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最后一公里”,這關鍵的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正是“中國之治”這一“合抱之木”中至關重要的“毫末”。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調研時,到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了解社區黨建、基層治理、為民服務工作情況,并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區治理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站在新時期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更好地應對社會治理中紛繁復雜的挑戰,必須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好“基層之治”對于“中國之治”的作用,以“基層之治”為重要著力點,筑牢“中國之治”新格局。
以基層“政治”夯實“中國之治”共商基礎。創新和提升基層治理,要善于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黨的建設全面過硬、全面進步,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以及組織優勢等轉化為推動基層治理的發展優勢,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著黨的建設的方向以及效果,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必須進一步推進人民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的政治認同,筑牢黨的政治建設根基。基層黨組織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突出加強黨在基層治理中的政治引領功能,充分發揮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等作用,以黨員干部的“旗幟鮮明講政治”確保基層治理大方向“不走偏”。要堅定黨員干部的政治信仰,始終在政治立場、方向、原則及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實做好黨員教育,提升黨員干部的理論修養,增強黨員干部在基層治理中的政治擔當、時代擔當以及責任擔當;要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基層治理薄弱環節全覆蓋,以全面“政治”過硬夯實社會治理共商基礎。
以基層“法治”穩固“中國之治”共建屏障。法治是社會現代化的根本保障和主要標志,推進基層治理必須全面加強基層法治建設,以法治保障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基層法治建設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按照全面依法治國總要求,現階段基層法治建設已經取得很多成效。法治建設是基層治理的有效抓手,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基層法治工作機制,加強基層法治工作力量,以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提升助力基層干部及人民群眾法治意識及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通過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強化法治監督,為社會治理共建格局創造一個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以及優質的服務環境。制度建設規范化是基層法治建設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要加強法規制度建設,推動法律制度與村規民約等其他社會規范的相互銜接以及互補互動,實現基層多元規范共治;要完善基層治理工作機制體制建設,厘清基層治理各類主體法定職責、明晰各項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加強基層治理的頂層設計;要培育和鍛造一支基層法治人才隊伍,集聚優質法律人才,著力強化基層干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以全面“法治”過硬穩固社會治理共建屏障。
以基層“德治”豐盈“中國之治”共管內里。德治是社會現代化的靈魂和根基,要切實發揮德治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著力預防和減少基層社會矛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層治理中,強化道德教化作用,讓群眾在參與道德實踐中提升自身素養,引導基層干部群眾向上向善,弘揚社會正能量、營造社會好風氣。法治是“剛”,德治是“柔”,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強化模范典型引領,引導人民群眾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覺的精神追求,大力弘揚孝道、仁愛、家國等優秀傳統文化,從中華優秀文化和歷史文化資源中汲取社會治理新能量,以傳統文化的熏陶激活人民群眾內心的道德基因。要以新時代好家風正黨風、帶民風、促社風,進一步弘揚“忠、孝、誠、信、禮、義、廉、恥”等傳統家教文化,傳遞家庭美德、規范日常行為,形成講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良好氛圍。要更加注重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立精神文明建設陣地,為基層群眾構筑共同的精神家園。充分利用德治的“彈性”和“柔性”機制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念,努力提高全社會公民整體素質,以全面“德治”過硬豐盈“中國之治”共管內里。(作者:楊曉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