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海南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他多次到海南考察,親自規劃和部署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海南生態文明建設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
第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有效開發利用自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使海南贏得了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地理位置獨特,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具有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獨特優勢”。這一優勢推動海南擔當起“著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新使命。黨中央鼓勵海南省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路子,“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新經驗”。當前,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開篇,一個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已經日漸清晰。
第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原創性的核心內容,是新時代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遵循。綠水青山是生態生產力,金山銀山是社會生產力,只有將二者辯證統一起來,堅定不移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載的限度內,才能做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為保證綠水青山不受經濟發展的干擾和破壞,一方面,海南科學謀劃了“綠水青山”的生態保護空間。根據海南生態資源特征和生態環境保護需求,全省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1535平方公里,占陸域面積33.5%。其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面積4400余平方公里,約占全島陸域面積的1/7。另一方面,海南嚴守生態紅線,堅決摒棄“房地產依賴”,努力打造“金山銀山”發展平臺,加快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進程,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第三,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態環境意味著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源、安全的食品、宜居的環境,關系著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具有典型的公共產品屬性。為此,必須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增長點,讓人民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更深刻感受到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海南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表率。為保持海南良好生態環境,確保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追趕世界領先水平,海南充分利用和擴大“全域旅游”和“多規合一”的試點成果,將全省當作一個大景區、大康養基地、大熱帶雨林生活體驗館來打造。全面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全域創建衛生城市,取得顯著成效。
第四,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任何時空中的生態都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系統,保護生態環境必須遵循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歷史性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要整體施策、多策并舉、宏觀管控、綜合治理,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持生態平衡、維護生態功能,達到系統治理的最佳效果。
海南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形成了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區的霸王嶺、五指山、鸚哥嶺、黎母山、吊羅山、尖峰嶺等主要山體為核心,以松濤、大廣壩、牛路嶺等重要湖庫為空間節點,以自然保護區廊道、主要河流和海岸帶為生態廊道的“一心多廊、山海相連、河湖相串”的生態紅線空間格局。此外,海南不僅要規劃好發展好海南島,還要規劃好發展好海洋。在處理與“山”的關系上,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與“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建設等,海南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生態保護體系。在處理與“海”的關系上,海南堅持陸海和諧發展,“以海定陸”成為了海南海洋保護和海岸環境整治的一條重要原則。
第五,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環保法治化,既是法治中國的要求,也是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環保問題上,不能有絲毫的搖擺,不能越雷池一步。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必須“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要建立起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著力破解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
海南在生態省建設伊始就出臺了《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并在2005年進行了修編。在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過程中又出臺了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導的《海南省總體規劃(2015—2030)綱要》和《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在當前建設中國特色自貿港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新的戰略任務中,海南更是堅持以制度保障為根本,構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長效機制。通過編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規劃,提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海南全省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此外,海南通過深化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等,在全社會形成了濃郁的環保法治氛圍。在深化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中,整治違法用地和違法建筑、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綜合治理、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成效顯著。特別是在濕地保護上,海口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在推進“綠盾”專項行動中,建立了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整改銷號臺賬清單問題309個,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整改。
第六,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國身體力行。海南正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建設。一是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的重要內容,在生態環境的改善過程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二是牢牢把握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契機,讓綠色成為自貿港發展最亮麗的底色。目標是到2020年,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到2025年,生態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讓海南成為展示美麗中國建設的亮麗名片。
(本文系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與海南實踐”(2018MSJ021)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海南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