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主要經濟體國際競爭的焦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更是建設現代化強國、應對全球變革與挑戰的重大戰略抉擇。
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意義重大
近現代史表明:全球每一次科技突破均會催生大量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個國家能否在新一輪競爭中勝出,多是因為充分挖掘和發揮了新興技術的作用,培育和發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是順應世界技術大潮、應對新一輪競爭的必然選擇,也是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掌握發展主動權的迫切需要。今后一段時期,國際形勢充滿變數,世界格局將重大調整,國際競爭更趨激烈。只有加速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與自我發展能力,才是應對全球變局的根本之策。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大量新技術尚處于初期階段,科技知識大都處于實驗室階段,許多領域“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如果我國能夠以更快速度構筑新技術體系,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就能打破一些國家對我國高科技的戰略遏制與封鎖,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目標,使中國成為全球科技高地。
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引擎。我國人口眾多,工業化、城鎮化仍需深入推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保護環境等諸多任務十分艱巨。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帶動性強、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特點,能夠形成強大投資效應、規模效應、產業鏈帶動效應、產業集群效應,具有激發和引領消費的作用。對于擴大內需、增強內生增長動力、創造新就業崗位有重要作用。
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產業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戰略性新興產業滲透性、融合性強,通過與傳統產業交叉、滲透、融合等,能夠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促進先進技術產業化、提升產業層次,更加合理地利用資源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也大大增強全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效顯著,也存在不少問題與挑戰
經過加快培育與發展,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勢頭強勁,規模不斷壯大,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不斷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進入到快速化、規模化發展階段。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產業保持了快速增長,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一大批新興數字行業快速興起,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發展尤其顯著。5G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生物醫藥和生物育種技術成熟度高,許多品種已經規模化生產。在產業升級需求和技術創新的引領下,高端裝備制造業平穩較快增長。航空裝備、衛星及其應用、智能制造等不斷提升。新能源產業快速增長,在裝機量不斷攀升的同時,產業化技術水平逐漸提高。新能源汽車由示范階段進入快速普及階段。隨著上游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長,新材料產業實現較快發展。伴隨著節能環保政策的推進落實,綠色低碳產業實現快速增長。我國部分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新能源發電裝機量、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智能手機產量、工業機器人產量、海洋工程裝備接單量等均位居全球第一。在新一代移動通信、核電、光伏、高鐵、互聯網應用、基因測序、納米技術等領域也具備世界領先的研發水平和應用能力。海洋資源利用中的海水提堿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海水淡化綜合利用跟國際是同一水平;部分軍工材料技術、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關鍵配套材料、大截面預拉伸鋁合金、鈦鋯合金、鉭鈮釙合金、磁致深縮材料、高性能纖維等生產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領軍企業具有國際影響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一些創新引領型巨頭企業入圍世界500強,在5G、電子商務、平臺經濟、高鐵等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獨角獸企業數位于世界前列。
但要看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問題與挑戰。關鍵、核心技術儲備不足,尖端技術、核心部件制造與美歐日差距較大。核心技術和工藝受制于人,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基礎軟件等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層面多個領域存在“卡脖子”風險。隨著產業、消費升級步伐加快,國際競爭加劇,部分問題會突顯,需要著力予以解決。
以強國目標為統領,直面全球變局,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我國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能夠經受住所有主要領域的全球競爭,特別是代表高科技能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要緊緊把握住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大勢,主動應對科技引領的尖端競爭,未雨綢繆、早做謀劃、深入研判、密切跟蹤、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加速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使其朝著滿足人類文明進程、國家戰略需要、市場需求、可持續發展和高技術化方向升級。
遵循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潛力巨大,但面臨較大的市場、技術和投資風險。相對于成熟的傳統產業,技術路線具有不確定性,適合產業發展和產品應用的社會經濟環境和基礎設施并不完善,對人才、數據等要素需求旺盛。必須全面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上述特點,根據國家戰略部署,結合行業實際,制定既切實可行又富有遠見的戰略和規劃。
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能力與創新能力。圍繞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產業、技術、工藝、部件、材料等,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創新設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著力彌補發展中的短板、消除產業發展的瓶頸。重點補齊涉及核心、關鍵、共性的基礎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軟件、基礎研究和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的短板。加強戰略性資源保障,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的“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業創新體系。充分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全面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的可替代性步伐。突破關鍵瓶頸,夯實發展基礎,提升產業高端共性技術自主供給能力和國家創新能力。在重大關鍵技術、戰略性技術、前沿技術、下一代技術的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產業共性高端技術供給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和管理監督制度,切實保護創新者的利益,從而更好地激勵創新和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做好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素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離不開相關要素支撐。這些要素主要包括:符合時代技能要求與知識結構的豐富人力資源;先進適宜的裝備技術;強大、智能、綠色的物理基礎設施、數字化基礎設施與創新基礎設施;規模適度的多層次多渠道資本體系;富有效率的經濟組織、科研組織;精準、靈活的政策;良好的體制機制。例如:加強以運用新科技、滿足新需求、促進新消費、創造新模式、形成新動能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新型基礎設施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保障能力。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良性互動。傳統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體系龐大,轉型升級任務艱巨,需要通過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來實現其改造提升,這相應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要全面推動傳統產業與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提高行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有針對性地分類分步驟推動信息通信技術與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融合,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研發、設計、生產、流通、消費、金融等深度融合。利用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推動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科技、線上消費、智能終端服務等發展。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產業互聯網發展。
構建安全高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供應鏈體系。推動企業樹立“需求導向、共贏共享、價值創造、聯動發展”理念,構建上下游協同發展機制。推進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優化”,推動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供應鏈體系中的主導作用,帶動配套企業發展。通過完善大中小企業的共生模式,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實現上下游和大中小企業的協同發展。從優化全球供應鏈、保障國際供應鏈安全角度,積極推進各產業構建以本土龍頭企業為核心,上下游相關企業共同協作、良性互動的高效供應體系。對于進口來源單一的產品與技術,加強進口替代步伐,做好備鏈計劃。
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資源配置能力。推動優勢企業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使優勢企業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資源配置。從全球供應鏈視角,審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整合全球的資源、資本、人才和創新能力。支持有條件的優勢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對外投資和合作,開展技術合作或并購境外知名企業、研發機構、營銷網絡和品牌,構建世界性的研發、生產和經營體系,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來加速產業迭代升級步伐。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