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生代農民工生活在一個城鄉雙向“拉扯”的社會環境中,這使得他們的思想觀念在多個方面都存在“兩棲”性,這種內在的矛盾與沖突不僅阻礙了其自身發展,更引發了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對此,城鎮化建設必須要重視文化建設,完善利益機制,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教育,引導新生代農民工實現價值觀的理性構建。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 價值 城鄉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根據《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所發布的數據,以80、90后為主體的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占據了農民工總量的50.6%,這說明新生代農民工正逐步取代傳統農民工的地位。新生代農民工生活在一個城鄉雙向“拉扯”的社會環境中,這使得他們的思想觀念在多個方面都存在“兩棲”性,從而加劇了他們的價值困惑。要想引導新生代農民工實現價值觀的理性構建,就必須要認清其意識特征,精準施策,解決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思想觀念“兩棲”的具體體現
發展意愿強烈,但卻難以真正融入城市。相比于父輩,新生代農民工普遍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更期待成為真正的城里人,渴望獲得職業上的進一步發展,而并非只是把城市當做自己的謀生地,最終回歸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比如,新生代農民工普遍希望能夠從事技術、管理方面的工作,對一直作為產業工人的意愿較低。然而,他們在享受城市繁華的同時也被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裹挾前行,產生了嚴重的危機感與失落感,從而造成了一種復雜的意識情感。此外,城鄉發展的不均衡會使新生代農民工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經濟條件、醫療與社會保障、子女入學都與城市居民存在較大差距,難以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擠壓下,新生代農民工會產生失落感。
義利觀與功利觀并存。新生代農民工出生在民風淳樸的鄉村,受到傳統義利觀的浸染,他們有著較為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推崇重義輕利的價值主張,對傳統社會倫理具有深刻的認同。然而,新生代農民工也見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浪潮,將金錢與財務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甚至還有部分人出現了拜金主義傾向,功利心也越來越重,集體利益不再是他們的最高追求,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他們往往會優先選擇個人利益。還有一些新生代農民工已經產生了“唯錢論”的行為準則,比如,一些新生代農民工不在意自己對企業的情感歸屬,只把收入作為是否跳槽的依據,這也是造成新生代農民工離職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傮w而言,新生代農民工既具有良好的價值觀基礎,同時其價值觀也正在遭受一些不良思想侵蝕,導致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存在對峙狀態。
消費觀念存在沖突。人的觀念會隨著生存的社會環境而發生變化,鄉村與城市的生活存在很大差異,新生代農民工的價值觀念在城鄉遷徙進程中開始發生變化。從消費行為來看,對于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生活必需品消費在其消費結構中占比較高。伴隨著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他們對于精神類消費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他們不再滿足于低水平的生活性消費。實際上,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經濟收入依然較低,普遍面臨著一定的經濟壓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會進一步激化價值觀的矛盾與對立。
總而言之,新生代農民工作為城鎮化發展的“夾層”群體,在特定社會環境下,其思想觀念的兩面化特征突出,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異化的價值觀,并引發了內在的情感與認知沖突,不利于其自我發展,也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新生代農民工亟待構建理性的價值觀。
新生代農民工價值觀培育的主要路徑
強化城鎮化建設的文化考量,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發展。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使得新生代農民工群體規模逐步攀升,同時城鎮化也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的重要生活背景,城鎮化建設須夯實新生代農民工價值觀培育的文化根基,重視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的文化發展。一是擴大城市公共文化便民服務。實際上,城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依舊存在分布不均衡等問題,新生代農民工依然面臨著文化鴻溝。對此,應重點加強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比如,可以在新生代農民工聚居密集的工業區、城鄉結合部等地區開設便民書屋,在公交地鐵上發展“微圖書館”等文化服務,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更便捷的文化服務;二是創新文化產品開發,滿足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政府部門應加大涉農文化產品開發財政支持力度,依托社會公益組織、文化企業推出一些符合新生代農民工生活情境的文化產品,為他們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態環境。比如,可以將國家政策、社會熱點新聞采用接地氣的方式通過微信、微博等向新生代農民工聚集的社區傳播;三是不斷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夯實新生代農民工的價值觀基礎。
完善利益機制,引導新生代農民工價值觀的正向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決定社會生活的根本要素是物質生活的生活方式,而并非是人的意識。價值觀培育實際上是意識形態的引導,新生代農民工的價值觀培育必須具備合理的利益機制,為其提供必備的物質生活條件。一是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經濟收入。應立法完善工資支付保障、常態增長機制,確保新生代農民工的基本物質生活條件。此外,還應在新生代農民工集中的產業推廣工資協商機制,強化新生代農民工的薪資待遇議價權,加大對人力資源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這就要求政府部門要積極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多方協同發力,逐步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經濟水平;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強化對新生代農民工的保障兜底。公平公正的社會保障是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城市歸屬感的重要因素,也是促進其價值觀正向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政府部門應督促企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有關規定,還應考慮新生代農民工的高流動性,完善彈性社會保障機制;三是加大公租房、廉租房供應量,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現實需求。目前而言,新生代農民工的經濟收入尚不能滿足其購房需求,但大多數地方政府所配備的公租房、廉租房標準都相對較高,新生代農民工申請面臨較大困難。當前,要優化公租房、廉租房的供應鏈,降低申請標準,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現實需求。
拓展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教育路徑,提升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引導力。思想教育能夠引導新生代農民工調整自己的心態,樹立充滿正能量的價值觀,進而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一是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拓展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鶎狱h組織應重點關照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教育需求,全面發動工會、企業等組織力量對新生代農民工開展規范化、常態化思想教育,豐富思想教育渠道;二是注重思想實踐教育。思想教育源自實踐而又必須要回歸于實踐。應結合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生活倡導實踐性思想教育。企業應倡導新生代農民工踐行職業道德,社區黨支部應積極組織新生代農民工參與到愛心公益活動、社會文化活動之中,在實踐中強化他們的思想認知;三是暢通網絡教育渠道。作為網絡新一代,網絡媒體在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中的滲透力相對較高,網絡社交已經成為他們建立社會關系、接收信息資訊的重要方式,利用網絡媒體采取接地氣的思想教育方式能夠進一步提升新生代農民工對思想教育的親近感。
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弱化功利主義的負面影響。功利主義是導致新生代農名工價值觀利益化的根本原因。對此,必須要以義利觀培育為入手點,引導新生代農民工價值觀發展。一是引導新生代農民工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融入到集體價值實現之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集體做貢獻,實現個人與集體的相互成就,走向共贏;二是引導新生代農民工科學看待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正確的路徑實現個人價值。當前,城鎮化建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客觀上存在著許多矛盾與沖突,在轉型發展的過渡期,新生代農民工必須要提升自己的認知,理性看待社會矛盾,平和自己的心態,通過長期努力促進自我發展;三是倡導新生代農民工樹立物質與精神并重的思維導向,將精力放在更高層次的精神發展層面,絕不成為物質的奴隸。
(作者為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許佳佳:《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心理困境與突破路徑》,《農業經濟》,2019年第4期。
責編/李一丹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