是要讓他們想發展且能發展,從而使脫貧攻堅的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脫貧攻堅收官階段的扶志與扶智工作需要注重可持續性,在貧困群眾內部形成比學趕超的競爭氛圍,促進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建立扶志與扶智的制度體系、文化體系。對于掛牌督戰縣和村,扶志和扶智工作應貫穿脫貧攻堅的全過程;對于那些已經摘帽的縣,還要做到“四不摘”,改進幫扶的形式,探索扶志和扶智的新形式,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效。

面向未來,提振必勝信心

用優異的成績提振信心,迎接未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大量的政策性工具,通過低保、醫保、產業扶持等措施協同配合,使村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生活水平獲得了大幅提升。一方面,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十三大顯著優勢”,要結合脫貧攻堅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講清楚政策是怎么來的,增強群眾獲得感、滿意度。另一方面,弘揚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按照《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等的要求,宣傳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和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取得的歷史性變化,強化群眾對于祖國的熱愛,讓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成為村民攻堅克難的磅礴偉力。

用生動的故事打動人心,引領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必須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的要求,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讓村民深刻感受到他們正在參與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增強自信心、自豪感,用生動典型的事例激發村民干事創業、成才致富的熱情和動力,自覺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融合在一起,提升持續發展的動力和能力。要講好全國范圍內和群眾身邊的脫貧攻堅故事。例如,鑿通生活富裕路的當代“女愚公”鄧迎香帶領全村人民開鑿山洞,數年如一日,最終成功通車的故事,感人至深。同時,要把積極建構和防止解構結合起來,防止出現一邊搭臺,一邊拆臺的現象。因此,講好一段故事,可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講出真實性、科學性和可復制性、可推廣性。

用光明的前景堅定決心,呈現未來。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當下,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未來,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光明的前景,在扶志和扶智工作中,要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分步驟實施、分階段實現的優勢,讓群眾感受到國家發展的每一步都與自己的幸福生活密切相關。發揮好制度的力量、實干的力量。對于“智”的幫扶,要把握好事物發展前進的方向,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為村民提供有現實價值和長遠意義的智力幫扶舉措。要把扶志和扶智與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結合起來,讓群眾嘗到甜頭,看到盼頭。

【注: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直屬系統掛職干部扶貧專項課題“駐村第一書記加強貧困村黨組織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原文責編/謝帥

專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專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脫貧攻堅戰   扶志   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