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正在吉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平市梨樹縣國家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說,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黑土地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這里的土地肥到家,栽上柴火也開花”。黑土是世界公認的最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質疏松、最適宜耕作。東北地區的黑土地關系著東北地區百姓的“錢袋子”,更關系著“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這一時代命題。但是由于近年來超負荷開發利用土地、地下水超采等問題加劇,“一兩黑土二兩油”的黑土地變得越來越“瘦”、越來越“薄”、越來越“硬”,讓黑土地恢復成“飯碗田”,讓黑土地變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土地”,是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需要不斷探索、時刻追尋的目標方向。
堅持底線思維,嚴守耕地紅線。對于東北黑土地的存量現狀要保持清醒頭腦,據一項調查顯示,黑土區平均每年流失0.3-1.0厘米厚的黑土表層,土壤有機質每年以1/1000的速度遞減,部分較厚的黑土層只剩下20-30厘米,嚴控土地紅線刻不容緩。要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等文件精神,用好中央財政下達的支持東北地區保護性耕作發展資金;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規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嚴格審批建設用地,嚴控耕地轉為非耕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各級黨委部門壓實主體責任,構建耕地長效保護機制,常態化巡查,對發現的問題列出清單,掛牌督戰,對于破壞黑土地資源的行為嚴厲查處、絕不姑息,同時要強化工作作風建設,保持戰略定力,杜絕工作不作為、亂作為。
向科技要方法,發展現代化農業。在吉林四平市的考察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你們探索實施玉米秸稈還田覆蓋,不僅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還能起到防風蝕水蝕和保墑等作用,這種模式值得總結和推廣??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子。保護黑土地,讓黑土地健康可持續利用,釋放源源不斷的活力,要按照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的要求,根據不同黑土地區域的特點合理科學選用種苗,不搞政策一刀切;組合運用間種、套種、輪種等耕作方法,讓土地適度“休養生息";發揮5G、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優勢,科學預測天氣、科學監測病蟲害、科學施肥;發展大型機械化操作,減少人力物力,大大提高耕作效率。同時還要大力實施節水工程,統籌解決耕地和水資源之間的矛盾,制定系統科學的節水規劃。
立足因地制宜,探索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帶動農戶增加收入、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推進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有利于集中優勢的人力、物力等資源,把分散的黑土地資源整合在一起,激發土地穩產、增產的活力。因地制宜探索專業合作社,要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宣傳走合作社的優勢。要謀求全體成員共同利益,處理好產權和利益的分配關系,依法保護好社員的合法權益。要結合專家指導、異地取經等,打造適宜本地發展的產業品牌,也要做好產銷結合,積極對接市場需求,既“種得好”也“賣得好”。(作者: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