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自覺防范風險是保障黨長期執政地位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法寶。透視并剖析新時代我們黨在領導建設中所面臨的國內外新形勢,可以清晰地看到,抵御逆全球化“渦流”的外部險灘、掃除長期執政下的權力監督盲區、應對西方網絡文化滲透、滿足多樣化人民訴求,是我們黨領導新時代建設必須闖過的四大難關。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執政考驗 文化阻力 改革難關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國家各項事業建設取得了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成就。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越是在取得重大勝利和斐然成績面前,我們越要保持清醒頭腦,越要以強烈的憂患意識自覺防范新風險,確保黨做出正確決策推動國家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逆全球化“渦流”是黨領導新時代建設面臨的外部險灘
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既是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受益者,也是推動其深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但近些年困于經濟低迷的西方國家設立金融、貿易等多領域的保護壁壘,維護一己私利,遏制他國發展,在全球范圍內掀起逆全球化“渦流”,阻撓全球化發展進程。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拿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多次挑起與他國的貿易摩擦,肆意制造各類貿易壁壘,削弱我國各類技術在國際市場中的占有份額,嚴重阻礙我國農業和關鍵制造行業出口,以惡性競爭方式挖走我國高尖端人才,用各種手段遏制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可見,西方國家在經濟全球化能為自己帶來利益時極力支持推進,一旦這樣的利好不再凸顯,則采取狹隘的保護主義態度,以鄰為壑、打壓他國,規避遏制經濟全球化,這種逆全球化“渦流”充分暴露出一些西方國家利己主義的功利色彩。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大就要有大的樣子。面對逆全球化“渦流”帶來的負面風險,中國既要旗幟鮮明地堅持貿易自由、貿易平等,維護自身利益。同時也要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高度,承擔起世界大國的責任與擔當,以更加主動的態度支持和推進合作,共建開放型的全球經濟,糾正和規制逆全球化引發的各類失序問題,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有序發展,讓經濟全球化深化之利惠及全球,推動世界共同發展。
掃除長期執政下權力監督盲區是黨領導新時代建設面臨的執政考驗
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的發展長河中積攢了豐富的執政經驗,已經變成了一個睿智、成熟的執政大黨,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長期執政給我們黨帶來的嚴峻考驗。近年來,“小官巨貪”案例涌現,“退休干部落馬”現象頻發,反映出在長期執政條件下監督和制約公權力的一些環節、一些領域存在漏洞盲區。
一方面,權力監督存在思想盲區。個別黨員干部把“公仆身份”轉變為“主人地位”,把“為民服務”的宗旨轉變成“為利服務”,由此產生將權力凌駕于人民之上的肆意妄為。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權力監督存在思想松綁,這既侵蝕了黨員干部對公權力的敬畏意識,也弱化了人民對公權力的監督意識,致使權力監督面臨真空風險。由此可見,清除權力監督的思想盲區意義重大。
另一方面,權力監督存在制度盲區。新時代黨內法規制度的協同規范機制仍不夠健全,如:把日常監督和關鍵時刻監督相結合問題,平時考核監督、專項考核監督和年度考核監督相協同問題,把工作圈監督、社交圈監督、生活圈監督相統籌問題,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協同配合問題,等等。多種監督協同規制直接影響制度的綜合執行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既要以思想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以善德美行作為價值標桿,實現對黨員干部思想的“軟規范”,也要發揮制度規范的約束力,以嚴明的黨紀黨規實現對黨員干部行為的“硬約束”。可見,能否健全思想引領和制度約束的協同規范機制,掃除長期執政下權力監督盲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時代建設面臨的執政考驗。
應對西方網絡文化滲透是黨領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一國的強大不僅需要豐富的物質條件,更要具備強大的軟實力,各種思想文化在全球中相互交流、碰撞、交鋒,國家間競爭聚焦于文化話語權的爭奪。基于對自身文化的優越感,當前西方國家對我國開展各種網絡文化滲透,西化、分化企圖愈演愈烈。
一方面,西方國家依托微博、微信、QQ群的“朋友圈”等新媒體技術輸出夾雜著意識形態底色的文化產品,潛移默化地兜售西方價值理念、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及社會制度等,鼓吹西方制度的優越性、先進性和普適性,宣揚“西方的月亮總比中國的圓”,這腐蝕了部分無知者的價值觀,影響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媒體散布歷史虛無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普適價值觀以及資產階級憲政觀等各種思潮,鼓吹中國威脅論、崩潰論、強盜論等妖魔化中國,無端制造各種引發社會恐慌的“網絡謠言”,將一些拜金主義、物質享樂主義等不良文化理念“植入”到網絡空間中,使部分意志薄弱的人喪失正確價值判斷,動搖理想信念,妄圖使人民群眾喪失對我們黨引領國家發展的信心,最終影響我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應對西方“話語霸權”,尤其是網絡話語權,我們黨的文化建設任重道遠。
利用“互聯網+”實現網絡空間治理,是將黨的國家治理能力延伸到虛擬網絡空間中,在賦予并保障公民網絡自由民主表達權利的基礎上,強化黨對網絡空間治理的政治領導,傳播富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凈化網絡空間,彰顯黨媒在網絡空間中思想傳播力、文化引領力、理論影響力,凝聚人心,提升在網絡空間中爭奪文化話語權能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可見,能否實現網絡空間治理,從容應對西方網絡文化滲透,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時代文化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
滿足多樣化的人民訴求是新時代我們黨面臨的改革難關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我國社會的人口結構、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均發生著深刻變革,人民群眾對改革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對美好生活的訴求呈現新動態。
新時代人民群眾越來越關注對公平、幸福、安全的追求,越來越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認同。比如,“421”家庭(由4位老人、1對夫妻和1個孩子組成)激增引發養老保障服務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存型消費向醫療、教育、保健、娛樂、食藥安全、生態環保等發展型消費轉變。此外,對網絡技術的共享性、便捷性、安全性等服務質量的要求,對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治理體系、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的需求,價值分歧加重帶來人際信用體系建設的需求,社會發展中的“中產壓力”帶來的個體心理安全和精神健康需求等都在不斷提升。可見,人民的利益表達及訴求呈現出差異性、多樣化。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人民群眾的多樣化訴求無法妥善解決,很有可能會造成利益結構日趨失衡,利益關系日漸緊張,引發干群矛盾,誘發改革風險。
處理好一元主導與多元治理的關系是滿足多樣化的人民訴求的關鍵所在。這不僅要求摒棄傳統一元主導的單一治理模式,更需要搭建中國共產黨一元主導與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新平臺,合理協調多元利益矛盾,消除分歧,凝聚社會共識,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集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改革發展合力。可見,搭建一元主導與多元治理新平臺,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訴求,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時代建設面臨的改革難關。
(作者為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注: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同研究”(課題編號:20YJA71002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姚桓:《自我革命是應對執政考驗的戰略舉措》,《探索》,2018年第4期。
責編/谷漩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