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區域聚焦 > 正文

堅持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謀劃、親自部署,多次到長江流域視察指導,在重要節點、重要會議、重大場合對長江經濟帶建設作出深入部署,形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對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作用高度重視、十分關心,強調貴州是長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已經納入國家主體功能區,要求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貴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五大關系”,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強力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協同推進、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努力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在經濟增速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三,近3年連續位居全國第一,總量在全國的排位從第25位上升到第22位的同時,生態總體保持良好,森林覆蓋率達59.95%,縣城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8%,地表水水質狀況總體為優,9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

堅決扛起協同保護發展政治責任

貴州國土面積的65.7%屬長江流域,88個縣(市、區)有69個屬長江防護林保護區范圍,是支撐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重點生態功能區,也是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我們把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思想在全省上下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把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政治責任,著力強化“上游意識”、主動擔當“上游責任”,構建起協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責任鏈條,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守護好一江清水。把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歷史機遇,在積極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摒棄一切不相適應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堅決糾正一切與高質量發展不相符合的片面認識和錯誤做法,堅決突破一切發展的束縛和障礙,推動貴州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確保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我們把修復長江上游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全面排查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及風險隱患,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長江流域生態問題專項督察等反饋問題整改,集中力量打好藍天保衛、碧水保衛、凈土保衛、固廢治理、鄉村環境整治等五場標志性戰役,深入推進烏江、清水江、南明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采取有力措施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持續推進十大污染源治理和十大行業治污減排“雙十”工程,每年梳理排查出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企業的十大污染源,由省領導包干負責進行工程化治理,通過一個一個環境突出問題的有效解決,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決抓好草海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依法廢止威寧縣城與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疊部分規劃,實施退城還湖、退村還湖、退耕還湖、造林涵湖、治污凈湖“五大工程”,入湖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草海水質不斷向好。針對長江支流及干流總磷污染日益嚴重問題,創造性地實施“以渣定產”,把消納磷石膏數量與企業生產量掛鉤,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堅決避免烏江流域總磷污染,烏江干流水質實現全面達標。大力推進網箱養魚污染問題整治,對網箱養殖進行徹底清理,拆除網箱33752.5畝,實現全域“零網箱”。扎實開展長江流域“禁漁”,完成赤水河流域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先行試點工作,全面實現長江流域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退捕禁捕,扎實推進保護區外退捕禁捕工作,推動全省河流水生態系統不斷改善。

持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針對貴州自然生態脆弱的實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綜合保護,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深入推進綠色貴州建設行動計劃,加快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石漠化面積減少數量和幅度均居全國巖溶地區首位。深入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和長江沿線飲用水水源地專項檢查行動,開展烏江、赤水河流域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推動沿江生態持續改善。深入開展生態扶貧,實施全國最大規模的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從生態脆弱的深山區、石山區遷入城鎮,大大減輕了遷出地生態環境承載壓力。辦好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開展“貴州生態日”活動,強化黨政領導干部生態文明教育培訓,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正在成為主流生產生活方式。

深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之策。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換發展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攻方向,深入實施“千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實行10位省領導領銜推進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興產業,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增速全國第1。深入推進綠色制造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綠色經濟占比超過4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全國第1。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增速連續五年全國第1、吸納就業增速連續兩年全國第1,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全國第3。深入實施能源運行新機制,推進水電火電發電權交易,加大煤礦企業重組整合和煤礦機械化智能化改造,持續多年的冬季電煤緊張狀況得到極大緩解。持續推動旅游業“井噴式”增長,旅游總收入連續四年增長30%以上,今年五一期間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收入分別位居全國第2位、第5位。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發展綠色優質特色農業產業,降低農業水資源消耗,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有力推動農村產業升級和農村生態保護有機統一。建立健全綠色發展體制機制

我們堅持將協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系統工程,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著力構建具有貴州特色的生態文明體系、長江經濟帶發展制度體系,為協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完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33項重點任務,取得生態損害賠償、生態扶貧專項制度等16個全國率先試驗成果。緊緊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推動實現生產、生活、生態良性互動。編制貴州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實施細則、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實施方案、飲用水源地保護利用規劃及烏江等11條省管河流干流岸線管理與利用規劃,確保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精準發力。構建高規格、全覆蓋的河(湖)長體系,全省4696條河流、草海設河(湖)長22755名,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對全省所有河流、湖泊、水庫等各類水域監管的全覆蓋。積極探索并全面推行林長制,全省生態護林員隊伍達18.28萬名,有力推動全省森林火災受災率顯著降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成效顯著。加快構建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嚴肅整治環境風險隱患,運用行政、市場、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推進環境治理的能力明顯提高。

積極主動推動跨區域合作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涉及沿江11個省市,貴州決不能“獨善其身”,必須全方位、多層次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我們樹立“一盤棋”思想,自覺把貴州發展放到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落實主體功能區定位,積極主動加強與長江流域各省市的戰略對接和工作交流,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推進與長江經濟帶地區交通互聯互通,滬昆高鐵貴州段、渝貴鐵路、成貴高鐵等重大工程建成運營,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432公里,全省高等級航道突破1000公里,烏江實現全面通航北入長江,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7000公里,位居全國第4位、西部第2位,省際通道達22個,綜合密度位居全國第一。推動與長江流域省市共抓大保護,與云南、四川共同推動跨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與重慶、四川、云南建立區域合作機制,聯合開展赤水河、烏江流域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統籌跨境流域共防共治、區域大氣聯防聯控、生態環境共建共保。加強與長江流域省市協同發展,與重慶簽署政府合作框架協議深入開展務實合作,用好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深化與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在農業產業、勞務就業、文化旅游、教育醫療幫扶等方面協作。

長江經濟帶建設是為子孫謀、為民族計的長遠之策。貴州作為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根本前提,協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與沿江各兄弟省市一道,共護長江水資源、共建黃金經濟帶。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長江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